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国庆之际也是电影《志愿军》三部曲第二部《志愿军:存亡之战》全国上映的时候。
影片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第五次战役,聚焦铁原阻击战。
志愿军第63军2.5万将士与近5万“联合国军”激战12昼夜,在铁原战场上构筑了一道冲不破的铁长城,将敌人打上谈判桌,为新中国拼来了山河无恙、岁月静好。
没想到,真的没想到,国产电影会做如此“大手笔”的拍摄方案。
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终于和观众见面了。
这部影片无疑是2024年国庆档最热门的影片之一。
《志愿军》三部曲一直在尝试回归、探索,试图拍出一部属于这个时代的战争史诗。
这是抗美援朝题材影片从未有过的新尝试,也是一条异常艰难,逆流而上的新路。
前作《志愿军:雄兵出击》在三大平台拿下当时国庆档新片口碑第一,给市场展示了它的底气。
在巨制规模的全力打造下,以全景视角、群像史诗纵横抗美援朝的历史,讲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在导演陈凯歌的镜头下,电影里的真实历史角色,不仅限于还原历史原型,更难的是突出他们的“人情味”。
如今,原班人马回归,再度奉献了一部战争史诗和视听盛宴。
《志愿军:存亡之战》是一次延续,也是一次升级。
正如这次影片片名的“存亡之战”,该片聚焦“铁原阻击战”,这是抗美援朝战争史上,最惨烈的战斗之一。
也是整个立国之战中,扭转不可能的经典战役,2.5 万人打 5万人,一举把敌方打到了谈判桌上。
1951年5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人民军一个月连续作战,部队疲劳的同时粮弹紧缺,在中朝联合司令部的命令下,各兵团主力开始向北转移休整。
但万万没想到,转移初期的“联合国军”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反扑,企图割裂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人民军的防线。
此时,“联合国军”有4师近5万人员,而临危受命的第63军仅有2.5万名将士。
更不用说两方的武器规格差距悬殊。
铁原及以北地区是志愿军重要的后勤物资囤积地,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一旦失守,志愿军在朝鲜的情况就会非常被动。
甚至之前取得的胜利成果都有可能付之东流。
处于铁原前线的63军,接到志司命令,面对两倍的敌军,要死守铁原。
最终,中国人民志愿军激战12昼夜,成功抵挡住了敌军步坦炮协同的数次冲锋,为稳定朝鲜战场局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如陈凯歌所说。
“这场战斗不仅是拼勇敢、拼精神,它还需要很多精准有效、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在火力和兵力悬殊于敌军的情况下,用挖战壕、利用大石头阻挡坦克等等比较巧妙的方法制胜,这也是我们对铁原战场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不管是戏剧张力,还是视觉表现,《志愿军:存亡之战》都从题材到成片,展现出了较高的可看性。
观众能跟随《志愿军:存亡之战》的镜头,感受整个场景的分布。
镜头就如同扫描仪,能在观众脑海中留下这片场景的地图分布,这足以见识到了陈凯歌导演和摄影指导赵非整个调度功力。
镜头不仅全面展现战场的全面,更是把视角放在武器上,将志愿军炮火和兵力不足的真实情况呈现地淋漓尽致。
毕竟在敌军看来,这本就是一场没有任何悬念的战斗。
甚至放话,“中国军队抵挡不了这样的攻势,等我们打回鸭绿江边,身后将留下几十万中国人的尸体”。
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态度非常坚决,置之死地而后生,一步不退战至无人可退。
《志愿军:存亡之战》对人物群像的构建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方式,在讲述历史的同时,穿插了多个符合历史逻辑的虚构人物。
他们的成型浓缩着那些没有被历史记载名字,却集中代表着抗美援朝精神的无数人。
编剧张珂曾说。
“这部电影的目标是既要让观众看明白三年抗美援朝是怎么回事,又要去理解那个时代、那场战争中,普通的中国人、志愿军他们的心灵。”
钥匙是连接他们一家的元素,这既呼应了前作《志愿军:雄兵出击》中,设下的各种细节,也强调了家的概念。
钥匙在身上,能让人知道,自己还有家能回,那不仅仅是港湾,还是家人留给自己的眷恋。
钥匙就是他们永恒的信物。
回家,是战场上每个人的初衷。
尤其是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有家能回,是一种平安,也是和平的落幕;是希望的标志,更是坚持的信念。
再举个例子,花。
而本片却设计了一场文戏。
在铁原阻击战开打前,吴本正把一线战士组织在一起开会,收集关于国产仿制武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这个角度切入进来,气氛上就有点儿文绉绉的,很是新鲜。
当战士们一条条意见反馈给吴本正,“抵近攻击”这个词先后出现了两次。
一次破壳一次戳心,但凡中华儿女,都承受不住这两波冲击。
再有就是年轻战士的成长线。
以前写新兵成长,大都是老兵带新兵。本片里年轻战士的塑造,更多的是向内挖掘。
孙醒、杨三弟、杨传玉三人的成长,都是对曾经的自己实现了超越。
三人间的相互激励,也很符合当下年轻人的语境。
这得益于《志愿军》一开始就进行了三部曲规划。
年轻战士的成长线可以阶段性地埋在三部电影里,空间一下就大多了。
相信在第三部里,年轻一代战士将担起重任。
电影为了确保真实感,在幕后做了大量的工作。
每个人都是纯粹、真实的,但是历史在远去,英雄在逝去,抗美援朝的故事必须有人去讲述。
作 者 ✎翠 丫
编辑 ✎ 翠 丫
PS. 碎片化时代,坚持原创不易,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你的支持就是继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