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看火箭发射时,我们经常听到指令员这样说:火箭一二级分离正常!火箭二三级分离正常!那么,作为一个运载工具的火箭,为什么要分成多级呢?
人类发明的航天器要想飞离地球,必须达到每秒7.9公里的第一宇宙速度。达不到这个速度,航天器就会从天上掉下来。传统的化学动力火箭很笨重,光是燃料推进剂就要占去火箭的绝大部分载荷,所以要想把航天器送上天很难很难。于是,多级火箭的思想就诞生了。
火箭一般分为单级火箭和多级火箭,多级火箭较为常见,通常有二级、三级、四级。
单级火箭:单级火箭是结构最简单的火箭,只有一级。单级火箭在技术上实现难度相对较小,但由于受到燃料携带量、壳体重量等因素的限制,其速度增量有限,很难达到宇宙航行所需的速度,目前尚未得到广泛的实用化应用。 二级火箭:由两级独立工作的单级火箭串联而成。第一级火箭先工作,将火箭加速到一定速度,燃料耗尽后分离;接着第二级火箭点火,继续加速飞行,把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二级火箭相比单级火箭在速度和运载能力上有了较大提升。例如,我国的长征二号系列火箭部分型号就是二级火箭。 三级火箭:最下面的一级为第一级,依次往上为第二级和第三级。三级火箭在二级火箭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一级,通过逐级加速,能够更好地达到预定的飞行速度和轨道高度,适用于发射高轨道卫星、深空探测器等任务。比如,我国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的长征一号火箭就是一枚三级的运载火箭。 四级火箭:在三级火箭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级,级数的增加使得火箭的速度和运载能力进一步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结构更复杂、可靠性降低等问题。我国的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就是四级火箭。
火箭之所以分成多级,是因为火箭在飞行过程中,推进剂会逐渐消耗,单级火箭如果要携带所有推进剂,贮箱容积就要增大,箱壁也要加厚,这会增加贮箱重量。随着燃料的消耗,空出的贮箱壳体成为无用的质量,而推进剂释放的能量不仅要加速卫星或飞船,还要加速这部分无用的空贮箱,造成能量浪费。多级火箭在每级燃料用完后可以抛掉不需要的部分,减轻整体重量,让后续的飞行更高效。
多级火箭各级发动机可以独立工作,能够按照每一级的飞行条件设计发动机,使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比如在低空飞行时,大气压力较大,一级火箭的发动机可以设计为适应这种大气环境;而在高空飞行时,大气压力小、空气稀薄,二级火箭的发动机就可以根据这种条件进行优化设计,这样有针对性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研发和制造成本,同时可以更好地提高火箭的飞行性能。
不过,火箭的级数并不是越多越好,级数增加会使火箭的结构变得复杂,分离机构的技术要求高,控制系统的难度加大,可靠性会受到一定影响。目前大多数火箭采用两级或三级的设计。
下面介绍几款国外著名的分级火箭:
美国 “猎鹰 9 号”(Falcon 9)火箭 美国 “德尔塔 4 号”(Delta - IV)重型火箭 俄罗斯 “质子 - M”(Proton - M)火箭 欧洲 “阿丽亚娜 5 号”(Ariane 5)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