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教育|叩开龟兹石窟的大门,那是西域艺术最初的模样

文化   2024-10-13 16:55   北京  




季羡林先生曾说

“龟兹是古印度、希腊罗马、波斯、汉唐文明

在世界上唯一的交汇地”




古龟兹

被誉为“中国佛教文化的摇篮”

是佛教文化传入中国的首站

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门户

古丝路文明双向交流的重要枢纽

以克孜尔石窟为代表的

龟兹石窟群

比莫高窟历史更加久远

是中国开凿最早、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

融合本土、中原、犍陀罗、笈多

及萨珊波斯艺术

对我国河西地区及中原佛教造像

产生了深远影响


11月6日—10日

让我们一起走进新疆库车

追寻高僧鸠摩罗什、玄奘的足迹

叩开龟兹石窟的大门

与神秘的西域古国来一场深情对话

体验跨越时空的奇遇






课程咨询



佛教传入龟兹

公元一世纪,贵霜王朝在中亚和印度次大陆兴起,首都设在白沙瓦(今巴基斯坦)。公元二世纪初国王迦腻色迦在位,大力提倡佛教,据说召开了一次佛典集结,派遣大批僧人出国传教,使佛教逐渐东传至龟兹国。佛教传入龟兹国后大大推动了龟兹当地文化和经济的发展。至公元三世纪,佛教文化很快成为了龟兹文化的主流,在国王的倡导支持下,建寺院、开石窟,使得龟兹国高僧云集,佛法广布,著名的龟兹石窟同时也在这个时刻诞生了。


龟兹成为西域佛教中心

公元四、五世纪,龟兹已发展成为西域佛教文化的中心,据文献记载,当时的龟兹不仅石窟、佛寺栉比,佛塔庙就有千余所;当时的龟兹人口为16万人,而僧尼人数就多达1万人,佛教极为兴盛,而且葱岭以东,塔里木盆地周缘诸国的达官贵人王族妇女及平民百姓都远道至龟兹受戒学法。历史上著名的佛学家、佛经翻译家龟兹名僧鸠摩罗什就出生在这里。


克孜尔石窟前鸠摩罗什像





克孜尔石窟

中国开凿最早、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新疆地区规模最大、时间跨度最长的石窟群


克孜尔千佛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克孜尔乡的明屋达格山,石窟始凿于公元3世纪末至4世纪初叶,早于敦煌莫高窟,于8世纪后逐渐被废弃,窟群分谷西区、谷内区、谷东区和后山区,绵延3千米,共有石窟251个,现有编号的洞窟有236个,内存壁画约1万平方米。 


克孜尔石窟洞窟分布图


克孜尔石窟作为中国现知最早的大型佛教石窟寺遗址,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尤其是壁画的独创性和多样性,成为克孜尔石窟艺术的突出成就之一,是佛教艺术史上的一大创举,更是佛教艺术发展承前启后的摇篮。克孜尔石窟是反映龟兹古国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从中可以窥见古代佛教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流传和演变的脉络,对于研究中国佛教史、美术史、美术理论和古龟兹的社会历史都有特殊的价值。


· 初期代表洞窟——第47、77窟

第47窟(特窟)  西甬道西壁 供养人像特写

第77窟 (特窟)东甬道券顶外侧壁 菱形格壁画及伎乐局部

第77窟(特窟) 出土彩绘泥塑天人头部 藏于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

第77窟是克孜尔最早的大像窟,可惜主室已塌圮,仅存甬道及后室。窟涅槃台在8米以上。涅槃台上原都塑有巨大的佛涅槃像,如今都已毁坏。大像窟工程浩大,是当时龟兹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和佛教兴盛的反映


· 发展期代表洞窟——第38、171窟

第38窟 主室前壁上方半圆 弥勒菩萨兜率天宫说法图

第38窟 主室侧壁 天宫伎乐

第171窟(特窟)佛传故事“涅槃” 藏于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


· 中心柱窟典型窟——第8窟

第8窟 中心柱窟

中心柱窟,一般多分为前室、主室和后室三部分,前室大部分已塌毁,主室中心有柱,柱前开龛(有的三面或四面开龛),左右开甬道连接后室。主室顶以纵券为多,也有平棋顶、穹庐顶和方椽子一面坡顶。



· 菱格故事画典型窟——第17窟

第17窟 菱格故事画





克孜尔尕哈石窟

距古代龟兹国都城最近的一处石窟寺、龟兹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寺院



克孜尔尕哈石窟是距古代龟兹国都城最近的一处石窟寺,属于国家寺院,是龟兹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佛教文化遗址。石窟始建于公元5世纪,开凿在东西宽170米,南北长300米范围内的崖壁上。分为东西两大组群,现存洞窟54个,编号洞窟46个,其中较完整的洞窟39个,有壁画的洞窟13个。


石窟建筑形式多样,按功能分有支提窟、僧房窟、讲经堂、禅窟等,其中的讲经窟在龟兹石窟中别具一格,其浓郁的龟兹画风及珍稀的龟兹文题记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石窟壁画均是典型的龟兹风格,有佛本生故事40余种,因缘故事20余种,还有佛传故事画及龟兹文题记。全盛期的石窟壁画展示了“曲铁盘丝”画法,色彩鲜明华丽,人物姿态自然,服饰华美多样。其中以第30窟的八身飞天最为著名。


第30窟 后室券顶 飞天

第13窟 左甬道外壁 尸毗王割肉贸鸽

第14窟 右甬道内壁 龟兹供养人



库木吐喇石窟


库木吐喇千佛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市以西约20公里,窟群分布在渭干河东岸山麓和断崖上,分南北两区,两者相距约3千米。


库木吐喇千佛洞约始凿于4世纪,早期洞窟壁画属于南北朝时期,唐代壁画内容以经变故事为主,晚唐壁画间常有汉文和回鹘文题记。库木吐喇千佛洞北区洞窟较为集中,已编号洞窟为80个,窟形和壁画保存完好的不到半数。南区洞窟分散在河东岸和几条山谷内,编号洞窟32个,保存较好的不足10个。为研究新疆的经济、文字、建筑、舞蹈、服饰和工艺美术的发展史提供了形象资料。


新2窟 穹顶

新2窟 穹顶菩萨局部



森木塞姆石窟


森木塞姆,维语“细水漏漏”的意思,石窟位于新疆库车县东北约40公里的库鲁达格山各地。开凿的年代约在公元四世纪,略晚于克孜尔石窟,大约在公元九世纪逐渐衰败。森木塞姆石窟保存着52个编号的洞窟,其分布范围直径约800米,由于年代久远,窟体破损严重,至今尚保存原窟体一半以上的洞窟约有19个。


题材有佛本生故事、佛传、佛涅槃,还有礼佛、乐舞供养、供养人像和山林景观图案等,大体上是按小乘派经律绘制的。此外,讲堂壁面和窟顶也均绘有壁画。壁画用土红色线勾描轮廓,平涂填色,用晕染法表现明暗与立体。画面人物密集。具有龟兹地区特有的艺术风格,同时也明显受到中亚与印度艺术的影响。


第48窟 帝释天与眷属

第30窟 壁画两护法

第1窟 菱形格纹因缘故事



苏巴什佛寺遗址

新疆保留至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佛教建筑群遗址,鸠摩罗什、玄奘曾在这里讲经说法

苏巴什佛寺遗址


苏巴什佛寺遗址,又称昭怙厘大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市城东北20千米处。南北朝至唐代佛寺遗址,始建于魏晋,鼎盛于隋唐。整个遗址以佛塔为中心,四周建有庙宇、洞窟、殿堂、僧房等建筑物,保存较为完整。河道横贯其间,遗址分布在河道东西两岸的土丘上,称为西寺和东寺,主要建筑集中在西寺。


苏巴什佛寺遗址规模巨大,是新疆保留至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佛教建筑群遗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中国西北干旱区,乃至中亚地区土遗址的典型代表,它的建造技法基本上涵盖了土遗址的各种不同建造形式。


苏巴什佛寺遗址俯瞰



龟兹魏晋古墓遗址博物馆

新疆首座地下古墓遗址博物馆


龟兹魏晋古墓遗址博物馆建于库车友谊路墓群原址上。该墓群自2007年发现,历经四次发掘,累计清理墓葬近2000座,出土遗物2000余件。其中发掘出春秋战国时期墓葬18座,魏晋至唐代墓葬483座,宋元明清墓葬1112座,出土金、银、铜、铁、石、骨、陶等遗物1300余套件,曾入选“200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博物馆遗址展示区位于地面之下7至9米深的位置,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共展示了15座已经发掘出完整样貌的砖室墓。



库车大寺

新疆境内仅次于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的第二大寺


库车大寺,是信奉伊斯兰教的人民群众做礼拜的宗教场所,大寺坐落在新疆库车县城黑墩巴扎最高处。库车大寺距库车新城4公里,是新疆境内仅次于艾提尕尔清真寺的第二大寺。寺院占地面积14398平方米,主体建筑有两部分,一是大寺院主体,内有旋转楼梯至寺顶,供阿訇喊“乃玛孜”之用。室内外类似于祥云造型的装饰,全为砖木结构。二是供信徒礼拜时使用的大殿。大殿分前厅和后室两部分,面积约65平方米。在寺内庭院东南角保留了一处伊斯兰宗教法庭的遗址。



库车王府

12代世袭“库车王”190年的历史


1759年清朝乾隆皇帝为表彰当地维吾尔族首领鄂对协助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功绩,专门派遣内地汉族工匠建造而成。2004年依照第十一代亲王时期的王府原样重建。库车王府位于库车市区,占地4万平方米,是融合中原地区和伊斯兰风格的宫殿。王府内有龟兹博物馆、库车王府文物馆、库车民俗展馆、末代“库车王”官邰清代城墙等。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嘉德教育中心发布,转载需授权。如需转载或媒体报道请联系:

电话:010-65189968

邮箱:edu@cguardian.com

网站:  www.cguardianedu.com



嘉德艺术中心
嘉德艺术中心自媒体官微。关注它,打开它,让审美创造价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