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年前就因红军“出圈”!毛泽东曾在该县秘密转战41天

时事   2024-10-19 09:01   北京  

山西省临汾市隰县(xí),一个人口不足十万的“山区农业县”,今年夏天因为游戏《黑神话·悟空》的持续升温得以“出圈”;国庆小长假期间,又随着知名景点“小西天”的爆火,收获来自全国人民的关注。


很多网友不仅第一次知道了“隰”字的正确读法,还进一步了解了这片土地的悠久历史。


隰县,古称‌隰州,位于‌山西省西南部,素有“三晋雄邦”“河东重镇”的美誉,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当时这里被称为基方或蒲邑,曾是晋文公重耳的封地,著名的重耳奔浦就发生在此。隋开皇五年,设隰州;民国初年,改称隰县。


隰县“小西天”景区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大雄宝殿内供奉了近2000尊悬塑佛像,从最大的3米到最小的拇指大小,每一尊都精雕细琢、栩栩如生,堪称中国雕塑史上的“悬塑绝唱”


红军东征,革命印记


翻开近代历史,隰县在中国革命进程中也曾书写下重要篇章。


1935年底,中共中央到达陕北不久,就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把主攻方向“放在东面的山西和北面的绥远等省”。1936年2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彭德怀统帅下,组成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队,进入山西,发起东征战役。


从东征战略谋划阶段,毛泽东就多次重点提及隰县。2月24日,在其与彭德怀发出的《争取在山西发展抗日根据地的训令》中,明确指出:“当前,基本方针是在柳林……隰县、永和一线内围石楼求得打增援部队,……完成东征计划第二步任务。”次日,又电令红十五军团占领“孝义、石楼、隰县三县交界之水头镇”。随后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在隰县附近建立起“作战枢纽及临时后方根据地”。


始终坚持一线指挥的毛泽东,亲自带领部队转战隰县41天,在隰县境内发起蓬门战斗及部队整编、张家源阻击战、苏家庄阻击战和罗镇堡战斗等,留下弥足珍贵的革命印记。

来到位于隰县的晋西革命纪念馆,一座3.6米高的毛泽东铜像赫然入目。塑像展现的正是毛泽东在隰县时英姿勃发的伟岸风采


重视保密,运筹帷幄


相关史料中,还记载了毛泽东在东征期间对保密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东征前期,为了确保东渡黄河的顺利进行,毛泽东亲自率部侦察渡口情况并督促相关准备工作。途中他对随行人员提出要求,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注意保密”,尤其告诫大家:“不要说我们是中央红军,也不要说我是主席。如果有人问我们到哪里去,就说去做买卖……”


作战期间,他又多次着重强调保密,如要求“侦察进行要十分隐秘”;“请前委先来前方,注意荫蔽”。


当时,部队驻扎的村庄里,很多村民只是觉得这位衣着朴素的首长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大家才知道他就是《东方红》里所讴歌的大救星——毛泽东。

傅抱石、关山月油画《江山如此多娇》。东征期间,适逢当地连降数天大雪,壮美的风光和大好的心情使毛泽东有感而发,奋笔挥毫写下了气吞山河的不朽词作《沁园春·雪》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毛泽东率领的“商队”就这样秘密进驻在山西境内,对红军将士实施了有力指挥,一举突破阎锡山晋绥军的防线,开创了东征战役的良好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进入当年3月,毛泽东虽身在隰县战场之中,却秘密筹划了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重要事件。通过委派代表等方式,他与张学良建立了秘密联系。经中共中央安排、李克农、周恩来先后与张学良在洛川、肤施秘密会谈,就共同抗日达成初步共识,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民族抗战奠定了重要基础。隰县,又一次见证了历史。


主要参考文献:

[1]孟红.隰县,晋西壮歌东征行——追寻毛泽东在山西的光辉足迹(三).党史文汇.2023(09).20-26.

[2]杨小池.毛泽东在山西93天实录——献给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上).2003(11).24-29.


本期编辑:高   健

封面设计:胡晶晶

保密观
传播国家安全观念; 普及安全保密知识; 提升信息保护技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