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县千碗|寻味余姚美食会“余姚十大碗”校园行

民生   2025-01-07 20:46   浙江  




在烟火蒸腾、香气氤氲之处

一场味蕾的盛宴拉开帷幕

“阳明故里余姚年”寻味余姚美食会活动

在余姚技师学院隆重举行



活动上

余姚市十大碗专业名厨们

发布了2.0版本更新菜品

不仅传承了余姚的传统美食文化

还融入了创新的元素




有着余姚厨师摇篮之称的技师学院

成为余姚十大碗的首个美食传承基地

作为特色专业的烹饪班

将是传承和发扬余姚十大碗美食

制作技艺的重要阵地



为此,在市文广旅体局的指导下
余姚技师学院与余姚市餐饮业协会开展聘任合作
通过协会名厨指导授课
学生社会实践等方式
加强校企合作
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余姚美食文化和制作技艺



现场大咖云集

鲜嫩的食材在大厨精湛厨艺下

化为诱人佳肴

专业名厨携菜品惊艳亮相



活动中不仅能

品鉴新余姚十大碗菜品

还能品尝优秀学生的厨艺佳作



嘉宾们穿梭其间

评选出最受欢迎的菜品



一起来看看

余姚十大碗2.0

究竟是哪些菜品吧






对于老一辈人而言,余姚人的这碗酱是忘不掉的记忆。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余姚人都会将肉丁、豆腐干丁、笋肉切碎,通过浓油赤酱的调味,在煤球炉上慢慢煨,煨成酱汁浓稠的经典红烧下饭菜。甜面酱,也称甜酱,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经制曲和保温发酵制成的一种汉族传统酱状调味品,其味甜中带咸,同时有酱香和酯香,适用于烹饪酱爆和酱烧菜。优质甜面酱应呈黄褐色或红褐色,有光泽,散发酱香及酯香气,无酸、苦、焦及其他异味,黏稠适度,无杂质。




真三不朽是历史学家、哲学家对阳明先生的总体评价,即“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但和中外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一样,阳明先生从闻名于世开始,就一直毁誉参半,时人斥其“事不师古,言不称师,欲以立异为高”。直到万历十二年后,其学术思想终于正式获得官方味的认定而流芳于世。正如这道槽味三拼,众多人初闻、初尝感到嗅觉和味觉的不适,待吃上几口细细回味,便会无可自拔的喜欢上这个味道,在百姓口碑中,芳香绵醇,永传后代。




相传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回余姚省亲,其间在中天阁授学开课,因醉心于教育,且平时倡导节饮食戒游戏,渐身形消瘦,祖母岑氏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遂吩咐家厨把河虾、蛋饺、肉圆作为三种主材,辅以小青菜、肉皮、香菇等配料,制成一道口味鲜美的菜,王阳明吃了后,食欲大振,不由感叹:食味之美恶必待入口而后知,吾尝此佳肴,实为浙东之名菜也。遂命名为王氏三鲜。后消息传开,姚城人争相模仿,王府三鲜逐渐成为余姚当地逢年过节重要宴请的头菜,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




甲鱼又称鳖,是淡水鱼类的精品,也是人体滋补食品。余姚甲鱼资源丰盛,烹饪方法众多。余姚作为榨菜之乡,榨菜也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之一。用余姚榨菜加甲鱼可烹制出别具一格的美味佳肴,这道菜既突出了甲鱼的浓厚美味,又突出了榨菜鲜咸清香,真正做到了咸鲜合一,肥而不腻。




余姚地处四明山,竹笋丰富,特别是笋干菜是余姚有名的土特产。笋干菜扣肉中的笋干菜是用余姚冯村和杭州湾的雪里蕻菜腌制晒干而成,味道特别鲜美,再加上四明山的猪肉,就成了极具姚江特色的家常菜。
这道菜笋干菜乌黑发亮猪肉不肥不腻,入口即化。古人对笋干菜有竹枝词一首,雪菜佳之晒满帘,门前更买半担盐,为郎客处思乡味,分作泥头邮鬓腌。




姚江沿岸有丰富的文化遗存。余姚市河姆渡镇境内的河姆渡遗址可追溯到7000年前,当时的水稻种植已经非常成熟,并出现了畜牧和纺织。建于公元前473年,为越王勾践所建,很早就有从事航运的记录。明代中晚期,姚江畔王阳明等学者形成的姚江学派所秉持的心学成为中国古代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最高峰。

余姚姚江河鲜当属河虾,活蹦乱跳的鲜活河虾,营养丰富,烹制后满身通红。传说中余姚四大先贤的王阳明之父有一年回家过年,途中口渴到百姓家中讨水喝,适逢这户人家因借钱而得假银元,无法生活下去,准备自杀。王阳明之父随后将自己的银元进行调包后说是真的,救了这户人家。因此王阳明之父回到家中,已身无分文。那天他将从姚江里捕到的河虾烧好,喝酒时因肚中饥饿便用手抓虾吃,此时听外面有声音说:玉手钓金钩,白酒麻布抖,代代出公侯。后来,王阳明的父亲考上状元,王阳明也做了大官。因此吃这豆豉河虾是做善事而得好报的典型例子。




傍林鲜是余姚十大碗中的招牌菜。余姚四明山誉为毛竹之乡,历来盛产毛竹,有竹就有笋,品种之多,一年四季常有笋可食。笋一经挖掘离开山土就会变老,为确保笋的鲜嫩,宋代文人林洪在《山家清供》里提到,夏初竹笋盛时,扫叶就竹边煨就,其味甚鲜,名曰“傍林鲜”。借古人之名,把山中新鲜而嫩的竹笋加入河姆渡稻谷文化,加上姚江中的虾仁一起烹烧,成为余姚经典名菜。




明正德年间,王阳明为学生孝子黄骥题写“家传词翰”四字,后黄氏将它砖刻置为门额,是余姚唯一存世的阳明先生手书真迹砖雕,距今已历时500余年。“家传”,指由家族世代相传;“词翰”,指诗文、辞章。王阳明赞赏黄氏一门是诗文、辞章家传的典范。黄骥之父黄肃,明戊戌科进士,官至湖广兵备副使,所生四子皆从学于阳明先生,成为阳明心学的忠实践行者。这道菜选用河姆渡的茭白,将其做成毛笔造型,寄意五百年来,阳明心学、翰墨辞章的代代相传。





杨梅,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骊珠”(lí zhū)。据说是骊龙下巴的一颗宝珠,非常珍贵。再搭配宁波人常用的生腌熟醉的方法进行烹制大虾,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虾,就像是龙的化身;杨梅,就像是龙的宝珠。探骊珠,既是龙的寻乡旅途,也是厨师探索美味道路。




民间很早就有黄鱼的食用菜谱,明朝就记载了四明(今宁波)沿海黄鱼的鱼汛期,在我国的东海南海黄海都有黄鱼可捕捞,而产自东海的黄鱼则为同类中之上品,其肉质口味都优于其他海产的黄鱼。

     晚清民国时期舟山渔船经涌江转入姚江,江面上挤满了大大小小的渔船,余姚大观园饭店就在姚江旁临近鱼市,渔老大与店里厨师关系好,提出把黄鱼做成早点。由于早上鱼汛交易时间最短,所以制作时间不宜过长,大观园厨师何一飞灵机一动,先把黄鱼去骨切成鱼片加鸡蛋上浆滑油后,用笋片黑木耳爆炒做成浇头浇在上面,闻起来鲜香可口,渔老大吃后赞不绝口,这就是最早的黄鱼面。美味的黄鱼面口口相传,名声越来越大,成了余姚的特色早点。

历史变迁,因黄鱼原料的缺乏及其价值价格昂贵,现把黄鱼改成无出骨,直接红烧,改良后便成了现在的黄鱼面,得到社会的好评,被誉为浙江特色早点。



余姚十大碗2.0

是传统风味与创新巧思碰撞

欢迎大家前往

百县千碗美食体验店品尝

一同领略余姚美食文化的魅力


-END-



编辑、一审:王宁、马梦瑶

二审:闻哲

三审:陈青枫




余姚文旅
余山姚水,阳明故里。 欢迎分享您镜头下的美丽余姚,投稿请至564105649@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