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这幅写在南岳衡山玄都观的对联,在9月30日晚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上被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意在说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时代征程中决不能半途而废,应越是艰难越向前。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面对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新浪潮,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需求与新期待,湖南作为中国的“龙腰”地区,以何助力中国发展,献礼中国?
75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湖南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实事求是,以真抓实干促改革。
在27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大力推进各领域改革攻坚,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等13个方面做出了湖南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部署。
湖南不仅有改革的“决心书”,也有作战的“线路图”。《决定》中提出,到二〇二六年,在重点改革任务上有重大突破。到二〇二九年,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省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分步实施、梯次推进的思想指导下,提出了第一批12项具体的重点推进改革清单(点击查看海报),包括探索构建“连环债”清偿机制、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促进工程机械再制造体系改革、三医联动、六医协同集成改革等许多改革深水区的“硬骨头”。
75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湖南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拼搏进取,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湖南工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工业体系不断完善,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支撑有力。2023年10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文件,规划了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改造提升4大传统产业、巩固延伸4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4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4大未来产业,构建湖南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
湖南创新驱动加速引领,“4+4科创工程”“四大实验室”相继落地,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能级跃升,形成算力、算法、算据、算网“四算一体”格局……湖南经济发展向“新”而行,从“制造”到“质造”再到“智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极大提升了企业生产效能。
经济大省要“挑起大梁”,去年湖南地区生产总值迈上5万亿新台阶,吹响了“进”的响亮号角。
75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湖南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以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抓好了粮食安全这件“头等大事”。
粮食安全,乃国之根本。湖南作为农业大省,一直以来都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目前,湖南累计建成的4250万亩高标准农田,不仅提升了土地的质量和产出能力,更使得亩均节本增产增效逾200元。这一举措确保了粮食生产有地可种、种得好地,为粮食的稳定增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湖南作为杂交水稻的故乡,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杂交水稻研发水平保持全球领先,供种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为世界粮食生产树立了标杆。
从农业装备的升级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湖南的农业发展正逐步走向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农业装备“鸟枪换炮”,水稻、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不断提高,8.8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承担了全省六成以上粮食生产,这些“新农民”成为湖南农业发展的新力量。
稻浪滚滚,谷穗金黄,75年来,湖南粮食生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粮食总产量大幅增长,以占全国2.8%的耕地生产了全国4.4%的粮食,成为全国仅有的从未间断向国家提供商品粮的两个省份之一。这份沉甸甸的粮食成绩单,是湖南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有力担当,也是向国庆的最好献礼之一。
75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湖南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共护绿水青山生态,“共绘”湖湘美丽画卷。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岳阳,勉励“守护好一江碧水”,为湖南的生态发展指明了方向。湖南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以绿水青山的背景和繁星点点的夜空为画布,献上对祖国最真挚的祝福。
岳阳楼畔,洞庭湖边,湖南以59.97%的森林覆盖率和70.54%的湿地保护率,向世界展示了“一江一湖四水”的美丽画卷;岳阳市君山区华龙码头,曾经的砂石码头如今变成了绿草如茵的生态公园,“江豚的微笑”、“麋鹿的倩影”和“候鸟的欢歌”成为岳阳的生态新名片。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广袤的民生盛宴,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深入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通过实施《湖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实施方案》,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力推动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修复等工作,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显著提升。
今日洞庭,候鸟翩跹舞天际;湘江之上,碧波轻漾映日辉。三湘四水间,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绚丽图景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75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湖南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砥砺前行,用智慧与汗水浇灌出乡村振兴累累硕果。
2023年1月,随着《湖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的正式实施,构建出湖南乡村治理的新蓝图,引领乡村振兴战略在湖湘大地铺展出一幅持续、健康、繁荣的壮丽画卷。
岁月流转间,湖南乡村振兴步履铿锵,成就斐然。稻田丰盈,粮仓殷实,粮食产量逐年攀升,绘就农业丰收新篇章;村居农民笑靥如花,收入稳步增长,生活品质跃上新台阶;基础设施织密成网,公共服务温暖人心,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不断增强。
乡村振兴,不仅是乡村的蜕变,更是湖南迈向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城乡融合的关键一跃。
十八洞村以“党建引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书写了从贫瘠荒芜到小康示范村的传奇蜕变,不过几年,昔日“地无三尺平,人无两分银”的荒凉之地,绽放出“风景如画、产业兴旺”的美丽光芒。
再观常德鼎城,谢家铺镇港中坪村油茶飘香,这片绿意盎然的土地,不仅见证了经济效益的飞跃,更绘就了一幅生态与富民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油茶林成为村民心中的“绿色银行”,辛勤的汗水都凝结成金黄的果实,既鼓了钱袋,又绿了山川,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增共赢。
因地制宜,擦亮招牌,县域经济始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湖南十二届七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湖南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特色产业遍地开花,招商引资活力四射,科技创新引领未来,县域经济的筋骨日益强健,竞争力显著提升。
75年岁月峥嵘,75年风雨兼程。三湘四水大地飞歌,共庆祖国75岁华诞,我们庆祝共和国华诞的最好行动,就是以一域之力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编辑|张 米 一审|吴 金
二审|张勤繁 三审|贺弘联
本文由指点原创,转载请注明
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