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12点03分,由钧天航宇研制的天雁24星(钧天一号03星)通过中科宇航公司的力箭一号遥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钧天航宇首席技术官张雅彬接受红星资本局专访时表示,该产品由公司自主研发,也是业内首个面向于一体化模块化研制、同时融合了这几项关键技术的卫星。该卫星验证成功后,明年即可实现卫星成本减半,按照公司计划,第三代也将加紧升级验证,并于2026年达到卫星成本减少80%的效果。
2025年实现卫星成本减半
作为钧天航宇本年度研制的第二颗卫星,也是公司的首颗新技术验证星,天雁24星的成功发射对公司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坚持一体化模块化设计、探索降低卫星研制成本的道路上,研发团队已经耕耘了很久。
这颗卫星上运用了钧天航宇自主研发的全新一代星载计算系统、综合信息系统、在轨实时处理系统、结构热控TR载荷一体化模块、分布式能源模块、新一代电源系统等新技术。同时搭载双目相机,具备高分辨率、全色/高光谱观测等能力和优势。该卫星可全面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农林生态评估电力设施应急响应等领域。
“这也是业内首个面向一体化模块化研制、同时融合了这几项关键技术的卫星产品。”张雅彬表示,一体化模块化设计可以使卫星降低重量提升质量,经验证成熟后,将为下一代低成本模块化卫星研制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使我们卫星后面的研制成本至少降到现在行业一半这样的状态。这个在明年就可以实现。”张雅彬告诉红星资本局,目前阶段的卫星还是采用传统平台,降成本优势还不明显。下一代产品将带有“颠覆性创新”的意义,成本降低的同时效率提升,稳定性、精度都将有个“质的飞跃”,就好比“台式电脑到笔记本”的跨越。
张雅彬介绍,目前天雁24星已经发射成功,在轨飞行状态良好,后续一个月将开展关键技术的在轨验证,全部测试验证完成后,就证明了该技术路线完整可行,可以投入到下阶段的应用。
万平“智能化卫星工厂”实现不同卫星制造
减半成本只是钧天航宇要做的第一步。
张雅彬表示,通过上述技术将会把第一代卫星的成本降到50%,在此基础上还会有二三代产品的面世。“第三代将会在这基础上最终降低80%的成本,接近降低一个数量级。”他透露,明年将开展第三代的技术升级,同时完成第三代的验证,26年投入使用。
张雅彬告诉红星资本局,公司明年计划还要做两个百公斤级的卫星,从技术研发上升级平台,继续对关键技术进行验证。另一个重点就是“智能化卫星工厂”,打造批量化卫星生产基地。该工厂将于明年底建成后投入使用。
“现在卫星的需求并不是一两颗,而是同样的卫星成批量化的需求。所以我们明年重点布局就是打造一个接近于上万平米的卫星智能化制造工厂。”
张雅彬解释,卫星制造不像汽车一样产线一成不变,所以需要提前布局,适应不同卫星的制造需求。
张雅彬表示,虽然从面积上看,厂房并不是国内最大的,但是从技术先进性上,钧天航宇将首次实现面向一体化模块化卫星的,基于智能化、柔性可重构产线,可适应多种卫星快速迭代和研制建造,目前已经完成产线总体设计方案。“这个有别于国内已经建成的卫星生产线,钧天航宇卫星产线会更贴近于实际建设需求,基于降成本、可重构、可重组的方式,快速实现不同卫星制造。”
深圳市卫星物联网产业协会
深圳市卫星物联网产业协会是由中集、深圳东方红、华力创通、星联天通、华信天线、天海世界、微联星智(斯北图)、航天华拓、南方国讯、思凯微电子、遨游通讯等以及北航深圳研究院、北邮深研院科研机构联合发起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协会顺应当前航天技术的创新发展与物联网、卫星互联网、5G等“新基建”的部署推进,秉持公益性初心,以物联网应用为驱动,通过产业化服务和专业化运营,搭建“产业资源共享+协同技术攻关+高端人才培养+产业咨询研究+行业应用推广+产业资本加速”六位一体的产业创新服务体系,完善产业链条,构建产业生态,打造应用示范标杆,实现创新引领,促进航天技术与物联网产业的协同创新与融合应用,开启卫星赋能物联网的新时代!卫星物联网已经写进深圳“十四五”规划,深圳发改委出台专项支持“卫星及应用产业”的扶持政策,已成为深圳重点扶持产业之一。
空天技术产业园(南昌园)
空天技术产业园(南昌园)位于航城街道上合南昌工业园,邻宝安机场,周边有发达的核心路网和轨道交通,伴随深中通道开通,片区产业发展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园区占地约2万㎡,建筑面积约5.5万㎡。园区定位是以空天产业为核心,以技术应用为主题,协同创新发展,打造大湾区空天技术融合创新产业社区。
产业定位:卫星与无人机研制、航空航天材料、网络与通信、数字空间、智能终端。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宝安区关于推动空天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详情请点击:宝安区关于推动空天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联系人:张喻 15816876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