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75周年 | 袁磊:中国石油企业科技创新如何赶超世界一流水平

汽车   2024-10-11 20:52   北京  




近年来,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为代表的中国石油企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着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切实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强化攻关组织、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健全协同组织、完善创新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大批标志性科技成果。2024年,三大石油公司均入列2023年度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优秀企业榜单,中国石油首次进入波士顿咨询(BCG)“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50强”。


尽管如此,中国石油企业科技创新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在创新能力方面,虽然中国石油企业在页岩油勘探开发、高性能材料研发等关键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但在整体创新体系的完善度、创新成果的转化效率以及前沿技术的掌握程度上仍有一定差距。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方面,世界一流石油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效率,能够迅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相比之下,中国石油企业在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中可能面临更多的挑战。尽管中国石油企业在国内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产业化规模和市场份额仍有提升空间。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中国石油企业需要加强高端科技人才的储备和国际化团队的建设。而在国际合作方面,世界一流石油企业通常拥有广泛的国际合作网络,能够有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推动自身科技创新。相较之下,中国石油企业的国际合作水平和影响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未来,中国石油企业要赶超世界一流企业,必须从以下6个方面开展工作。



01

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创新的领导

各级党组织要坚持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定位。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确保科技创新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提高科学素养,不断增强领导和推动科技创新的本领。加强对科技创新政策的学习和研究,掌握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有力的领导和支持。

02

明确目标任务

一是保持和实现技术领先,在勘探、开采、加工等关键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整体技术水平达到世界一流。陆上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总体技术水平保持国际领先,工程技术、炼油化工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深层、深水、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和新能源技术进步明显。二是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对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力争2025年左右实现“碳达峰”,2035年外供绿色零碳能源超过自身消耗的化石能源,2050年左右实现“近零”排放。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从传统石油产业向多能互补的能源格局迈进,加大对非常规天然气、氢能、地热等新能源的开发力度,提高新能源在企业能源结构中的占比。

03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一是优化组织架构。明确公司直属科研院所(或中央研究院)和企业科研院所的功能定位,直属科研院所(或中央研究院)负责基础超前和共性技术研究、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企业科研院所负责生产性技术研究、特色技术产品研发、推广应用,有效激发各层次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形成推动科技创新的合力。二是根据战略需求和发展趋势,统筹优化布局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体系。继续完善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公司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和技术中心为主体,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为补充,专业布局合理、层次清晰、各有侧重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体系。重点加强对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化等关键领域的平台建设,切实增强系统支撑能力。三是持续加大科技投入,稳定投入渠道,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而且,注重提高科研资金使用效率,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对关键技术攻关、重大项目实施、高端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有力支持。

04

强化科学管理

一是健全项目凝练和分类实施机制,在重大科技选题和任务征集时,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发挥下属企业作用,上下结合、多方论证,共同凝练科技项目。按照不同的目标导向,将科技项目分为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化推广等类型,在研发投入、政策制定、项目管理等方面研究制定差异化管理办法。例如,对于基础研究项目,加强与学校和科研机构合作,鼓励长期探索;对于应用开发项目,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加快成果转化速度;对于产业化推广项目,注重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推动项目快速落地。二是优化项目管理模式。全面推行科技项目制管理,择优竞聘选拔项目经理,赋予更多自主权。建立适应项目制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打破部门壁垒,整合各方资源,形成高效的项目团队。加强项目进度监控和质量控制,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确保项目按时、高质量完成。三是构建分类评价导向机制。根据不同类型科技项目的特点,逐步建立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评价标准,更好地体现科技成果的价值。对于基础研究项目,重点评价其原创性和学术价值;对于应用开发项目,注重评价其技术创新性、实用性和经济效益;对于产业化推广项目,突出评价其市场占有率和社会效益。

05

激发人才活力
一是加大优秀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实施人才培养计划,选拔一批有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和跟踪管理。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通过联合培养、学术交流等方式,拓宽人才培养渠道。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科技人才,提供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科研环境,吸引人才加盟。二是提高科研人员的收入水平,建立与科技创新绩效挂钩的薪酬激励机制。对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科研人员给予重奖,鼓励科研人员积极投身科技创新。改善科研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三是建立全员创新机制,鼓励广大员工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开展创新竞赛、合理化建议等活动,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对员工的创新成果给予及时奖励和推广应用,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06

构建开放创新生态

一是加强与国内外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研发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共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项目实施。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提升我国能源科技水平。例如,与国际大型石油公司共同研究深地钻探、新能源开发、新材料研制等领域的技术难题。二是建立科研成果和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打破内部单位之间的壁垒,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鼓励下属企业将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推向市场,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例如,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合作开发;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数据库,实现实验设备、数据资源等的共享。三是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加强科技创新宣传,树立创新典型,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和创造力。举办科技创新论坛、学术交流活动等,促进创新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建立创新容错机制,对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失败给予理解和支持,鼓励科研人员勇于尝试新方法、新技术。

中国石油企业科技创新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凭借坚实的基础、明确的策略和坚定的决心,必将在未来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照亮前进的航程。


作者系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技术专家


相关链接:

辉煌75周年 | 吕建中:深化能源体制改革 还有哪些“硬骨头”

辉煌75周年 | 陆如泉:提升“大金砖”时代能源合作的五重韧性

辉煌75周年 | 潘继平:新时期中国油气勘探发现的思考与建议


联系方式:010-64523406
投稿邮箱:1029926159@qq.com


编辑:韩璐妤

校对:蒋伊湉

审核:常斐 卢向前


往期回顾

1.中油测井自研光纤采集系统完成海上首战

2.西北销售全力以赴打赢西藏保供攻坚战

3.75年来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增长超200倍

4.商报快读 | 2024年第38期



石油商报
石油商报,创刊47年,是我国油气及清洁能源领域,唯一跨集团、跨区域的行业高端智库型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