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三角”关系决裂,知名晋商陷上市公司内斗

财富   2024-12-20 21:15   山东  

作者:山西资本圈

近日,A股上市公司新开源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之一任大龙已与王东虎、杨海江、张军政、杨洪波达成协议,决定解除双方此前签署的《一致行动协议书》及《一致行动协议》。此次协议解除后,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由王东虎、杨海江、任大龙、张军政、杨洪波变更为王东虎、杨海江、张军政、杨洪波。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知名晋商王东虎参与实控的上市公司,新开源在过去四年中已经经历了三次实控人的变更,这导致创业之初的“铁三角”关系决裂,也让公司内斗随之浮出水面。

意见分歧引发公司管理层内斗

资料显示,新开源专注于精细化工和精准医疗两大领域。在精准医疗领域,公司涉及基因测序技术平台的分子诊断、病理检测及科研服务。而在精细化工方面,新开源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大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系列产品的生产厂家,在全球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2010年,新开源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山西资本圈注意到,新开源创始人之一王东虎出生于晋城市阳城县,年轻时曾在老家从事煤炭行业相关工作,曾担任阳城县山城煤矿矿长。1995年,王东虎与日本商人濑户俊一合资创办山西新联友滤材有限公司,短短几年的时间,迅速发展成为国内无烟煤滤料生产的领军企业,为王东虎积累了初步资本。

而新开源最开始则由河南博爱县开源精细化工厂改制而来,最初主要从事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03年初,新开源对河南博爱县开源精细化工厂进行改制,王东虎、王坚强和杨海江三人因PVP业务结缘而走到一起,共同参与改制。至此,“铁三角”关系正式成立。

在公司成立初期,杨海江负责外联,王坚强负责技术、销售,王东虎负责财务、管理,三人合作推动公司快速发展。2010年,新开源成功登陆创业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PVP领域呈现龙头企业趋势。然而,上市前三人持股比例不均,持股比例分别为26.59%(王东虎)、12.93%(杨海江)、12.93%(王坚强),为日后的纷争埋下伏笔。

随着公司发展,2021年公司收入激增,管理层在资金用途上出现分歧。董事们倾向于投资精准医疗领域,而王坚强坚持扩大PVP产业链。沟通无果后,董事们使用了紧急罢免议案,王坚强被“出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出局前的2021年8月,时任公司董事长王坚强在自己办公室内,遭到了公司副董事长杨洪波——新开源另一位创始人杨梅江儿子的暴力殴打。一系列事件使“铁三角”关系决裂,进而引发后续实控人的几经变更。

2021年12月,王东虎、杨海江及王坚强签署的原《一致行动人协议书》到期,王坚强不再续签,其与王东虎、杨海江间的一致行动关系到期解除。同时,王东虎、杨海江及任大龙签署了新的《一致行动协议书》。彼时王坚强持有2095万股,占比6.1%,王东虎、杨海江及任大龙合计持有5005.78万股,占比14.57%。实控人名单也因此发生了变化。

根据当时新开源对交易所的回复,人员调整“主要在于董事会成员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在建项目扩张产能轻重缓急上的分歧,利益目标一致,不存在个人纠纷”。此后,王坚强的持股有过强制平仓,有过减持,截至目前持股1602.68万股,持股比例为3.31%

期间公司实控人再次变更,2024年2月,王东虎、杨海江、任大龙与张军政、杨洪波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而新增实控人张军政为王东虎之女婿,杨洪波则为杨海江之子。直至此次任大龙退出一致行动人名单,实控人进一步集中。

内斗升级 “闹乌龙”引发市场关注

持股比例过低一直是新开源大股东的“心病”,通过定增进行大比例增持无疑是“可选项”。

2024年2月,新开源宣布计划通过定向增发A股股票,由现任董事长张军政及副董事长杨洪波拟以合计6.23亿元的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认购不超过5000万股公司股票。新开源表示,认购该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股票将提高其在公司的持股比例,有助于其未来在公司经营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也为公司的家族传承打下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若发行完成,张军政将直接持有公司股份4057.05万股,持股比例上升至10.89%;杨洪波直接持有公司股份数将增至1066.4万股,持股比例上升至2.86%。本次发行完成后,张军政、杨洪波将与王东虎、杨海江及任大龙共同控制公司,五人成为公司的共同实际控制人,合计控制公司25.56%的表决权。

然而,这次定增预案并未如愿获得通过,反而引发了一场“乌龙”事件。3月8日晚,公司最初发布公告称,股东大会涉及的11项议案全部获得通过。但随后不久,公司在同一晚发布了更正公告,指出先前的“通过”应更正为“被否决”。

而在这场定增事件中,新开源的内斗也持续升级。公告显示,预案披露后几日,公司收到前董事长及第三大股东王坚强提请,在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免去现董事长张军政、精细化工业务负责人曲云霞,以及公司大股东兼实控人王东虎的董事职务,并选举包括自己在内的三人担任。王坚强表示不能接受公司进一步“家族化”,他还质疑了公司的投资决策流程和财务合理性。

事件升级引发深交所关注。3月1日,深交所下发关注函,对王坚强提请在公司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中增加临时提案进行了关注,要求公司详细回复其中细节。新开源在两次延期后,于3月14日回复了深交所的关注函。但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王坚强和新开源相关负责人对于公司发展方向和家族化管理等问题各执一词,但本次定增计划却是注定“流产”了。

披着医疗科技外壳的化工板块上市公司

新开源管理层的意见分歧主要集中在公司业务发展的战略方向上。

山西资本圈注意到,新开源虽然叫医疗科技集团,但最初起家于PVP业务,直到2014年通过高价收购呵尔医疗、三济生物和晶能生物三家公司的全部股份,才正式跨界进入精准医疗行业。自此,新开源逐步搭建起以“精细化工”为基石、“精准医疗”为突破点的双主业格局。

资料显示,新开源在国内PVP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全球产销规模位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三,仅次于德国巴斯夫和美国亚什兰。由于俄乌战争导致的欧洲能源危机,德国巴斯夫的PVP工厂停产,造成市场供应紧缺,价格走高,为新开源提供了市场机会。公司通过新增2万吨NVP/PVP产能逐步释放,有望跃升为全球龙头,加之中国在“煤炭-电石”的成本优势,使新开源成功抓住市场机遇,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发展。

2023年,新开源实现营收15.83亿元,同比增长6.58%;实现净利润4.93亿元,同比增长69.16%。其中,精细化工业务13.79亿元,占比高达87.10%。而从近五年的数据可看出,精细化工一直占据着较高的营收比例,分别为84.96%、95.48%、86.52%、87.1%、86%(2024半年报)。换句话说,这是一家精细化工板块的上市公司。

十年前,新开源因PVP市场“天花板”较低,跨界精准医疗,一方面是为了给PVP业务“兜底”,另一方面亦想着多元化发展分担风险。新开源在精准医疗领域的投资覆盖了CAR-T细胞治疗、肿瘤治疗性疫苗等多个前沿领域,旨在构建全方位的精准医疗生态链。但从近年来的业绩来看,发展并不乐观。

2017年至2019年间,新开源大规模成立了数十家精准医疗相关企业,并进行了多项并购活动,包括耗资2.88亿美元收购美国生物科技公司BioVision(BV),但最终在2021年以3.3亿美元的价格转手,虽然当时获得了大量现金收益,但后续的投资项目却未能盈利,甚至出现了亏损。

如今,新开源跨界精准医疗十年后,其投资的近50家医疗公司“批量名存实亡”,反而累积了数亿元商誉悬顶,被“寄予厚望”的精准医疗不仅未能担起大任,反而需要原有的PVP精细化工业务持续输血。而精细化工板块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点,通常受制于上下游市场波动,原材料成本的上升或下游需求的减少都可能导致产品价格的波动。这一点在新开源的市值变化中得以体现。纵观新开源近三年的市值走势,呈现出翻倍腰斩再翻倍再腰斩的现象,揭示了新开源实际上是一家披着医疗科技外壳的化工板块上市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新开源面临的挑战不仅在于如何平衡两个主营业务之间的发展,还在于如何克服化工行业的周期性和不确定性,同时找到精准医疗领域可持续的增长点。未来,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将是决定其长远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

山西资本圈
本微立足山西资本市场,关注财经热点,力求做到第一时间解读和深度剖析,打造山西资本市场权威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