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北气田千亿“蓝金”暖万家

汽车   2024-10-18 17:01   北京  




10月1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华诞。远在青藏高原的青海油田涩北气田,中央控制室的大屏幕上,产量数据跳动到了一个历史时刻,累计产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大关。现场一片欢呼雀跃,标志着涩北气田迎来了里程碑式新跨越,为新中国75周年华诞献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涩北气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在柴达木盆地东部涩聂湖畔,平均海拔2750米,地理环境以戈壁荒漠、盐碱沼泽为主,地表形似“月壤”,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70%左右,是全国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环境最恶劣的天然气田。



涩北气田是青海油田的主力气田,属于第四系疏松砂岩自生自储式的生物成因气藏,具有含气面积大、储量丰度高、埋藏浅、品质好等特点,是全国典型的非酸性气田,也是涩宁兰管道的气源地和西气东输管道的主要战略接替气源之一。多年来,涩北“福气”“蓝金”源源不断惠泽甘青藏三省区数千万人口。


涩北气田的发现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当时人员、设备极其匮乏的极端困难年代,青海石油人坚持组织涩北大会战,努力探索柴达木盆地天然气开发“从无到有”的拓荒之路。


1964年12月25日,柴达木盆地涩北一号构造北参三井日喷天然气100万立方米以上,发现涩北第四系生物气田,揭开了涩北气田探索开发的序章。此后,青海石油人未曾停止在这片“生命禁区”艰难跋涉、寻找“蓝金”的脚步。


涩北气田正式步入工业开发阶段始于1995年,在初期表现出良好势头。开发29年来,先后经历“零星试采、快速上产、持续稳产”三个阶段,年产50亿立方米稳产14年,成为青海油田产量、效益的“压舱石”。


在涩北气田“快速上产”的十余年间,其丰富的储量、良好的品质和广阔的开采前景,使柴达木盆地跻身中国“四大气区”行列。在此期间,青海油田共建成6条外输管线,年输气量达到50亿立方米。


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涩北气田面临多层疏松砂岩出水增加、出砂加剧、地层压力下降等棘手的开发难题,呈现出“多水、多砂、低压、低产、高自然递减”的开发特征。单井日产水12.06立方米,地层压力仅5.60兆帕,降幅达59.1%,单井出砂量81立方米/年,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较高,持续稳产难度逐年加大。


几十载沧桑巨变,涩北气田在历史之变、时代之变、发展之变的大背景下,如何精准识变、主动求变、科学应变?以何实现连续稳产?以何持续发挥产量、效益的“压舱石”和地方经济建设“排头兵”的重要作用?未来的突破、飞跃之路又在何方?


近年来,涩北气田深化地质研究,提升储量动用率。通过持续精细地质描述,深入挖掘潜力层,实施层系细分、排水采气、增压集输等举措,表外气层和小砂体储量得到有效动用,储量动用率近100%。


加大工艺技术攻关,提升措施贡献。涩北气田全力打好防砂治水攻坚战,形成了以高抗盐泡排、橇装气举和集中增压气举为主体的特色排采技术系列,打造了以压裂充填防砂、连续油管冲砂为主体的治砂工艺体系,措施年增气量由2019年5.4亿立方米提升至13.2亿立方米,综合递减率控制在5.8%。


推进气井精细管理,稳定开井率。涩北气田坚持“一井一策”理念,加强“地下—井筒—地面”一体化,推行“网格化管井”模式,打造气井“123”工作法升级版,提升问题井的预警、排查、治理效率,气井管理的文章越做越细、越做越精,开井率稳定在88%左右。


近30载光阴飞逝,一座座采气树和现代化集气场站在涩北戈壁荒漠拔地而起,“红工衣”扎根于此,天然气管网跨越东西、纵横南北,在这里建成了天然气保供甘青藏的主要气源地……这片曾经被称为“月球表面”的土地有了生机、有了温暖、有了力量。


近两年,涩北气田持续深挖开发潜力、优化技术路径,编制完善“压舱石工程”开发调整方案,紧抓“控降递减率、提高采收率”两条主线,坚持“五重”技术路线,深挖剩余储量潜力,推进工艺技术升级,实施地面系统优化,打造6个“压舱石”,大力增强稳产能力,全力以赴当好雪域高原能源安全的骨干力量,昂首阔步迎来新发展、新跨越。





联系方式:010-64523406
投稿邮箱:1029926159@qq.com


编辑:梁国华

校对:张蕊

审核:常斐 卢向前


往期回顾

1.中油测井自研光纤采集系统完成海上首战

2.西北销售全力以赴打赢西藏保供攻坚战

3.75年来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增长超200倍

4.商报快读 | 2024年第38期



石油商报
石油商报,创刊47年,是我国油气及清洁能源领域,唯一跨集团、跨区域的行业高端智库型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