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发布,成都为何总是第一?

财富   财经   2024-06-01 10:11   江苏  

年年都有新一线城市排行榜,虽然每次榜单城市都有一定的排名调整,但有两点是确定的:

新一线城市排名第一的,一定是成都。

成都的分数,一定是100分。

近期,“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再次发布了“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毫无疑问,成都又又又又又蝉联新一线第一。

2024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 图片来源: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

为什么成都总是新一线第一,这种榜单的评估意义,究竟是什么?


据《榜单》介绍,榜单是结合该研究所自有的商业和产业大数据,围绕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新经济竞争力和未来可塑性五大一级维度来评估的。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按照这个标准,从统计局还有一些第三方的数据中去细究一下,究竟是不是那么回事?

先看“商业资源集聚度”,按照榜单的说法,成都在这个指标中,排在新一线之首。

其中最核心的指标,叫“商业核心指数”。

城市商业资源集聚度 图片来源: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

商业核心指数是什么?

学术上没有这个专业名词。

但如果是从大家熟知的商圈人气或者商圈客流、商业区品牌实力去对比,就不说别的城市了,恐怕杭州和南京都不会服气。

据新商网发布《2023年杭州部分重点商业项目2023年度销售额》和“西湖轨道”的数据、杭州大厦、杭州万象城、湖滨银泰in77,都是百亿规模。

20亿以上的,还有城西银泰城、滨江宝龙城、奥体印象城、萧山万象汇、龙湖滨江天街5个商业区。

2023年杭州部分商场销售额(地铁版)

我们来看成都有多少?

过百亿的,只有两家,过20亿的,13家。

考虑到成都的面积和人口量,成都的商业繁荣度并不见得就比杭州高多少。

2023成都主要商业综合体及购物中心业绩一览表

如果和南京相比,成都头部商圈更没有优势。

公开数据显示,新街口是南京最大的商业中心,素有“中华第一商圈”之称,年销售额239亿元,仅次于北京SKP排名全国第二。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南京共计引入首店308家,其中,全国首店18家、华东首店15家、江苏首店119家、南京首店156家,数量稳居国内“首店经济”的第一梯队。

过20亿的,也有10家。

2023年南京部分商场销售额情况
数据来源:《联商网》 2023年全国部分商场销售额名单、商业荟、赢商网

但所谓的“新一线”指标里,南京的商业指数只有59,相对于成都的100,少了一大半。

说实话,我看不懂,但大为震惊。


我们再来看“城市枢纽性”这个指标。

按照榜单的说法,在这个指标中,交通联系度和城际流动指数参考比重大。

城市枢纽性 图片来源: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

而在这里,成都又是100分,而作为中部枢纽的郑州,九省通衢的武汉,还有海港优势的天津、青岛,竟然都远远落后于成都。

数据上真的是那么回事吗?
根据,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印发了《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

官方给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排名前五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南京。

而在“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之前发布的交通联系度指数上,成都都没有进前十,相反,郑州排在前面。

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强联系城市最多的TOP20城市 图片来源: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


再来看“城市人活跃度”,按照榜单的说法,消费活跃度的比值参考较大。


城市人活跃度 图片来源: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

我也不知道消费活跃怎么去衡量,但人均消费额,总该是一个具体的参考数据吧?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给的数据,在全国居民人均消费前20城市中,杭州、苏州、无锡、南京都是榜上有名的。

成都呢?没有。

2023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强城市 数字来自各市统计局

接着,我们再来看“未来可塑性”这个指标,在这里,创新氛围指数和人才吸引力占主要参考数据。

城市未来可塑性 图片来源: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

这个指数怎么来的,我们不知道。

但我们也可以从相关官方数据中去找相对客观的答案。

先看“创新氛围指数”,据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发布《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3)》,北京、深圳、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广州、天津、武汉常年排名前列。

前20城市5年位次变动 图片来源:搜狐城市

其实所谓科技创新指数,和区域内的高校、科研、科技企业的数量,是息息相关的。

北京拥有清华北大、以及各种科研院所、字节、百度等互联网大厂,排名第一自然很正常。

上海和深圳,一个高校众多,一个新兴企业扎堆,故而分列二三。

而南京则是中国科研的高地,拥有几十所高校和研究所,小米、华为等科技大厂,都会把研发中心放到南京。

武汉则是全国高校数量第二的城市,这几年武汉光谷的建设成果,也是有目共睹。

怎么这些城市的排名,就不如成都呢?

2021-2022年中国十大科研城市 图片来源:《自然》增刊 “2023自然指数-科研城市”

说到这,无相君已经不想再细细对比下去了。

因为越比越发现,这份所谓的“新一线榜单”,是禁不起细看的。

而且榜单下面的阅读评论,也伴随着大量的质疑声。

“不用看了,年年都有,成都肯定会排第一。”

搞得一些成都人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网友评论


横看成岭侧成峰,成都当然是一个宜居、创新、充满活力的城市,也是很多文艺青年的向往之地。

但非要拿出个排名来,还年年第一,我觉得实在不妥。

而在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的统计口径中,早就明确了一二三线城市划分。

其中一线城市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4个城市。

二线城市指天津、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等31个城市。三线城市指唐山、秦皇岛、无锡、温州等城市。

根本就没有什么“新一线”。

一线就是一线,二线就是二线,所谓的“新一线”和“新一线榜单”的噱头,说白了,并不某种结论,而是一个目的。

它的目的在于宣传一个城市的好,是一种城市招商引资的营销方式而已。

但问题在于,既然是一种营销,尤其是官方媒体的营销,应该力求公正,照顾到更多城市的魅力,为何单方面“偏爱”于一个城市呢?


这既和官方的数据相冲突,不利于研究者的客观分析,更会造成互联网众多网民的掐架和纳闷——怎么和实际感受相差那么大?

正如自媒体《阳光城市频道》所说:

中国每一个城市都有独特魅力,不能用一线、二线等分层来做城市排名,非要分个一二三,不能用分数值来“简单粗暴”对待具体城市,不能用城市魅力排名来引起城市对立。

城市发展当然需要包装,但包装宣传切不要过度,乃至离谱!

毕竟,群众的获得感,和城市踏实发展才更为重要,城市最好的认可金杯,就是市民的口碑!


-END-

欢迎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无相商业趋势





无相商业趋势
聚焦新经济,解构新消费,洞察新趋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