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小湘丨新时代的期刊大有可为

文摘   2024-11-21 20:14   湖南  


大家是否还记得,上一次阅读期刊是什么时候。

期刊是文明的使者,时代的号角。曾经优秀的期刊如《读者》《故事会》让我们阅读起来爱不释手、废寝忘食。而如今有多少人习惯于短视频和“朋友圈”获取信息,刷手机到深夜睡不着觉。有人问,随着智能手机、AI等新科技的出现,还有多少人有耐心看期刊?新时代的期刊,还有没有核心竞争力?

2024年11月21日,第二届中国期刊高质量发展论坛在长沙开幕。来自《哲学研究》《人民文学》《新湘评论》《探索与争鸣》《三联生活周刊》《知识就是力量》和中国科协科技创新部、中南大学等单位的代表在主论坛作交流发言,共同探讨期刊在新时代的生命力。有足够的理由可以预见,期刊在新时代不可替代,不会消亡,还会绽放出新的生命力。

第二届中国期刊高质量发展论坛现场。王登 摄

首先,期刊有专业性。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不同于碎片化、快餐式、真假难辨的信息,期刊可以定期推出深度报道,内容权威,可信度高,符合人们对高品质内容的阅读需要。

其次,期刊有学术性。比如,学术期刊是科技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对科技创新有巨大推动作用。学者普遍认为,为什么报纸、书籍、小册子等不能代替期刊?因为期刊在学术上更高效。

而且,期刊有使命性。比如党刊,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无论媒体格局如何发展变化,党刊作为意识形态“定盘星”“风向标”的定位始终不会动摇,传递党中央精神的功能不可代替。

同时,从市场数据上看,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是蓝海。据统计,我国2023年发表在国内外期刊的SCI论文数量位列世界第一,占全球总量27.4%,相对的是我国期刊发表的SCI论文占全球总量的1.4%,也就是说,我国SCI期刊“不够用”。人们对数字化期刊的阅读需求提高,市场也在不断增长,2023年我国互联网期刊收入达34.89亿元,比2022年的29.51亿元增长18.2%。

就好像从马车到汽车,从铁路到高铁,技术在变,但人们对旅行速度和舒适性的追求不变。期刊也是如此,不论技术形态如何升级,人们对高品质阅读的需求不变。

期刊珍本展示。登 摄

面对新时代,期刊如何开创新辉煌?

数字化。期刊主动运用大数据AI大模型、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走向融合发展之路,是必然趋势。互联网不是期刊的敌人,而是高速通道。比如《三联生活周刊》是期刊融合转型的成功案例,包含微信、微博、音频、视频等新媒体形态的传播格局,“爆款”迭出,2023年数字化收入占比84%,营收比2017年翻一番。
精品化。时代在变,内容为王不变。期刊不能走入“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死胡同,可以发挥深入解读、专业性强的优势,紧密贴合受众,满足读者高质量阅读需求。比如,《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出版的少儿科普杂志《博物》,兼顾严谨性和趣味性,即使是爱走神的小朋友,也能在高度趣味的内容的吸引下不知不觉中看完。

期刊展示现场。登 摄
集群化。集群化是全球科技期刊做大做强的主要模式,是指多种期刊共享办刊资源,集中组织学术交流活动,统一对外合作。比如,国际主要科技出版集团如爱思唯尔、施普林格等,都已集群化发展。我国期刊单位要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协作办刊模式。

国际化。长期以来,我国科技期刊存在“文章发出去,期刊买进来”的“两头在外”问题,基础研究题目从国外学术期刊上找、仪器设备从国外进口、取得成果再到国外期刊和平台上发表,耗费大量经费。中国期刊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国际影响力,增强学术话语权,培育更多世界一流期刊,实现“造船出海”,提升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编辑|佟秋月


本文由指点原创,转载请注明

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本周热文:





辛小湘丨这场“国字号”体育盛宴,为何引人注目?


辛小湘丨从1500亿件快递里感受经济发展的“脉搏”


辛小湘 ·观察| “三维”布局,看湖南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何“落子”?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指点
发扬《新湘评论》独特优势,与您一道品读思想、纯净心灵、鼎新前行。\x0d\x0a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