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小讲堂(第十五期) | 科举路上的坚韧印记——乡试石

旅行   2024-10-30 16:35   江苏  





前言

千年古镇别桥,钟灵毓秀,文化源远流长,人文渊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众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每一件文物,都是时间的低语,历史的见证。近期,别桥镇文旅办精心策划“文博小讲堂”栏目,带领大家了解别桥文物精髓,品味别桥文化遗产风土,感受别桥文物遗产的魅力。


此刻,让我们并肩步入乡试石的沧桑历史,缓缓探索其中蕴含的深厚意蕴,一同沉醉于那铭刻着寒窗苦读与世代期望的科举记忆之中,徜徉在流淌着坚韧意志与悠久传承的文化洪流里吧!

今天介绍的文物是源于清朝(1616-1911年)的乡试石,其长70厘米,宽34厘米,厚25厘米。

2000年4月,别桥镇黄金山村(当时属后周镇)有村民告诉到村的镇文化站工作人员,说他们发现了一块看上去不一般的大青石,上面有大字。文化站工作人员过去一看,发现果然不是一块普通的青石,也不是村民们猜想的如以前发现的像是墓碑之类的刻石,而是一块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相关的“乡试石”。

说到科举,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八股文”,其实,“八股文”作为科举文举的考试内容,在明清两朝盛行,而科举作为中国古代通过分科考试选用官吏的制度,早在1400多年前的隋大业元年(605年)就正式开始了。十一年后的公元616年,永世(今溧阳)县令达奚明疏浚泾渎河(今丹金溧漕河),在今别桥集镇段架设桥梁,“运甓为基,架石为桥”,甓(别)桥之名由此始。


故宫博物院藏明人考试图横轴

当然,一开始的科举考试只设文举,即通过考察“文才”选拔文官。到了近100年后,也就是唐长安二年(702年)武则天时,才下诏开设武举。初开设的武举由兵部考试,侧重选拔有武艺的人才,考试项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和负重等,且“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有“再造唐室”之功的唐朝名将郭子仪即武举人出身。

武举弓、刀、石考试示意图


宋朝,虽是以武力夺取的天下,却重文轻武,一直到王朝建立的70年后,即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才重开武科。不仅考骑射功夫,还要“试策”,即需回答关于政事、经籍义理方面的提问。《宋史∙选举志》载:“以策为去留,弓马为高下”。

在元朝,许是“马背上的民族”蒙古人认为骑马拉弓射箭这些在他们看来似是与生俱来的本领没有测试的必要吧,废除了武举。到了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时,赤贫出身的他,书读得自然很少,却格外重视科举,在正式登基做皇帝前的1367年即有了“设文、武二科取士”的命令。明朝的武举考察内容“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即同时考察应试者的军事谋略和个人武艺、军事技术,由此选取武艺高强、谋勇出众、通晓兵法的人才。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21岁的戚继光中武举,后成长为文武双全的军事家,是功勋卓著的抗倭名将、民族英雄。

抗倭名将戚继光

清袭明制,武科和文科一样分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考试,且同样要求能武也能文。清朝的武举乡试科目通常是先测试马步射,即骑马射箭和徒步拉弓射箭,之后比力气,包括拉硬弓、舞刀和举石。其中,举石的重量分为200斤、250斤和300斤,各以3号、2号、头号分等试之,而黄金山村发现的这块“乡试石”正是属于清朝时期,上刻有“乡试中闱叁佰伍拾觔(斤)”,显然属于头号石。别桥在明清时期出了一位武进士和三位武举人,分别是明崇祯武进士马梓、清顺治武举人马文复、清康熙武举人缪举和同科沈樾。

孔子博物馆藏山东武举乡试题目


1905年,清光绪帝宣布停废科举,在中国延续了1300年之久的设科考试、选拔人才任官制度结束。

这一期的“文博小讲堂”就到这里啦,让我们敬请期待下一期吧!


马世俊书法扇面


供稿:文旅办

编辑:闫   侠

审核:吴湘琴

发布:潘   超




别桥原乡
溧阳原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系别桥镇人民政府所属国有公司,公司旨在发展和建设别桥镇文化、旅游产业,负责宣传别桥形象,展示别桥风貌,传播别桥文化,服务别桥人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