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相关案例表明,境外间谍情报机构惯用隐蔽手段,在各大招聘网站及社交平台发布经过伪装的兼职招聘信息。他们重点瞄准军工企业、科研院所、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以及高校师生等群体,以提供丰厚稿酬、咨询费或劳务费为诱饵,布下“兼职陷阱”。
文某,某国防军工单位年轻职员。一天,他使用某社交软件时,“附近的人”一栏中突然弹出一名网友H,其个人资料显示“附近单位职工需要兼职的请联系我”。文某表明自己国防军工单位职员的身份后,H自称境外某报社记者,希望文某能提供工作中接触的内部资料,并承诺每月支付3200元作为报酬。在经济利益驱使下,文某先后多次向H提供所在单位涉密信息。事件发生后,文某被国家安全机关逮捕,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某市直单位外事部门科员王某,因手头拮据在网上寻找兼职机会,被境外人员田某盯上。在明知田某可能为境外情报人员的情况下,王某仍将单位工作动态、内部资料等20余份文件通过电子邮件传递给田某,获取“外快”2万元。经鉴定,上述材料中有3份属于国家秘密。事件发生后,王某因犯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1万元。
某航海学校学生徐某,在网上发帖寻求学费资助。不久,自称某境外投资咨询公司研究员的“Miss Q”回帖,询问其就读院校和专业等信息,表示愿意提供帮助,并很快汇款2000元,但要求徐某帮忙搜集部队装备资料作为回报。徐某爽快答应,却因未在学校找到相关资料最终作罢。之后,对方又向徐某提供一份“田野调研员”的兼职,要求徐某到附近军港码头和造船厂搜集情报,徐某没有拒绝。事件发生后,徐某被国家安全机关依法逮捕,移送有关部门接受调查。
某大学学生李某,收到一名自称陈逸辰的陌生人添加QQ好友的申请。对方自称正在做军民融合项目调研,希望李某提供一些信息。李某感觉对方是位事业有成的“前辈”,还“热心”传授经验,便放下戒备,透露自己曾参加空军招飞,了解一些涉军信息。陈逸辰以兼职名义让李某拍摄军事书籍,之后又要求他搜集国庆阅兵相关信息。直到有关部门找到李某,他才得知陈逸辰实际上是一名境外间谍。国家安全机关及时终止了李某的错误行为,并依法作出进一步处理。
保密提醒
在寻找兼职机会的过程中,求职者需保持高度的警觉,细致甄别那些看似合理实则暗藏玄机的间谍陷阱。面对所谓的“高薪兼职”机会,特别是那些门槛低、回报异常丰厚的职位,更应提高戒备之心,切勿轻易泄露诸如工作单位、具体职务等敏感信息。要能够敏锐识别并坚决抵制间谍常用的高薪诱惑、情感拉拢等手段,牢牢绷紧“保密弦”,远离“兼职泄密”的危险陷阱。
本期编辑:刘政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