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踏入石塘村,仿佛进入了陶渊明笔下的桃源“视界”,干净整洁的柏油马路、整齐划一的红瓦民房、盈车嘉穗的稻田果林,一幅生态美、村庄美、产业美、生活美、风尚美的宜居宜业和美画卷,随着记者的脚步徐徐展开……
从高速直达石塘村部入口处的一户村民家,门头上赫然刻着红底黄边的四个大字:贵在自立。这彰显的不仅是石塘村民致富脱贫的无畏勇气 ,更展示了石塘村支两委振兴乡村的坚定决心。
2016年,石塘村集体经济收入还是负债7万元。看着越来越“空”的村庄,和12公里外发展势头越来越好的城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成了村支两委悬挂在心头的“病”。
就如村民门头写的一样,镇村两级党组织决定拿出不靠天地不靠祖上的自立品质,就如何发挥本土资源优势动起了“脑筋”。
石塘村稻虾基地(娄星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振摄)
产业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关键。为破解这道难题,石塘村多次组织村干部、党员、村民议事会成员、村民代表到新化、宁乡等地学习取经,并制定“石塘提质战略”,为推动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以屋场为单元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经果林1500余亩,种植黄金贡柚、阳光玫瑰等多种水果。成立石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800亩,种植优质水稻和稻田养鱼养虾,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经营成了壮大集体经济的“源头活水”。
此外,村集体经济在多个领域齐放异彩。现村里已有“石塘村”“石塘坳村”两个注册商标,一个石塘村logo版权,劳务站、经果林、商贸区等多项集体产业。
集体有了收入,打造和美乡村有了底气。现石塘村每年都要拿出大部分集体收入用于村庄环境治理、公共设施维护、困难家庭帮扶、优秀学生奖励。
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石塘村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思路也逐渐成熟。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栽植2万多株苗木绿化全村域;利用村部周边空地建成20余亩文化广场;修建游园设施,建设民宿餐饮基地,举办农事文化节……
当下的石塘村,不仅成为乡村休闲旅游的“领头羊”,也成了万宝镇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采访对象:娄星区委办驻石塘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 童湘洪
采访时间:2024年6月5日
记者:您在村里工作期间最想感谢谁?
童湘洪:村党总支书记曾金明,他给予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我从曾支书身上学到了很多处理基层事务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带班子管队伍的好做法。
记者:您最近碰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童湘洪:打造石塘至槐柳精品旅游路线,缺乏资金支持。
记者:您在村里工作以来最满意的事是什么?
童湘洪:在村支两委的英明领导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石塘村荣获多个第一,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老百姓幸福指数大大提高。
记者:您最近的一次通话是打给谁?
童湘洪:工作队员杨俊,安排他去田心组脱贫户黄立国(患食道癌)家走访,了解病情和生活情况,并去民政局争取困难补助资金。
记者:您最想分享的是哪一张照片?
2019年荣获娄底市“五一劳动奖章”,这是对我从事脱贫攻坚工作的高度肯定和鞭策。
记者:您最想为谁办一件事,办什么样的事?
蜕变背后的启示
石塘村的蜕变,是三湘大地许多村庄从夺取脱贫攻坚胜利后迈向全面振兴的生动写照,其中的一些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一是顶层设计的科学谋划。石塘村的转型发展得益于娄星区委区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论述精神,着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举全区之力,统筹安排、强力推进,让包括脱贫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朝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不仅从区委办调派驻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而且还多次在石塘村召开现场推进会,打造万宝镇桃花节等一村一品活动……科学谋划和区镇两级领导的重视,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积极性,使石塘村在困境中找到了出路。
二是党组织的科学引领。石塘村的党支部始终发挥着战斗堡垒的作用,积极探索网格化管理,提升服务效率;建设和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开创“三屋同治”模式,激发村民参与热情和自治意识。清晰的基层治理思路,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三是因地制宜地探索发展模式。充分利用石塘村独特的自然资源、生态和交通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和休闲旅游,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这种以生态为基础的产业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编辑|佟秋月 一审|吴 金
二审|张勤繁 三审|贺弘联
本文由指点原创,转载请注明
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