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如父。那年,我在桃源县第五中学高21班读书。教我们语文的是邹国权老师。
邹老师是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有很强的文字功底,经常写一些针砭时弊的文章发在报刊上,脾气倔强、性格率直的他“因言犯罪”,被打成右派,下放到我们五中来教书。老师当年刚刚41岁。
我们对邹老师起初的印象并不好。他个头才1米6左右,头发稀疏且黄,胡子拉碴。相貌不济,还不修边幅,常常穿着一套手肘打了补丁的蓝色中山装,套一双破旧的黄胶鞋。也许是被“打成右派”压力过大,他显得比实际年龄还要大10岁,人特别的清瘦,仿佛一阵风就可以把他刮倒。但相处久了,我们渐渐了解到,邹老师其实是一个很可爱的人,别看他人邋遢得要命,但课上得极好,说话简洁干练,从来不照本宣科,而是从基础的理论知识讲起,教我们为文,做人。他的课生动有趣,课堂上我们总是谈笑风生,好不热闹。
因我的语文成绩好,被选为科代表。这样,我就有更多的机会接触邹老师,每次去他那儿搬作业本,我都会发现,他用两块砖头加重压在作业本上,挪开砖头,本子整齐得没有任何翘边角。他不讲究仪表,却对工作极其认真,看重每一位同学,我越发对他欣赏有加。后来又逐渐地了解到,他虽然身处困境,依然爱忘我地写作,在我们市的《桃花源》期刊上发表了不少的作品,我更加崇拜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老师,对他刮目相看。我也感染了老师的认真,每次作文,都反复地修改后再撰写在作文本上。我原本作文就很不错,再加用心用情,作文更加精彩了。邹老师像发现了一块宝玉,对我极其钟爱,他每次发表作品的杂志都会送我一本;每次作文讲评,都以我的作文为范本,教大家怎样谋篇布局,怎样将一篇文章写得出彩。
就是从那时起,我从一个自卑、胆怯的懵懂小伢,渐渐变成一个开朗、阳光的少年。可好景不长,父亲因为积劳成疾,陡然离世,那时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在读书,本来家穷,父亲去世后经济更加困窘,我动了弃学的念头。邹老师得知后,安慰我给我精神鼓励及支助,我每次去交作业本,他都会找我聊一会儿天,询问我的近况,鼓励我用知识改变命运。那时候要不是他的襄助,我肯定很早就辍学了。
我家住在桃源盘塘一个小山村,山路崎岖,路途遥远,一个月才回去一次,邹老师因为被打成右派后,爱人和小孩子都留在白洋河农村生活,他也极少回家。同学们都回家了,宿舍里空无一人,邹老师找到我,让我放假了就和他一起住。我不肯,但他执意要求。他的诚心实意打动了我。我们一起打篮球,一起做饭,一起读书写字,不了解我们的,还以为我们是亲生父子。
那年的冬天很快就到了,雪下得很大,天冷得出奇,我每天赤脚穿着母亲做的布鞋,穿着单薄的旧衣,缩着脖子听课,邹老师见了,心疼地把他妻子给他做的一件棉衣披在我身上,送一双有底的袜子,又将他的鞋子脱下来让我试,发现大了,又跑到街上给我买了一双合适的黄胶鞋,说出门可防水浸湿,我推辞着不肯要,老师却说:“别把我当外人,我的儿子比你大不了多少,我是真把你当自家孩子看待,等你将来有出息了加倍还我就是。”
在邹老师的照顾下,一转眼,我告别了两年的高中生活。虽然我语文成绩很不错,但因为偏科,只考上中专,母亲说砸锅卖铁也要供我念书,邹老师也表示支持我上学,我还是硬下心肠放弃学业,回家去务农,帮母亲减轻生活压力。空闲的日子,我便带上自家种的菜、养的鸡生的蛋去学校看望邹老师,而我每次回来,不是发现裤袋里塞着钱,就是书籍里夹着钱。那时,邹老师常常买一些农作物的专业书籍送给我,鼓励我用科技致富。
恰逢改革开放,经济复苏,我动了经商的念头,想把我们农村的农副产品运到广州去卖,换回广州的家用电器转手销售,便与邹老师沟通,他极力支持我的想法,并拿出他的全部积蓄510块钱,供我创业。那时,我也是渴盼成功心切,渴盼挣钱,稍加犹豫就收下了。后来想想,老师的月工资才几十百把块,他家人还在农村,需用钱的地方多得去了,他给我的是怎样的一片爱心呀?!
27岁那年,我生意做得不错,但一直没有碰到合适的对象。每次去看邹老师,他都询问我的婚姻大事怎么样了,比我母亲还着急。后来,他将他那刚刚高中毕业的侄女介绍给我,我们情投意合,一见如故,一年后走进婚姻殿堂。我亲爱的邹老师,既是我的媒人,也是我的证婚人。之后的这些年,我们一直像亲父子一样亲密地来往着,直到他老人家在四年前因病去世。那一刻,我的心空落落的悲痛得嚎啕大哭。
时至今日,想起邹老师为我做的点点滴滴,便会有一股暖意传遍全身,温暖而感动。他不是父亲,却胜似父亲!如果有来生,我一定会投胎做他的儿子,亲切地叫他一声“爸爸”报感恩之情。
“湖南高氏文化研究会”文化平台,是由本会秘书处直接指导、安排开展工作的纯文化平台。旨在通过信息共享,服务湖南各地高氏族人,对接全国各地高氏宗亲,互相增进传统文化意识,弘扬高家经典文化和中华美德、宣传高家名人轶事,传承优良家风、树立家国情怀、反映本会活动动态等。欢迎各地高氏后裔热情参与,踊跃投稿。喜欢请加关注、点击在看、转发分享,小编在此表示感谢!
湖南高姓文化研究会公众号编委
顾问:高志超、高昂
社 长:高新华(会长兼)
总 编:高建华
主 编:高伟(保靖)
责 编:高林
编委:高新华、高宏标、高玲、高伟(保靖)、高林、高建华、 高定安、 高小平。
投稿邮箱:986593546@qq.com
投稿微信:GJH2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