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产软件的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专题论坛暨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首批教材试点应用项目中期交流
【论坛时间】2024年11月24日8:30—12:00
【论坛地点】厦门禹洲温德姆至尊豪廷大酒店
【论坛主席】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理事长,北京交通大学卢苇教授
【论坛主持】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交通大学邢薇薇教授
论坛议程
时间 | 内容 |
8:30-8:50 | 联盟理事长致辞 |
8:50-11:20 | 核心课程建设报告: |
8:50-9:20 报告1:基于开源软件的系统能力培养机制探索——以“数据库系统实验”为例 天津大学 王鑫教授 | |
9:20-9:50 报告2:模型驱动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实践分享 西南大学 陈武教授/刘波副教授 | |
9:50-10:20 报告3:从数字化到智慧化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转型——以“计算机组织与结构”为例 大连理工大学 赖晓晨教授 | |
10:20-10:50 报告4:大模型时代软件测试人才培养的挑战与策略 同济大学 朱少民教授 | |
10:50-11:20 报告5:国产软件助力传统专业课程改革探索——以“操作系统”为例 华南农业大学 王金凤教授 | |
11:20-12:00 | 试点单位交流: 试点项目负责人交流实施情况及遇到的问题,课程负责人点评辅导 |
论坛简介
论坛主席:
卢 苇
北京交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曾任北京交通大学示范性软件学院院长,现任教育部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理事长。主持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荣获“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首都市民学习之星”等荣誉称号。
主持人:
邢薇薇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软件工程国家一流专业负责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操作系统”负责人、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家。荣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优秀教师奖励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
报告嘉宾:
王 鑫
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教授、博导,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重点领域教学资源及新型教材建设项目专家组成员,教育部重点领域知识工程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带头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信息系统专委会秘书长、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委会常务委员。研究方向:知识图谱、图数据库、大数据处理。在IEEE TKDE、SIGMOD、VLDB、ICDE、IJCAI、AAAI、WWW、《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50余篇。担任国际会议WISE 2024、DASFAA 2023、APWeb-WAIM 2020程序委员会主席。《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副主编、国际期刊KBS、WWWJ副主编。曾获天津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计算机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报告题目:基于开源软件的系统能力培养机制探索——以“数据库系统实验”为例
报告摘要:系统能力的获得对于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开源软件在系统能力培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报告以数据库系统课程为例,探讨基于开源软件的系统能力培养机制。我们基于开源软件开发了面向数据库系统内核的系列实践教学方案,使学生通过交互式实验,充分掌握开源代码。基于大型系统软件的开源代码,实现实践教学的挑战性与综合性,增加完成任务的获得感。通过“试错”-“修正”-“反馈”的方式进行系统软件实践教学,迭代式提升学生的系统能力。
报告嘉宾:
陈 武
报告摘要:当前正处于“软件定义一切”的时代,但软件又由谁来定义呢?培育可靠的软件生产者,运用严格的方法,开发可信的软件系统,对当前及未来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众所周知,软件生产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系统工程,其中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环节尤为关键。如何开展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是软件工程教育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鉴于本科学生普遍缺乏软件系统开发管理的实践经验,课堂内容若过多专注于“工程技术与管理经验”较难引起学生共鸣、激发探索兴趣。因此我们尝试从软件系统可信视角出发,引入模型驱动软件(系统)工程的思想来串联课程知识体系,开发了新教材并进行了一系列教学实践的尝试。我们试图让学生将模型视为软件系统构建中的首要对象(First-class Citizen),在软件系统构建的各阶段对软件制品进行严格的模型定义,通过模型之间的精化和转换,从而产生正确的程序(程序本身也是严格的模型)。本次报告将分享这个过程中的一些教学实践,同时探讨国产软件引入该过程的一些思考。
报告嘉宾:
赖晓晨
工学博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辽宁省本科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奖、首届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全国优秀教师奖获得者。辽宁省课程思政校际互聘专家,教育部一流课程评审专家,教创赛评审与培育专家,首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负责人。主持完成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主持“计算机组织与结构”“嵌入式软件设计”两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主持国家级与省部级教改项目近30项,在CSSCI及各期刊发表第一作者教学论文16篇,主编教材8部,获得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首届辽宁省教师教学大赛特等奖。
报告题目:从数字化到智慧化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转型——以“计算机组织与结构”为例
报告摘要:本报告主要包含如下内容:(1)基于数字化技术的课程建设;(2)国产前沿技术与课程的融合;(3)新形态教材建设;(4)课程的智慧化重构与转型;(5)未来展望。
报告嘉宾:
朱少民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 “软件工程”3.0定义者/CCF杰出会员、质量工程SIG主席、软件绿色联盟标准评测组组长,QECon大会和AiDD峰会发起人。近三十年来一直从事软件测试、质量管理等工作。先后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已出版20多部著作和4部译作,代表作主要有《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面向分布式系统OpenHarmony》《软件测试:基于问题驱动模式》《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全程软件测试》《敏捷测试》等,并经常在国内外学术会议或技术大会上发表演讲。曾任思科(中国)软件有限公司QA高级总监、IEEE ICST2019工业论坛主席、多个IEEE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软件学报》和《计算机学报》审稿人等。
报告题目:大模型时代软件测试人才培养的挑战与策略
报告摘要:在大模型迅猛发展的今天,软件工程迎来了3.0时代,这一时代不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机遇,也对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软件测试方法难以满足复杂系统和智能化应用的需求,亟需引入新的测试范式和工具,尤其是在OpenHarmony操作系统等开源生态系统中,构建高效的测试能力成为确保软件质量和用户体验的关键。同时,软件测试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专业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构建软件测试课程内容、如何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策略等都是本次演讲探讨的核心内容。报告大纲:(1)大模型将软件工程带入3.0时代;(2)SE3.0 时代软件测试新范式;(3)OpenHarmony测试能力建设;(4)软件测试教学如何应对?(5)如何培养新型的软件测试人才?
报告嘉宾:
王金凤
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工程系获博士学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博士后出站,现为华南农业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操作系统”负责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书记、华南农业大学“教学名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荣获广东省高校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全国计算机教学大会优秀教学资源一等奖、全国计算机实践教育大会优秀论文奖2项。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省级教改项目、精品课程项目等14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10篇。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医学图像处理、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生物信息学等。先后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以及横向重大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获批软件著作权24项。
报告题目:国产软件助力传统专业课程改革探索——以“操作系统”为例
报告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产化软件的不断推广,如何在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中融入国产软件,并借助AI工具开展数智化课程建设,是值得思考和实践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报告将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操作系统”建设为例,从政策支撑、AI技术手段、国产软件融入、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示例等几个方面展开汇报,涉及线上课程建设、课程图谱建设、创新教材建设、课堂AI 工具应用等方面,以及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的点滴心得与大家分享。
会议简介
2024新时代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创新交流会定于2024年11月22—25日在福建厦门举办。请与会代表于2024年11月10日前登录https://www.hep.com.cn/meeting/cs2024,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注册参会,并在线缴纳会务费(1200元/人,注:会务费缴纳仅支持微信支付,如需公务卡支付,请在微信钱包中绑定公务卡,并在支付时选择公务卡)。
注册缴费二维码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盖章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