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外籍模特在上海虹桥机场遭遇信息泄露的事件,引发社会各界热议。
9月26日,一位自称模特经纪人的网友张先生在社交平台发帖称,自己签约的一名外籍模特在9月25日晚间通过上海虹桥机场安检时,身份信息及相关照片被安检员不当泄露。有一陌生人拿着这名模特过安检进行人脸识别时拍摄的照片,通过预留电话联系到他本人,表示想替朋友要该模特的联系方式。
对此,不少网友表示,“保护用户隐私应该是最起码的职业操守”、应“严惩泄露个人电话和照片的行为”……
据《法治时报》报道,事件被曝光后,记者首次致电虹桥机场,工作人员表示通常情况下,安检工作人员绝对不会对外泄露乘客隐私信息,建议报警。舆论不断发酵后,记者第二次致电虹桥机场,工作人员表示确有此事,安检部门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泄露乘客个人信息的行为是明令禁止的,安检部门已通过舆情监控看到网友发帖,经过内部开会通报后,严肃处理该事件并已向张先生反馈。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收集、利用、加工、传输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个人信息。
在此次事件中,安检员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违背职业操守,私自泄露乘客个人信息,暴露出个别行业领域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严重不足和相关行业的监管缺失。
在网络时代,任何一起信息泄露事件,都将成为社会公众拷问相关方面工作疏漏的重要论据,将严重危及有关单位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作为承载大量社会公众个人信息的公共服务机构,机场、航空公司等相关单位必须切实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立系统完备的信息保护机制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一方面,要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职业素养和信息安全意识;另一方面,要建立严格的监控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并遏止可能出现的不当行为。
再回到事件的源起,仅仅一次过机安检,就导致重要个人信息被泄露,应当引起我们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高度重视。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作为社会公众,在日常生活中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连接网络要注意,尽量避免使用公共Wi-Fi进行敏感操作。
设置应用程序权限要小心,不必要的权限拒绝授予。
分享个人信息要谨慎,注意避开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敏感信息。
安全意识要提高,学会识别网络钓鱼和欺诈行为。
个人信息要定期监测,查看银行账单、信用报告是否有异常交易或未经授权的活动。
本期编辑:朱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