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贤伦,浙江鄞县人,1955年1月生于上海。1974年师从徐伯清为入室弟子,1978年就学于贵州大学,得姜澄清先生指导,涉猎书史、书论,1980年又得陈恒安指教,于汉碑、魏碑、汉简临学尤勤。历任绍兴师专中文系副主任、主任,绍兴市书协主席、文联副主席,绍兴市文化局党委书记、局长,浙江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曾任中国书协五、六、七届理事,第六、七届隶书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书协第六、七届主席。现为浙江省书协名誉主席,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研究员,中国兰亭书法艺术学院名誉院长。近年来曾在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宁波美术馆、沈阳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上海中华艺术宫、杭州公望美术馆等处举办个展。
笃礼崇义 抱淑守真
揽英探赜联
海为龙世界 云是鹤家乡
“简牍书家”如今于我只是个标签式的存在而已。心的宽松成全了手的宽松,手的宽松又成就了认识的宽容。隶书近篆是好的,近草是好的,近楷也没有什么不好,这都是历史上字体(书体)演变曾有的真实。所谓“五体”不过是后人归纳出来的,方便了传习,也修正了文字(书法)史原有的宏阔与浑然。今天经过“五体”训练的人们反而被“破体”“合体”所纠缠,为创作而生出“成长的烦恼”。其实100年前沈增植先生就已言简义赅地提出“异体同势”的主张,说明“体”不是那么刚性的,“势”(用笔)才是统摄的核心要素。回到创作来说,关键还是那一根线的意蕴要耐人品味可以咀嚼。光是单一的咸、甜、酸、辣是谈不上品味和咀嚼的,值得反复品鉴的应该是微妙、丰富而又浑然一体的意象。我现在最热衷的是追求朴厚和苍老,在朴处用心是很难的,苍老要自然而不做作则更难。
池开月堕联
人老是不可抗拒的,“人书俱老”具有极大的迷惑性,让人凭空生出夕阳无限的期待。其实人生与艺术的规律都是很难抵御的,身体的衰弱和心智的迟钝肯定是不利于艺术创造的。书家一般在四五十岁的阶段就已经登上了自己的艺术巅峰,其后便是维持,然后下滑。真正的“人书俱老”者可说是凤毛麟角。“苍老”作为一种审美境界,那笔墨气象该是文化、人生、自然的天作之合。我虽然心里明白这个趋势,但总难舍一个梦想:60岁以后有点进步,70岁以后再有点点进步。梦想当然是奢侈的,但是万一实现了呢?
行谊高劭 体性温仁
掬精蓄道联
少待不缘联
怀人逐客联
诸侯蓑笠联
雅俗仙凡联
兴家必勤俭 高寿宜子孙
喜看跃上联
发上择高联
虫声荒岸草 人语隔船灯
爱酒安心联
忽复家山近翻令乡思稠
西山春日联
永遇乐 相见欢
蘸岸盖头联
我侪君跨联
我辈相公联
闲读道经联
春光佳气联
集义好学联
比翼悬空联
飞帘江船联
越调端阳联
诸溪众鸟联
山吞水挟联
茅斋渔浦联
颐亲弹琴联
瑶台龙剑联
早知见惯联
歌台高谈联
猛志高操联
开轩撷香联
霜毫玉镜联
腰下竹间联
躭诗推贤联
城郭诗书联
友天读古联
博山桃花联
睡虎地 走马楼
秉心立言联
秋生梦入联
少待两忘联
宜春日 ,强饮吉
访古解衣联
家国书生联
此心自笑联
除灭令生联
高情青眼联
续作自成联
我忆天教联
钟鼎风流联
喜无争课联
喜无静对联
劚藥養鱼联
鸟在人处联
桃李江湖联
独步兀坐联
雕盘冰壶联
只恨不复联
随风拥树联
乘闲有时联
旦逢良辰顺颂时宜
懒说愧无联
罗衣殊乡联
始信先安联
须知切记联
围得静对联
临流此意联
二月三更联
点亮“在看”和“赞”,让更多人看到
大家都在看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