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欠我一碗刮凉粉

文化   2024-10-07 14:43   湖南  

五月三日,去了趟长沙,去的是五一广场太平街。


都说“千年太平街,一部长沙史。”太平街位于长沙天心区,主街虽只有375米,但历史绵延2000多年,是长沙老城区保留最完整的街区之一。


天下太平,我喜欢这样的安静、祥和与古朴。


街巷尽是石板路,蹑手蹑脚的走在上面,有点胆颤心惊,仿佛走的不是寻常路,是一条历史的河,可以泛舟,可以溯源,可以濯音。


这里的石头是城市的铮骨,是雄性的臂膀。世道昌盛,一街十巷,错落有序,恰似鱼骨。


小青瓦、坡屋顶、白瓦脊、木门窗。历史被其负载,框架,濡染与推波助澜,乃至千古留存。

太平街始于清朝嘉庆年间,当时的政府为满足居民的需求,在大西门和小西门之间新辟的一座城门。


口有家刮凉粉店,店主是对老年夫妻,大家叫他王嗲和王娭毑。店里的刮凉粉,好看又好呷,看上去晶莹剔透,用醋、辣椒、榨菜与花生米相拌,酸辣又开胃。嗲嗲娭毑是本地人,家就在巷子后面,刮凉粉一卖就是20年,可以说是地道的长沙传承。


我吃了一碗,算是圆了几十年的刮凉粉情结。我叔爹是长沙人,住在便河边,离这里也不是很远。原火车北站边上,一条小巷紧靠铁路,像条盲肠。


小时候,我姐去过,那年叔爹爹来乡下老家过春节,回长沙时把姐带去玩了几天。


当时,娭毑在便河边也卖刮凉粉,据说挺好吃,姐当时连吃了两碗,不好意思再吃第三碗,刮凉粉是用来卖钱的,吃得太多,感觉对不住娭毑。

爸爸经常跟我提起去长沙叔嗲,讲一些离奇古怪的经历,那些事都深深地扎进脑海里。


因为一个人记住一座城,记住便河边不仅仅是因为叔嗲,还有便河边的刮凉粉与诗意般的厚重。


多年后我去便河边走了趟,发现叔嗲搬了家。我在巷子里逗了一圈,没吃到刮凉粉,却吃了一碗饺子。


店老板也是个老娭毑,给我盛蒸饺,添奶油,放剁辣椒,让我想起自己的娭毑。


蒸饺包了韭菜馅,蘸上奶油与辣椒,香椒油腻,令人难以忘怀。


太平街这家手工刮凉粉店的酱汁十分独特,除了长沙香辣味,还有一丝甘甜。入口即化,被其爽滑征服。


刮凉粉是豌豆粉,很滑,手工刮出来粗细不匀,因拌了酱料,咸辣加剁椒,很有长沙特色。

往里走,太平街里的太平粮仓,主题茶颜悦色,品一壶中式鲜茶,香味是独特的,清淡而凉,从容缠绵,置人淡定清心之境,回味无穷。

坐落于老街南端的贾谊故居,始建于西汉文帝年间,有2100多年历史。斑驳的竹影、千年的古井、肃穆的祠堂,仿佛静静诉说着主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多次路过此处,都未对外开放,只能望而兴叹,失望而归。

近日,见朋友圈有人来过,便有点蠢蠢欲动。他们称“下刀子都要来长沙,绝不取消行程”。而我就在长沙,近水楼台先得月,为何不去看看。

五一节,接连下了几天阴雨,把手上的伞都浇开了,绚烂多彩,美丽绽放。人挤人,挤得像一巷池荷,显得熬是好看,忙爬到高处,用手机拍下这热闹的瞬间。

挤过太平街,感觉一无所获,依然两手空空。转过身来,发现众人手上都提着吃的,不少人还边走边吃,仿佛出门时没吃早餐。

出街口,水泄不通,成千上万的人都挤向某家酒店排队购小吃,像春运,像演出,像提着的许多鸭子。

这让人大跌眼镜,甚至感到恐惧。
莫非这么多人只知道吃,心里没啥追求了?

人类失去信仰,便成动物世界。




在庸俗中穿行
刘小文 自由撰稿人。编过报刊杂志。 第五届“潇湘杯”诗歌组二等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