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1、跑步前不热身
很多人跑步前忽略了热身这个步骤,认为这只是浪费时间。然而事实上,热身的重要性的不可忽视的。缺乏充分的热身会导致身体的肌肉和关节比较僵硬,无法迅速适应即将到来的高强度运动,从而大大增加受伤的风险。
而跑步前进行充分的热身,能够使身体的核心温度升高,提高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让运动员在跑步时更加得心应手。
误区2、跑步后不拉伸
跑步后的拉伸对于缓解肌肉紧张、减少肌肉酸痛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如果忽视了这一环节,长此以往,肌肉可能会变得僵硬,影响跑步的效果和身体的灵活性。
跑步后进行5分钟静态拉伸,可以帮助放松紧张的肌肉纤维,不仅能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还能加快身体的恢复进程,让您更快地投入到下一次的跑步锻炼中。
误区3、每天跑步打卡,不让身体休息
不少人认为,跑步就要每天打卡,才能收获更好的锻炼效果。然而,持续的跑步而不给身体喘息的机会,会导致肌肉过度疲劳,关节承受过大压力,从而增加受伤的风险。长期以往,还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使身体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而比较科学的跑步方式应该是:跑一休一,或者跑步4-5天,休息2-3天,这样可以做到劳逸结合,才能跑得更持久、更健康。
误区4、饭后马上开跑
当我们进食后,身体会将大量的血液分配到消化系统,以帮助消化食物。此时若立刻进行跑步运动,血液会被迫重新分配到运动器官,导致消化系统供血不足,容易引起肠胃不适,如腹痛、腹胀、恶心等症状。
此外,饭后跑步还容易引发岔气、消化不良、胃下垂等健康问题,极大地影响跑步体验和效果。而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吃饱后进行散散步,吃饱饭后1小时再开启跑步训练。
误区5、跑步时间太长
跑步需要适量,并非跑得越久越好,像马路上这种对身体健康的透支,其实是非常不推荐的。
当跑步时间过长时,身体会持续处于高负荷的运动状态,肌肉长时间的收缩和舒张,容易导致过度疲劳和损伤,比如肌肉拉伤、韧带扭伤等情况的发生概率会显著增加。
长时间的跑步会使关节承受巨大的压力,引发关节炎等慢性疾病,还可能导致身体免疫力暂时下降,也会降低对跑步的热情和积极性。
建议,跑步15-30分钟左右可以停下来补充水分,每次跑步时间控制在1小时左右是比较合理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