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生气的人,再忙也要看看(深度好文)

文化   2024-12-12 06:30   安徽  

作者:有书桃花&不雨

来源:有书(ID:youshucc)

快乐就在人心中,无需向外寻找。

点上方可收听国学文化主播朗读音频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大王听说有一个漆园小吏很有才华,就想把他接到身边出任相国。


他让自己的近臣,带着重金前去礼聘。


没想到,小吏把快乐当成人生的终极追求,根本不为所动。


不管如何劝说,只是全身心的钓鱼,就是不肯出山。


见礼聘的人不肯回去,他笑着说:

“我听说,楚国有一只活了三千岁的神龟,死后被供奉在祠堂里,受很多人朝拜。


你们说是死后被供更开心,还是活在泥浆里摇尾巴更快乐?”

答案显然是在泥水里摇尾巴比较自在。


这名笑着解悟了人生真谛的小吏就是庄子。


清代学者胡文英说:

“庄子眼极冷,心肠最热。”

生活的复杂,在庄子的热肠里,冷眼旁观,由此创造了一个内心真正喜悦的境界。


这境界有成熟的智慧,豁达的眼界,觉悟的思想,也有超脱的心态。


是“无为”,是“齐物”,是“逍遥”,是“遨游”。


但在当下的生活,人们虽然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却变得越来越不快乐。


许多人一边在世俗中奔波忙碌,一边又在急切地寻找快乐的身影。


其实,快乐就在人心中,无需向外寻找。


读懂庄子的这四句话,我们自然会领略到快乐的真谛。


01

韬光养晦,乐在安而无忧

庄子说: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他认为人生的乐处,在“无忧”,而无忧就要智慧处世,成熟地处理问题。


为人豁达大度,处事知道退让,常常隐藏自己的锋芒,时刻留有余地。


而不能像小有才气的人那样,自满,斤斤计较,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


庄子是个有趣的人,不喜欢说教,便把这个处世道理,用一则小故事来告诉我们。


在《田子方》里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神射手列御寇,很骄傲,找到伯昏无人,说要射箭给他看。


他放一杯水在手肘上,拉满弓,连续射箭,速度快,频率大,但是手臂上的水却一点没有动。

 

伯昏无人看透了列御寇内心的浮躁,并没有赞叹箭术多么高超,而是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你这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

于是,他把列御寇带到山崖上,让他站在悬崖绝壁边,面临万丈深渊,把脚悬空在外去射箭。


没想到,列御寇刚站上去,就吓趴下了,汗流浃背,弓箭都拿不住了,别说射箭了。


伯昏无人这才说:

“真正的高手,是在任何地方都挥洒自如,气定神闲。”

庄子用不多的语言,讲述了做人最重要的其实是“平心”。


而所谓的气定神闲,是淡泊明志,是厚德载物,是安之若素,也是虚怀若谷。


是知道真正的成熟,小事抬手过而大事很睿智;是为人低调,却洞若观火;是懂得藏拙,大智若愚。


内心总是处于游刃有余的地步,自然无后患之忧。


而没有忧患,才是安乐。


02

顺其自然,凡事莫强求

庄子说: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人的命运是有定数的,顺从命运的安排,便不会轻易患得患失,更不会被不顺心的事情影响了心情。


若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强行改变原有的轨迹,那结果必然事与愿违,徒劳无功,更别提获得什么快乐了。


《庄子·养生主》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宋国有一个名叫公文轩的人。


有一天,公文轩见到一个人,他惊奇地发现,这个人只有一只脚。


他心里想: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怎么会只有一只脚呢?”

出于好奇,公文轩便开口问:

“你的脚是天生就这样,还是后来被人砍掉的呢?”

这个人并没有因为自己只有一只脚而感到自卑,他淡淡地回答道:

“我的脚是天生就只有一只,不是被人砍断的。


人的外观完全是上天所赋予的,我这样只不过是顺其自然罢了。”

《增广贤文》有言: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天有天的道,人有人的路。


人生的一切都有它的因果,该有的,留住就好;不该有的,何必强求。


若是一味强求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那你的一生都会被困在苦恼的牢笼里,不得解脱,无法快乐。


03

乐观旷达,积极面对人生

庄子说:

“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

人生在世,无论身处的境遇是好是坏,我们都要保持一种乐观旷达的态度。


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才会发现:


那些我们以为很难战胜的苦难,原来可以轻松跨过。


在这一点上,庄子用自己的做法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做旷达无碍。


庄子晚年丧妻,惠子听闻这一消息后,赶忙去庄子家中吊唁。


到了门前,他面露悲伤之色,十分严肃地步入灵堂。


却见庄子坐在棺旁,岔开双腿,一边敲着瓦盆,一边唱着歌。


对此,惠子感到十分不解,便对庄子说:

“你的妻子和你一同生活了这么多年,为你生儿育女,奉献了自己的青春。


现在她离开了,你不哭也就罢了,竟然还敲着瓦盆唱歌,不觉得太过分了吗?”

庄子回答说:

“你说的不对,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啊,妻子刚去世的时候,我怎会不伤心呢!


只是静下来想想,我便释然了。


生死不过是天理常数,就如同四季变化一样。


现在她既然在天地间长眠,我如果一直悲痛啼哭,倒显得我不通晓生命之理。


这样想来,我便不再悲伤了。”

庄子以唱歌的方式悼念亡妻,并不是因为他冷漠无情,而是在参悟了“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的真谛后,选择以一种积极的方式与妻子告别。


杨万里曾作一诗,其中有言:

“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

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风吹雨打是在所难免的。


困难当前,一味怨天尤人并不会改变现状,只会徒增烦恼。


惟有试着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苦难,才能更好地解决那些棘手的问题。


04

顺应自然,看破而至无乐

庄子说:

“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

庄子的一生都在理解万物,顺应万物,探寻天地一体的路上。


但是再智慧的人,能够看透别人的生死,却未必看透自己的生死大关。


这最后的障碍,可能是人不快乐的最大因素。


庄子的门徒记录了庄子最后的人生。


在庄子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的弟子想要厚葬他。


庄子留下了最后的箴言:

“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


吾葬具岂不备邪?


何以加此?”

意思是说:

“天地做我的棺材,日月做我的双璧,星辰做我的珠玑,万物做我的殉葬,一切早就已经齐备。”

他将自己超然物外,与天地同在,与自然同栖止,生死成了顺应天命,真正地实现了淡定从容。


弟子们并不理解,继续说:

“我们是怕您死后,鸟雀、老鹰吃掉您的肉体。”

庄子又开了人生最后一个玩笑:

“在地上被鸟雀、老鹰吃,在地下你们以为就不会被吃了吗?


我同样会被蝼蚁吃,你们非要把我从鸟雀、老鹰那抢过来,给蝼蚁吃,这是不是有点偏心呢?”

门徒们笑了,庄子也离开了!


曹雪芹曾说: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果然,“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人生起落是平常,情绪低迷,永不言弃;漫无目的,也能心有梦想;麻木不仁,还能热泪盈眶;生死攸关,照样谈笑风生。


金钱、名利、世俗的准绳可以放下,才是潇洒的活。


无挂碍,无得失,无情绪,享平常之乐,平常无乐,平常有乐,便是人间至乐。


05

庄子有言:

“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

庄子是天地间,真正看透的人。


曹雪芹借贾宝玉夜读庄子的《南华经》,读到“劳者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心中的纠结豁然开朗,著起了一座“红楼”。


苏东坡被贬谪,理想没有实现,为此困顿,但是读了庄子,一切释然,从此成了快乐的吃货,随遇而安,旷达了一生。


庄子生死无畏,深情而热烈,行为思想影响了无数人。


我们听过太多关于快乐的定义,殊不知,真正的快乐,不是来自外在的浮华,而是发自内心的感受。


人心执着的,都是自己未曾拥的。


你觉得不快乐,有人却羡慕你所拥有的。


你觉得人生困顿,生活却让你别处开花。


世间事,没有永远的低谷,也没有永远的高潮。


读懂庄子,读懂顺应,读懂应变,读懂放下,看淡得失,会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作者:有书桃花&不雨,来源:有书(ID:youshucc)。有书让阅读不再孤单,2000万阅读爱好者都在关注的公众号,本文原创首发于有书,转载请联系有书主编微信:youshu925。

国学文化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若喜欢,点个 

国学文化
读国学文化,品人生百态; 关注我,一起在文化里安顿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