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帖】陈勇:商院大二期末复习经验分享

文摘   2024-12-11 21:43   北京  




作者简介

陈勇

商学院经济学2201班,排名2/44

大二学年必修课均分91.94

获得学业一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校“三好学生”

商学院“雁阵计划”优秀头雁

商学院“新商经杯”论文大赛本科组一等奖





写在前面的话:

感谢小石桥的邀请!记得刚来到法大的时候,大学对我而言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什么是专业素养,怎么做好专业学习,如何考虑未来规划……那会儿在小石桥上读了很多很多的经验帖,看前人的来时路,摸索自己的前进方向。两年的大学生活跌跌撞撞,一直在坚持,一直在尝试,所幸逐渐摸索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并坚定地走下去。沿途的风景是对我最好的鼓舞,也让我不断成长,逐渐褪去当初的青涩。人总是结伴而行,总有一群挚友,总有几位恩师,为这段旅程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若论经验分享,我确是诚惶诚恐,因为有太多优秀的前辈,很多时候我是以他们为灯塔找寻自己的方向。更准确地说,这是我对过去两年经济学专业学习、部分学科学习经历的反思与体会,在此与大家分享;若对大家的学习生活有益,则倍感荣幸;若有不当之处,也欢迎批评指正。

正式落笔之前,介绍一下我主要分享的内容:第一部分是个人关于经济学专业学习的一些思考,第二部分是商学院大二期末复习方法(以经济学课程为例),第三部分是浅谈学术科研道路。




一、关于经济学的思考

在介绍期末复习策略之前,我更有兴趣谈一谈经济学专业,因为现在所学的专业课程都是为培养经济学专业核心素养服务的。如果说期末复习方法是“术”,那么对于经济学的认识与思考就是背后之“道”,后者是根本所在。本科阶段对于经济学的培养要求,主要在于“两史两论”: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以此构建本科生关于经济学理论学习与应用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学习经济学的研究工具、经济学的分支领域等等,对经济学学科体系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

学习之初,经济与生活尚且孤立,除觉知识枯燥抽象外,别无他感;当学习逐渐深入以后,我们开始以经济学的思维模式思考生活,关注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并且希望自己讲述一个经济故事——这时有了撰写经济学论文的想法。为了开展这样一个学术实践,我们开始广泛阅读文献、经济学著作,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拓展经济学视野,并开始对所关注的问题形成自己的想法。

本学期有幸参与了商学院的“新商经杯”学术论文比赛,答辩结束后,熊金武老师在总结中提到,经管类学科的学习和研究目前是有比较优势的,其一是哲学的方法,多数社会科学研究都离不开哲学的思考;其二是历史的方法,所以我们今天仍然学习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仍然学习斯密、凯恩斯的理论;其三是数学的方法,数理工具的应用为经济学研究开辟了广阔天地;其四是心理学的方法,随着学科的发展进步,跨学科融合越来越重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对经济学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当我们对经济学专业有了诸如此类的认识之后(尽管可能零零散散、不成体系),但是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因此对将要所学的课程会有整体上的预期和把握,比如经济史或宏微观经济学是要把握基本的经济学理论,概率论数理统计、统计学以及计量经济学更多是一种方法和工具……我们要先知道为什么学这门课,然后才是怎么学、怎么考。




二、大二期末复习策略——以经济学为例

大二一学年的专业课程数量多、难度大,而且在整个经济学培养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针对不同课程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本部分主要围绕专业必修课和通识必修课分享我的学习体会。

(一)专业必修课
1. 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在初级的基础上进行了质和量的提升,这门课程是经济学的基本功。平时学习建议教材和课件结合,课件上是老师上课的重点,教材对于理论的阐释会更加细致,如果只看课件可能对部分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入(来自个人学习的教训)。老师在期末前会划重点,因此备考时要围绕重点将概念、相关理论、典型例题复习到位,尤其是后面章节的部分例题难度较大,可能需要多花时间。中级微观的不少理论比较抽象,感觉难以理解时建议多向老师请教,也可以同学之间探讨。
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这两门课均是工具性课程,其重要性在于,二者的知识体系共同形成了计量经济学(大二下的核心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其学习与备考要放在一起。概统更强调理论性,重视数理推导;统计学更强调方法性,强调实际应用,在知识体系上两者是有联系的。具体而言,概统在备考时要熟悉各章节的定理,部分结论要会推导,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建议多做题,主要是书本的课后习题,考试难度会比课后习题略低。统计学在复习时可以将教材与课件结合,重视统计学概念的掌握,对于假设检验、一元线性回归、时间序列等难度较大的部分,关键在于理清分析思路、熟悉分析过程和方法。统计学的期末考查也比较基础,做好上述工作即可,指数计算部分可能需要适当练习;整体来看,统计学的复习不太需要大量刷题。
(二)通识必修课
1. 毛概。在22级的培养方案里,这门通识必修课占5学分(大家以自己的培养方案为准),其重要性与高数相当。毛概的期末复习重点在于背书,从个人经历来看,如果可以在12月初展开复习计划,每天背一点,那么到考试前大概能将整本教材复习一遍,然后考前再熟悉一遍,考场上尽量多写,力求详细,最终的分数会比较可观。背书的时候要坚持问题导向,可先将某章节浏览一遍,循着作者的叙述语言把握该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相关要点,以问题为抓手复习可以提高效率,盲目通篇背诵可能效率较差。如果期末老师有划范围的话,记得优先关注重点。
2. 计算机课(以Python为例)。Python课程期末是以纸质试卷的形式考核,主要考查对于编程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考查灵活性较高。建议是在理解基本的编程知识点的前提下,多敲代码、多尝试,编程类学习不能纸上谈兵;如果老师有编程类的平时作业,考前可以拿出来练习;部分理论性的问题可以参考教材课后习题掌握,有可能以选择的形式出现。
3. 跨文化商务交际。这门课程的平时成绩占比极高,所以建议平时上课尽可能参与,围绕老师的课程设计进行学习和思考,掌握基本的跨文化知识。期末复习时,如果时间充足,可以阅读教材,对知识体系形成较为全面的掌握;若时间相对紧张,可以结合课件复习,平时的小测题也是很好的复习材料,对于典型的跨文化概念、名词要重点把握。此外,这门课程对英语阅读和写作的考查较为基础,考前可以适当练习。
4. 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复习把握两点:一是对老师授课的整体逻辑形成把握,知道各个主题的内容和思想;二是复习一些基本的概念,可能考查名词解释(如去年考查了“阿基琉斯之踵”)。考试大多是与课程有关的开放性问题,结合主题,尽量多写即可。




三、学术科研道路浅谈

分享完必修课的期末备考策略,我在这里还想介绍一些关于经济学学术科研道路的体会,可以理解为一个入门者尝试窥探博大精深的经济学知识殿堂的窃喜以及由此产生的学术研究热情——虽然菜,但是愿意多练。

准确来说,我的学术道路应该从大一下参与市创项目开始。很庆幸能够在师姐的带领下,学着如何开展一项研究,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探索解决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学习撰写文字材料,怎样借鉴前人的观点,怎样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好自己的故事……大创结束以后,我对于学术研究热情不减,在专业知识的支撑下,在老师的引导下,我开始探索怎样写出一篇属于自己的经济学论文。撰写论文是对专业综合素养的全面考查,也是对专业能力的一次全方面提升。就我自己的学术探索经历来看,我觉得有几点是极为重要的。

其一是兴趣与热情。学术科研的道路是漫长的,也是枯燥的,我觉得长久坚持学术研究一定离不开兴趣与热情,就像刚才说的,当我们有那种“尝试窥探博大精深的经济学知识殿堂的窃喜”时,我们才会坚持把手上的研究做下去,才会想去做好一篇论文。其二是对学术研究和学术问题的广泛关注。学问来源于生活,经济学这门学科更是如此。当我们习惯性地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经济问题、用经济学方法去思考这些问题时,我们的知识和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增长。其三是敢于挑战自己、走出当下的舒适圈。学术研究的道路一定是跌跌撞撞的,几乎每走一步都要遇到困难,所以关关难过——也要勇于关关过。以做一篇专业论文为例,论文选题、研究设计、处理数据、实证分析、论文撰写等各方面都会遇到各种麻烦——因为在此之前我们没有任何经验,这很正常。当我们去网上查找资料、去向老师或师兄师姐寻求帮助时,每走一步都是进步,都是在提升自我。日积月累,会发现自己对学术科研的认识有了很大提升,其实我感觉,学术道路大致就是这么走出来的吧。




写在最后:

絮絮叨叨写了这些,其实是对两年多的专业学习的反思与体会——毕竟,我在其他方面确实没什么擅长的。不过,我还有一群挚友,他们或致力于学生工作成长为学生组织的骨干,或参与实习实践锤炼本领,或感兴趣于艺术体育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里引用一位挚友的观点【经验帖】耿子添:回望我尘土飞扬的来路——大一学习经验分享(下)加以总结,也是对我产生过很大启发——希望我们所有人能够坚持自律,努力向上攀登;保持自信,相信自己的未来没有设限;一直自由,做自己生活的主角

OK,正文到此结束!感谢您百忙之中能读到这里!


责任编辑:桥小饭

这里是小石桥
小石桥是一个致力于帮更多人减少信息不对称的信息共享团队。希望通过信息的共享与传承,帮更多人少走弯路。我们的成员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各专业各年级。微博:法大小石桥。邮箱:fadaxiaoshiqiao@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