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西游记》① | 从美猴王到孙行者,孙悟空的前世今生

乐活   2024-09-30 21:05   河南  
今天,我们开启一本新书——《品读西游记》。作者马瑞芳是《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也是山东大学的中文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名著总是如初见,而《西游记》则是迷倒世界无数读者的永恒经典,毕竟,写人容易,画神魔难。

从今天起,就让我们与马瑞芳教授一起再历西行取经路,品味奇异有趣的神魔故事,寻找久违的童真与欢乐,拾取前行的信心与勇气。

下面,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我师父来也


唐僧西行取经,不带随从不行,随从总跟着他也不行,吴承恩的安排是:

唐僧取经开始有随从,有坐骑,随从是凡人,坐骑是凡马,都是唐太宗派给他的。

但是这人和马,都必须得尽快换掉,随从换成猴精、猪精、水怪,马换成白龙马。

唐僧必须在大唐境内把随从“丢”完,当他凄凄惨惨独自上路时,神猴的再次出世才显得非常重要。

所以,唐僧的随从被老虎精、熊精、野牛精吃掉了,唐僧在太白金星的救助下逃出了虎口。

幸好马还在,唐僧又在猎人刘伯钦的帮助下,走到了唐朝的边界,刘伯钦向他告别,说,这座山叫两界山,东半边属于我们大唐所有,西半边属于鞑靼地界。

两界山不仅在地理上隔开了两个国家,在情节上又是整部小说的分界点,唐僧越过两界山,就正式踏上了为大唐皇帝西行取经的路途。

刘伯钦对唐僧说,鞑靼那边的虎狼不伏我降,我也不能过界,你自己去吧。

唐三藏拉住刘伯钦的衣服不放,滴泪难分,刘伯钦只能谆谆叮咛,叫唐僧千万自己小心。

就在这时,山脚下传来一阵雷一般的喊声:“我师父来也!我师父来也!”唐僧又给吓蒙了。

唐僧不知道,读者朋友却知道,这是孙悟空在叫喊,他迫不及待、激情万丈地喊着“我师父来也”,因为经过这五百年的苦撑苦熬,他终于看到了一点儿希望。

自从观世音菩萨告诉孙悟空,自己要从东土找一个取经人,孙悟空可以给他当徒弟之后,孙悟空的猴耳朵就整天竖得直直的,听有没有取经人到来,现在取经人终于来了。

正当唐僧和刘伯钦听到有人大喊“我师父来也”,吓得惊慌失措时,刘家的家童说,这叫喊的是山脚下石匣中的老猿,刘伯钦也想起来了,说:“是他!是他!”

刘伯钦告诉唐僧,这座山本来叫五行山,是大唐王征西定国后,才把山名改为两界山的,先前曾听老人说过,王莽篡汉时,天降此山,下边压着一只神猴。

这神猴由土神监押,饥吃铁丸,渴饮铜水,冻饿不死。

刘伯钦领着唐僧到山脚下看,石匣中果然有只猴,露着头,伸着手,乱招手说:

“师父,你怎么此时才来?来得好!来得好!救我出来,我保你上西天去也!”

从如来翻掌一扑,把五指变成五行山压住神猴,到唐僧取经贞观年间,历时五六百年。

吴承恩借刘伯钦和唐僧闲谈,把孙悟空被压五行山的神话和中国历史联系了起来。

从王莽篡汉到贞观年间,恰好五六百年,瑰丽的神话跟历史片段被整合起来了,吴承恩构思绝妙。

当年叱咤风云的齐天大圣,此时狼狈至极,天不怕地不怕、英雄气概冲云天的齐天大圣,如今连鬓角都长了草!

刘伯钦替他拔去了鬓角边的草,神猴细心地问唐僧,你是不是东土大王派去西天取经的?唐僧说,正是。

孙悟空就说,我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观世音菩萨领佛旨意,上东土寻取经人,我请菩萨救我,菩萨劝我莫再行凶,皈依佛法,尽心保护取经人,往西方拜佛,功成后自然有好处。

于是我“昼夜提心,晨昏吊胆,只等师父来救我脱身,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

按照孙悟空所言,唐僧来到山顶,叩拜祝祷后,把如来的金字压帖揭下,一阵香风把压帖刮到了空中。

未现真身的监押神说,如今孙悟空难满,我拿着这压帖去向如来交差。

孙悟空叫已经走出六七里远的唐僧和刘伯钦再走远些,待他们下山后,只听得一声巨响,地崩山裂,被压了五百年的齐天大圣重见天日!

孙悟空的经典造型

齐天大圣新的战斗历程马上就要开始了,吴承恩这个大作家,非常懂得艺术的辩证法,他总是在人物最顺风顺水的时候提醒道:

你也有过不那么光彩的经历,不要总是尾巴翘到天上去!

孙悟空向师父吹了一通,说自己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这当然是孙悟空最光荣的历史。

战天神、斗天将,何等威风!但孙悟空也有走麦城的经历,那就是他忌讳的弼马温事件。

孙悟空刚刚被师父从山下解救出来,吴承恩就不失时机地用一个细节调侃猴王一下,提醒他这段不光彩的过往。
孙悟空从石匣中挣脱出来,谢完师父的解救,谢完刘伯钦给自己鬓角拔草后,立即干起徒弟该干的活儿,给师父收拾行李,给马装好鞍辔。
唐僧的白马一见到孙悟空就腰软蹄矬,战战兢兢站立不住,几乎要被吓得趴到地上,这是为什么?
因为孙悟空在天宫做过给玉帝看养龙马的弼马温,当然让凡马害怕了。
这个似乎微不足道的细节令人忍俊不禁,这也是提醒孙悟空:
你有过做弼马温的历史,还是乖乖地夹着你那猴尾巴做“人”为妙!
吴承恩的幽默无处不在,调笑笔墨信手就来。
《西游记》这部神魔小说会不断给凡人提供关于人生,关于蹉跌,关于跌倒了怎样爬起来的社会经验,你能说它仅仅是休闲解闷之作吗?
孙悟空本来是大闹天宫的美猴王,做了唐僧的徒弟后,又有了个新称号——孙行者,也有了新的经典造型。
孙悟空的经典造型有两个:一个是花果山美猴王的形象,一个是西天取经孙行者的形象,这两个造型在中国各个剧种中迭次出现,流光溢彩。
唐僧揭开如来命阿傩尊者贴在五行山顶上用于镇压孙悟空的金字压帖。
“只闻得一声响亮,真个是地崩山裂,众人尽皆悚惧,只见那猴早到了三藏的马前,赤淋淋跪下,道声:‘师父,我出来也!’”
请注意三个字——“赤淋淋”,这个时候的孙悟空是个光腚猴哩。
唐僧要给徒弟取名字,神猴说,我早有名字,我叫孙悟空,唐僧听了很欢喜,说正合我们的宗派。
又说:“你这个模样,就像那个小头陀一般,我再予你起个混名,称为行者,好么?”
头陀一般指行脚乞食的僧人,《水浒传》里武松就打扮成头陀,唐僧很会形容,孙悟空现在的狼狈样确实像个到处要饭的。
孙悟空从师父那里得到新名字“孙行者”,他背着行李,“赤条条,拐步而行”。
这七个字太传神了!孙悟空刚从石匣出来,身上不着寸缕,赤条条,完全是猴的自然形态;
走路一拐一拐,是罗圈腿,既像猴儿学人行走,又像是被五行山压了五百年,一时间还不太会行走。
接着,孙悟空自己创造起行者的披挂来:
忽然见一只猛虎,咆哮剪尾而来,三藏在马上惊心,行者在路旁欢喜道:“师父莫怕他,他是送衣服与我的。”
放下行李,耳朵里拔出一个针儿,迎着风幌一幌,原来是个碗来粗细一条铁棒,他拿在手中,笑道:“这宝贝,五百余年不曾用着他,今日拿出来挣件衣服儿穿穿。”
孙悟空拔下一根毫毛,将其变成一把牛耳尖刀,剥下虎皮,“割个四四方方一块虎皮”,裁成两幅,把剩下一幅围在腰间,又随手在路边扯下一条葛藤紧紧束起,遮住下体。
这个举动说明,孙悟空形体是猴,内心却是个有礼仪意识的人,他不能当光腚猴,他标志性服装虎皮裙就此诞生了。
自然界的猴儿,只能是老虎的腹中餐,孙悟空这只猴却用虎皮做自己的“时装”!

孙行者

虎皮裙“时装”意味着孙悟空从“美猴王”到“孙行者”的转型,和转型密切相关的还有两个关键情节:
一个是灭六贼,一个是戴金箍。
第十四回写孙悟空从五行山脱困出来,回目名为《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心猿归正”是指孙悟空终于走上正路;“六贼无踪”表面是说孙悟空打死六个贼人,实际上里边有精深的佛教内涵。
六个贼人自己供出了他们的名字:“一个唤作眼看喜,一个唤作耳听怒,一个唤作鼻嗅爱,一个唤作舌尝思,一个唤作意见欲,一个唤作身本忧。
佛教把眼、耳、鼻、舌、身、意称作“六贼”,“六贼”在身,则“六根”不净,“六尘”随身。
孙悟空打死六贼,等于断了“六根”,弃了“六尘”,消灭了一切物欲诱惑,清清净净,无牵无挂,专心向佛。
奇怪的是,唐僧明明听到这六个贼人如此稀奇的名字,他也肯定知道佛教中“六贼”是什么,却愣是没搞明白孙悟空打死六贼意味着什么。
他只知道在那儿一个劲儿地絮絮叨叨,把孙悟空给气跑了,难道身为大唐高僧的师父倒比刚刚收的徒弟还后知后觉?
孙悟空被唐僧气跑后,观世音菩萨化身一位老母,给唐僧送来绵布直䄌和嵌金花帽。
孙行者的又一经典造型来了:头戴小花帽,上身着绵布直䄌,下身围虎皮裙,此后小花僧帽又被金光闪闪的金箍取而代之。
佛家不是不打诳语吗?有趣的是,不管是观世音菩萨还是唐僧,为了把小花帽也就是如来的金箍戴到孙悟空头上,都故意撒谎。
孙悟空丢下唐僧跑了后,唐僧一个人凄凄凉凉地独自前进,观世音菩萨变成一位老母,谎称她有个做了三天和尚就短命身亡的儿子,留下锦衣、花帽,情愿送给长老的徒弟。
又教给唐僧“定心真言”也就是《紧箍儿咒》,告诉他,你那个徒弟,“若不服你使唤,你就默念此咒,他再不敢行凶,也再不敢去了”。
然后,观世音菩萨化作一道金光而去。
唐僧得到辖制徒弟的法宝,他并不主动拿出来,而是让孙悟空打开包袱拿食物时“偶然”发现。
好奇的猴儿立即对锦衣、花帽产生兴趣,唐僧编了套鬼话: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经,就会念经;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礼,就会行礼。
天真烂漫的孙悟空道:“好师父,把与我穿戴了罢。
孙悟空穿戴好,唐僧念起《紧箍儿咒》,小花帽变成了金箍勒紧猴儿脑袋,在上面生了根,把孙悟空痛得“竖蜻蜓,翻筋斗,面红耳赤,眼胀身麻”。
孙悟空知道这是菩萨想的奈何自己的法子,只好向唐僧保证:我愿保你,再无退悔之意。
孙悟空头上的金箍相当有哲理性,极端天才的人物,往往有极端自由的倾向,不受世俗管束,不服从上级领导。
观世音菩萨给手无寸铁的唐僧送来掌管孙悟空的法宝,孙悟空只能乖乖听话。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唐僧西天取经路上,收下徒弟孙悟空,吴承恩的巧思,让故事有趣无比,接下来,与猪八戒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吧!
文中配图来自电视剧《西游记》

素年锦时FM
一本有温度的声音杂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