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半场,做一个不拧巴的人

乐活   2024-10-14 20:56   河南  

2003年,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出版。


此书一经出版,立即掀起阅读风潮,销量突破4000万册,并获得联合国人道主义奖。


小说中,作者以第一视角,讲述了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之间爱与背叛、负罪与救赎的故事。


初读《追风筝的人》,对书中的人物结局唏嘘不已。


历经世事后,再次重读,才明白:


人生不为执念困,方可挣脱世间枷锁,获得自洽人生。




阿米尔的父亲是一个地毯商人,正义勇敢,富有担当。


他一生要强,不惧非议,随心所欲地打造自己的世界。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儿子整日埋首书堆,毫无阳刚之气。


他希望儿子如自己一样孔武有力,因此煞费苦心地改变儿子:


给儿子报名足球班,儿子却志不在此,即使做个观众也是故作投入;


带儿子去看比武竞赛,儿子却因看到血腥场面,而吓得崩溃大哭。


眼看一次次努力付之东流,他深感无力,一路含怒不语。


无奈之下,他和朋友倾诉:“一个不能保护自己的男孩,长大之后什么东西都保护不了。”



后来,阿富汗战争爆发,为了儿子有更好的发展,他抛家舍业来到美国,在艰苦的处境下,终于将儿子供上大学。


可就在他欣喜之际,儿子的决定让他瞬间跌入谷底。


儿子决定学习写作,而不是选择他所希望的律师或者医生一类比较抢手的职业。


他极力劝阻,分析利弊,可心意已决的儿子依旧坚持。无奈,他只能选择尊重儿子。


子不类父,父亲终其一生都在执着于改变儿子,可到头来儿子未改分毫,自己却心力交瘁。


在一次次失望中,他渐渐明白,与其苦苦期待,不如选择放下。


就像最近爆火的电影《抓娃娃》。


电影中沈腾和马丽是一对夫妻,他们家财万贯,望子成龙。


为了培养儿子,他们隐藏富豪身份,带着儿子搬进贫民区,开启穷养式教育。


随后他们又豪掷重金聘请教育团队,隐藏在幕后,秘密地计划着儿子的成长路线。


可随着儿子长大,计划败露。真相揭开,儿子如雷轰顶,对父母发起质问。



电影的结尾,夫妻俩放弃对儿子的控制,儿子最终考上心仪的体育大学,开启了自己梦想的人生。


这世上最不切实际的事,就是期待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


事实上,没有人能肩负我们沉重的期待,也没人能完全按照我们的想法去活。


将希望寄予他人,只会大失所望;将愿望强求他人,只会两败俱伤。


当我们降低期待,放下奢望,生活反倒会有惊喜的馈赠。




哈桑是阿米尔家的仆人,敦厚善良,勤劳勇敢。


从小到大,他对阿米尔唯命是从,有求必应,视对方为自己最好的朋友。


然而,阿米尔却不这么想,在他心里,哈桑只是一个卑贱的仆人,是他无聊时的消遣,生气时的出气筒。


平日里,他总是以玩笑打掩护,戏弄哈桑,以此为乐。


一次,他给哈桑读书,意外发现哈桑在猜谜语方面强于自己,便心生嫉妒,立刻转换读书内容。


而当哈桑遇到无法理解的字眼时,他便十分高兴,以此取笑哈桑无知,抬高自己。


哈桑不是不知道主人的心思,但他依然保持宽容的态度,原谅阿米尔的所作所为。


但事实是,他的善良并未感化主人,对方不仅毫无愧疚感,反倒变本加厉。



阿米尔仗着哈桑不识字,便眼睛盯着书,读的却是自行编造的故事,对此,哈桑一无所知,还拍手叫好。


对此举,阿米尔颇为得意,在读书识字方面,掌控了主动权,就像掌控了一个人的命运一般,他感到无比的快意。


后来,为了帮阿米尔夺回风筝,哈桑不顾自己的安危,遭到邻居小霸王阿塞夫惨无人道的伤害,而暗处的阿米尔却视而不见。


自愈后,哈桑选择原谅主人,但他的善良太过刺眼,令对方无地自容。


不久,阿米尔便设计陷害哈桑偷盗,企图将他赶出家门。


哈桑本有机会澄清事实,但为了维护阿米尔的尊严,他毅然选择承担罪名,离开久居的地方。


多年后,哈桑不计前嫌,再一次踏上故土,帮助主人照看家业。


当有人试图侵占主人的家业时,他拼死抵抗,最终惨遭杀害。


哈桑的结局,令人不胜唏嘘,善良本是难能可贵的品质,可他太过善良,反倒成了悲剧的始作俑者。



现实中,不乏哈桑这类人。


他们对谁都宽容大度,来者不拒,可到头来,换来的不是平等的对待,而是被视作傻瓜,让人任意拿捏,呼来喝去。


善良本没错,但没有边界的善良,就是大错特错。


无底线的善良,只会助长欺凌者的蛮横气焰,让对方肆无忌惮。


真正的善良,不仅要有菩萨般的低眉修养,还要有金刚怒目的手段。


善良有尺,忍让有度,才能在这复杂的世界生存。




阿米尔显赫体面的身世、养尊处优的生活,使得他性格懦弱,经不起任何风浪,因此遭到父亲的厌弃。


为了掩饰自己所谓的“缺点”,他自小小年纪,就极力迎合父亲的喜好。


斗风筝比赛是阿富汗古老的风俗,他想借此扭转父亲对他的态度。


经过一番争斗,阿米尔在风筝比赛中获得冠军,期待的荣耀即将实现之时,却发生了一场意外,美好转而变为噩梦。


哈桑在捡风筝途中遭到恶童阿塞夫的伤害,这一幕被阿米尔看到,但因为害怕,他选择袖手旁观。担心自己的不堪暴露,他又以谎言掩盖事实。


可是自那以后,罪恶占据了他整个身心,哈桑的宽容,也成了提醒着他内心的懦弱。


由于羞于面对哈桑,他选择栽赃陷害,借此将其赶出家门。



后来,俄军入侵阿富汗,他和父亲移居美国。


在美国,他有热爱的事业,幸福的家庭,但那个心理魔咒依然如影随形。


一天,他接到父亲朋友拉辛汗的电话,拉辛汗已经病入膏肓,希望阿米尔去看他。


电话中,拉辛汗意味深长地说:“来吧,这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其实,拉辛汗一直都知晓他对哈桑所做的一切。


见面后,拉辛汗将多年掩藏的秘密告诉了阿米尔,原来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


之所以告诉他,是因为哈桑夫妇已经离世,他们还有个孩子,目前在喀布尔恤孤院。


拉辛汗希望阿米尔救下哈桑的孩子索拉博,因为这是他获得救赎的好机会。


这一次,阿米尔不再畏畏缩缩,而是选择为自己挺身而出,赶往战火纷飞的喀布尔。



但不巧的是,索拉博被地方武装首领买走,而那个首领就是曾经强暴过哈桑的阿塞夫。


阿塞夫与阿米尔协定,两人展开一场生死搏斗,败的一方放弃索拉博。


在激烈的搏斗中,阿米尔身受重伤,但好在索拉博用弹弓打中阿塞夫的左眼,最终二人逃脱,去往美国。


内心的懦弱和自私将阿米尔拉向了黑暗,为了隐藏自己的丑恶,他费尽心机遮掩,却反遭反噬,好在迷途知返,最终获得救赎。


作家李晓木说过:


接纳自己,不仅仅是接纳表面的自己,更要接纳那个藏在角落里不肯抬头的自己。


人这一生,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学会接纳。


万般皆有裂痕,不存在尽善尽美,每个人都有缺陷和不足。


面对不完美的自己,我们能做的不是对抗,而是接纳。


接纳自己,与自己和谐共处,才是对自己最好的疗愈。



人生在世,过往的痛苦遗憾,如影随形,但这些回忆,并不能阻碍我们获得幸福的羁绊。


正如书中故事所启迪我们的:


过度期待,是一切痛苦的根源,降低期待,才能重见幸福;


善良无尺,易被吞噬,有锋芒的善良,生活才能顺遂自如;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只有接纳自己,人生才能找到最优解。


人生下半场,愿你挣脱过往的枷锁,坦荡自然,向阳而生,成为一个不拧巴的人。



素年锦时FM
一本有温度的声音杂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