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赶尸,口诀竟是文天祥的《正气歌》|文史宴

文化   2024-11-04 20:36   加拿大  

           
千里运尸, 落叶归根
 在湘西人迹罕至的僻静小路上,一队行迹怪异的人匆匆走过。领头的是一个法师模样的人,只见他身上套着一件青布长衫,头戴一顶青布小帽,脚上穿着一双草鞋,腰间系一黑色腰带,腰带上还挂着一包符。他的后面是一个或几个披着宽大黑色布袍的人,动作僵硬一跳一跳地跟着往前走。他们被草绳一个个串起来,每隔七八尺一个。他们头上戴着一个高筒毡帽,帽上压着几张书着符的黄纸,那黄纸一直垂到脸上,使人看不清长相……惨淡的月光下,我们发现那似人非人的、动作僵硬的、一跳一跳往前行走的竟然都是尸体,他们阴森森、幽灵似地穿行在小道上,间或那法师模样的敲一下手中的小阴锣,那声音,在空旷的荒野上更显得阴森凌厉……
 赶尸起源于何时?湘西的古老传说中将它与苗蛮的祖先蚩尤联系起来。蚩尤带兵在黄河边与敌人对阵厮杀,直至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打完仗要往后方撤退,士兵们把伤兵都抬走后,蚩尤对身边的军师说:“我们不能丢下战死在这里的弟兄不管,你用点法术让这些好弟兄回归故里如何?”军师说:“好吧。你我改换一下装扮,你拿‘符节’在前面引路,我在后面督催。”
 于是军师装扮成蚩尤的模样,站在战死的弟兄们的尸首中间,在一阵默念咒语、祷告神灵后,原本躺在地上的尸体一下子全都站了起来,跟在蚩尤高擎的“符节”后面规规矩矩向南走。
更似可靠的说法是,汉人特别眷恋自己的乡土,不管怎样,叶落必须归根。客死异地的游子,本人的意愿一定要入葬祖茔,孝子贤孙必得搬丧回籍。到湘西做生意、谋生路的汉人,受不了那些地方的崇山峻岭和瘴气,或因兵匪,客死他乡。但是,在那上千里或数百里的崎岖山路上,即使有钱,也难以用车辆或担架扛抬尸体回乡,于是有人就创行了这一奇怪的经济办法运尸回乡。
 尽管赶尸在民间被传的沸沸扬扬,在历代正史中却少有记载,只有在一些野史笔记中能见到一鳞半爪。清末民初杭州人徐珂编撰了一本关于清代掌故遗闻的汇编《清稗类钞》,那里有关于“送尸术”的记载,并与西方催眠术对比,“西人催眠术,能催生人,而不能催死人;能催数小时之久,而不能催数月之久。而黔、湘西有送尸术,则以死尸而由人作法,进止听命,可历数月。”
  湘西作家沈从文在《沅陵的人》中描写了自己回乡采访某著名巫师的经历。沈从文探问“赶尸”口诀,其人答曰:“不稀奇,不过是念文天祥的《正气歌》”。又请他随意表演,其人则推托,说:“功夫不练就不灵,早丢下了”。盘桓半日,不得要领。然而,沈从文似从巫师“伏尔泰风格的微笑”中看破了玄机:“为了一种流行多年的荒唐传说,充满了好奇心来拜访一个熟透人生的人,问他死了的人用什么方法赶上路,在他饱经世故的眼中,你和疯子的行径有多少不同?”
 言下之意,这赶尸,是一个荒唐传说。 

    
三人住店,两人吃饭
但你若走进湘西,会发现赶尸就像一个民间传统一样,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它是确实存在的,只不过现在少见了。作为出身湘西的土家女,吉首大学教授陆群在她的《湘西赶尸》中更形象地描述了这片山区的“赶尸”文化:“在湘西,问起赶尸,照例上了年龄的人都会讲出一些,甚至小孩子也知道那尸体是如何行走的,站起来,模仿僵尸的样子,一步一步或是一跳一跳地做给你看。”
 对于“赶尸”的一切,事无巨细,都是那么栩栩如生。
 那尸体的装束,有人说尸体头上要戴一个高筒帽,帽上压着画符的黄纸;沅陵人则强调尸体戴的是斗篷。但不管怎样,压符是必不可少的。尸体之所以能跳,全靠这符,如果到了某个地方要停下来,必须把符拿掉,不然尸体会不停地跳下去。尸体身上是一件宽大的袍,有黑色或青色,但不能是浅色的。脚上一般穿草鞋,穿布鞋则沿途翻山过河,打湿了不容易干。
 而赶尸匠呢,也是穿草鞋,身上青布长衫,腰系黑腰带,头戴青布帽。此外,要备阴锣、司刀、摄魂铃,赶尸匠一面敲打手中的小铜锣,一面摇着摄魂铃,让夜行人避开,让有狗的人家把狗关起来,因为狗会扑咬尸体。赶尸匠是绝不打灯笼的。
  有人说赶尸要走小路,赶尸匠要算好路程,一天走多远,到那里歇脚。因为大路人多,会惊扰尸体,让他倒下,这就要重新做法事,非常麻烦。也有人说官道也走,但有一条,水路是绝不能走的,因为船老板忌讳,运死尸是要翻船的。
 与影视形象中尸体是跳着走的不同,湘西人记忆中的赶尸,有双脚并拢、双手伸直跳着走的,但也有人说是像正常人一样一前一后走路的,他们并反驳,“路往往不平,一跳一跳的,怎么掌握重心?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同时,尸体还有三不走:上下坡不走,转弯自己不会走,有障碍在前不能走。这时,必须由法师做法事、念符咒后,由死者的孝子背着过去。
 在传闻中,赶尸一般是夜间行走的,在沅陵、泸溪、辰溪、溆浦四县中,人们说赶尸是不给人看的,要昼伏夜行;但也有目睹者说赶尸匠和正常做事的人一样,白天赶路,晚上歇息。
路上则有“死尸客店”,这种神秘莫测的客店,只住死尸和赶尸匠,一般人是不住的。它的大门一年到头都开着,赶尸匠赶着尸体,天亮前就达到“死尸店”,夜晚悄然离去,所谓“三人住店,两人吃饭”是也。尸体都在门板后面整齐地倚墙而立。夜晚怕有狗、鼠之类伤害尸体,还要轮班守护。遇上大雨天不好走,就在店里停上几天几夜。
此外,若有庵庙、祠堂、土地庙等也可借宿,遇上前不挨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就要露宿野外,将尸体紧靠在大树或高墙下,再用东西盖住。

 
赶尸有一人赶一具或几具尸体,也有几人赶一具尸体的,这主要看死者家属的经济情况而定。若是三五人赶一具尸体,就有一二人打前站,碰见行人就告诉他们,后面有矮罗子(尸体)经过,后面一公里处,也有一二人断后。沅陵县大合坪乡的第五代巫师钟生义,民间盛传他的父亲、祖父赶过尸。他们赶尸的时候就是这样,最前面一人敲锣并吆喝,以免尸体被干扰或被撞到,他与后面的赶尸队伍隔了一段距离。然后是死者的儿子,在队伍前面,端令牌;后面一人撒纸钱,一人扛师刀。
 真正赶尸的人往往就那一个法师。尸体在一个以上时,即用草绳把他们联系起来,每隔六七尺一个,所以与其说是赶尸,不如说是领尸,因为法师不在尸体后面,而是在前面带路。
 到了死者家中,下葬前要做两种仪式,一是“天罡五雷阵法”,将孤魂野鬼严加制约,不让他危害村里人;一是“避无火法”,确保死者家人清洁平安、六畜兴旺。棺材上要钉“九重钉”,即九棵柳木钉。因为客死他乡的人,是一种灾难,是屈死成为野鬼的,下了九重钉,他的自由全受限制了。
 赶尸有十大忌讳。一是不能说“赶尸”,内行人请他们赶尸,都说:“师傅,请你去走脚”或“走一回脚”;
 二要忌讳对面的行人,如果被撞到,再要让尸体站起来就非常麻烦;
 三要忌讳碰到悲哀的哭声,尸体听到哭声就会倒下不再走了,因为他会以为到达目的地,是亲人在哭;
 四是忌讳碰到死者生前的相好,一旦碰上,尸体就会发了疯地追过去;
 五是忌讳碰到黑狗,如果在夜里有黑狗经过,就会在一个时辰之内腐烂,据说曾经也有驱逐黑犬的符咒,但早已失传;
 六是尸体不完整,如尸体被砍头或肢体有残缺;
 七是忌讳尸体不吉利,指死者是自杀或夭折(未满12岁死亡);
 八是不能遇见怀孕的妇人;
 九是不能遇见有人抱死去的小孩去埋葬;
 十是不能遇到对面来的瞎子。

                    
尚有几条赶尸线路
在湘西,你会看到一些旅游节目表演中会有“赶尸”一项,但与传说中的形象相去甚远。女性表演者穿着鲜艳的缎面服装,披着金黄色的时尚长发,在那里蹦蹦跳跳,这就是“赶尸”?
离现代最近的赶尸匠,在沅陵县,这里有人在上世纪60年代仍然赶尸。吉首大学教授陆群找到了这些人的徒弟,但徒弟们都没有学到赶尸术。在几个声称自己会赶尸的法师中,傩技大师田铁相的赶尸是用药,但他还差两味药。田铁相原是学武术出身,曾获全国散打七段,进入国家队,后因摔伤退出。
 “很多神秘的东西之所以神秘,是因为借助了各种方法,比如物理的、化学的、医药的,还有魔术、杂技、气功、人的极限等等。其实只要破解了他的方法,我们就可以对他进行解释了。比如,赶尸,其实是用药。”
  田铁相说他师傅用药赶过尸,师傅也教过他技术,但药配起来很复杂,而且,就算配齐了,也不一定灵验,药对有的人灵,对有的人就不灵,所谓“药逢有缘人”。田铁相还缺两味药,一旦药配齐,就可以进行赶尸的实验了。不好去用人的尸体做实验,但可以用猪。田铁相说他师傅就露过一手,有人家过年杀猪,猪杀了已有三个小时,还开了膛,师傅用药涂在猪肚子上,猪跑了一百多米,然后摔倒在一个水潭里。
 类似的“赶猪”说法也流传在沅陵县其他地区,只不过有的版本是把药塞在猪的屁股里,猪杀死去毛,但还未开膛,也有说能跑200多米的,也有是撞在树上栽倒的。
 一些人对于赶尸在历史上的存在是深信不疑的,他们不怀疑他们的先人有非凡的法术能使尸体行走,他们相信是近现代的社会运动才使这些法术和技术失传了,他们做实验,就是想找回先人失传的技术。
 与赶尸紧密相关的,是“封尸”技术,即防止尸体腐烂。沅陵县钟玉如先生描述“封尸”过程,大致是:
 设案,陈列三牲、供果、茶酒、香烛、纸钱等,然后由法师念经“请神”,并用这些供品酬劳诸神及祖师。将死者口内衔银,对脚掌、手掌、眼、耳、口、鼻等画符,喷洒法水,封住七窍;棺材上也要画符,念咒,作法。然后,砍一块整齐的新鲜猪肉挂在尸体上方,法师在他祖传的大油纸扇上画符念咒,将尸体从头到脚扇一遍,这就是“神腐肉”。再用一碗画符做法过的符水压在神龛上,扇上压竹茭一副,叫“压水碗”。尸体、压水碗、神腐肉均不准挪动分毫,这样,即使是炎夏,尸体也可以在十来天甚至更长时间内保持不腐、不臭、不招苍蝇。但这期间法师必须每两三天问卜一次,加符或加咒。
 法师们真的有什么神力或秘术么?钟玉如就认为也许真的有这样一种方法可以使尸体不腐烂,就像现代医学中用福尔马林使尸体防腐一样。
 更有一些猜测是,赶尸根本不是“赶”,而是“背”。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报道说有运尸匠会只留下尸体的头和四肢而抛弃躯干,另用稻草等扎一个新躯干。搬运时一名运尸匠会把尸体背上,然后一起套上黑尸布。全部秘密都在那只夹背里,表面看来是装的纸钱和笪蜡,全是掩人耳目的障眼法,分散人们视线的把戏。夹纸底层赫然装着尸体,确切的说夹背内装的是死者的头部和四肢,至于主体部分,就不知道哪座荒冢下埋藏着游子的残骸了!
到目的地两三天前,事先通知死者家属,准备好衣衾棺材,等“死人”一到,立刻将寿衣帽、寿鞋给死人穿戴齐备,装进寿木。这种入殓过程,全由“赶尸”者承担,绝对不允许旁人插手、旁观,正如出发时将尸体“扶出棺材”不允许窥视一样。说是在这些关键时刻,生人一接近尸体,便会有“惊尸”的危险,而入殓过程,必须在三更半夜。一切安排就绪,将死者装殓以后,丧家才去认领。棺盖一揭开,须眉毕现,果然是丧家亲人,相貌宛如昨日,如今却长眠在棺材里了,伤心惨目,摧人肺腑,有的嚎啕大哭,有的泣不成声。人们悲痛之余,感到一种既见死者后的踏实、满足、欣慰,谁还怀疑它是骗局。


但这种解释没有说明如何同时运多具尸体,也没有解释尸体如何蹦跳状前进的。
台湾媒体分析认为运尸的主要工具是竹子。运尸匠用竹子穿过死者大袖寿衣的腋下,将数具尸体排在一起,前后两名运尸匠便可抬竹子运尸。尸体的双臂被绑在竹子上,大袖使得竹子可以被遮住;而竹子的韧性使得前进时会上下晃动,带动尸体同样上下晃动,远观便有如尸体蹦跳状前进了。
更有说法是,“赶尸”其实是黑帮的走私活动,借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争相走避的队伍,掩饰贩毒等非法行为。在世道混乱的旧时湘西,这不是没有可能的。
但即使真的没有一种技术能使尸体行走,吉首大学教授陆群也认为,赶尸成为一种职业却是不争的事实,即赶尸不在于技术的真实,而在于职业的真实。
 那赶尸为什么消失了?人们说解放后最后一批赶尸匠因为从事迷信活动被抓起来了,从此这门技术就失传了。再者湘西的交通条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即使运送死者回乡,却再也不需要跋山涉水的赶尸了。
今天,除了各种关于赶尸的传说外,还有几条没有赶尸的赶尸线路,不妨走一遭。
这几条路线,集中于以沅陵为中心的几个县:
从泸溪县以西的潭溪道子坪,向东到该县的土麻寨;
从溆浦县向北,经武家仁、潭家湾、张家滩,到沅陵县的李家坪;
从沅陵县的官庄镇向西,经殿潭、唐家冲、长界、白沙溪,到该县的深溪口乡;
从沅陵县转西北,经黑潭、七甲溪、堡子界到张家界。

欢迎关注文史宴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

文史宴
熟悉历史陌生化(重新解读),陌生历史普及化(详细介绍);通俗之中最专业(文章质量高),专业之中最通俗(重用户体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