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绳索自救法
利:
适用特定场景:对于处于较低楼层(一般三层及以下较为安全)且无法通过正常楼梯逃生的被困人员来说,绳索自救是一种可行的逃生途径。比如在老式居民楼发生火灾,楼道被烟火封堵时,如果身边能找到合适的绳索或可拼接成绳索的布条等材料,利用绳索从窗口下滑逃生,可以争取脱离险境的机会。
相对便捷灵活:绳索自救不需要依赖外部复杂的救援设施,只要绳索牢固,个人掌握好下滑的技巧,操作相对比较简单直接,能快速实施自救行动,在火势蔓延迅速的紧急情况下,可为自己赢得宝贵的逃生时间。
拓展逃生可能:当建筑物的常规出口被大火、浓烟封锁,或者楼梯间等通道因坍塌等原因无法通行时,绳索自救法打破了常规逃生路径的限制,给被困者多了一种脱离危险区域的选择。
弊:
楼层限制较大:如前文所述,它只适用于较低楼层。对于高层建筑的住户而言,从过高楼层利用绳索下滑,一是绳索长度很难满足需求,二是下滑过程中难以控制速度和平衡,极易因体力不支、绳索断裂等情况发生坠落事故,导致严重伤亡,所以对于大多数高层建筑火灾来说,该方法可行性低。
对绳索要求高:需要确保绳索有足够的强度来承载人体重量,并且要牢固地固定在可靠的支点上,像一些临时拼凑的绳索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裂风险。同时,固定绳索的地方如果不稳固,比如固定在松动的窗框或者脆弱的栏杆上,下滑时可能因固定点脱落而酿成悲剧。
操作难度和危险并存:即使是有经验的人,在顺着绳索下滑时,也需要克服手部摩擦、身体平衡等诸多问题,稍有不慎就可能擦伤、摔伤,更别说对于没有经过相关训练的普通人,在紧张慌乱的火灾场景下,很难正确操作绳索下滑,反而容易出现意外。
二、身处高层建筑火灾时,保持冷静,迅速判断起火位置,选择正确逃生路线,避免误入火源
利:
保障生命安全首要因素:冷静的头脑是做出正确逃生决策的前提。在火灾这种危险且混乱的环境中,只有保持冷静,才能清晰地分析起火位置,进而判断出哪里是相对安全的逃生方向,避免盲目乱跑而直接冲入火海或者浓烟弥漫的危险区域,有效降低被火烧伤、浓烟呛伤的可能性,极大提高了逃生成功的概率。
合理规划逃生路径:通过迅速判断起火位置,可以选择远离火源、烟雾较少且通道相对畅通的楼梯等安全通道逃生,例如了解到起火点在楼下,就可以往楼上的天台等空旷且暂时安全的地方转移等待救援,或者起火点在建筑一侧时,选择另一侧的疏散楼梯逃生,保障自己能朝着安全的方向撤离。
弊:
对个人心理素质要求极高:在火灾发生时,现场往往伴随着高温、浓烟、人们的呼喊声等诸多容易让人恐慌的因素,要做到保持冷静并非易事,绝大多数人在这种极端危险的场景下很难克服内心的恐惧,可能会大脑一片空白,根本无法理智地去判断起火位置和选择正确路线,导致无法有效运用这一正确的逃生策略。
信息获取可能不准确:火灾现场浓烟滚滚,视线受阻严重,想要准确判断起火位置有时候比较困难,可能会出现误判情况。比如错把其他楼层的反光或者灯光当作起火点发出的火光,从而选择了错误的逃生路线,不仅没能远离危险,反而陷入更危险的境地。
三、贴地爬行
利:
有效避开浓烟危害:火灾产生的烟雾一般是向上飘散的,靠近地面的空间往往能留存相对清新一些的空气,贴地爬行可以使被困者呼吸到相对干净、含氧量稍高的空气,减少吸入有毒有害浓烟的几率,避免因浓烟导致的窒息、中毒等情况发生,为逃生争取更多时间和机会。
降低身体暴露风险:贴地爬行时身体姿态相对较低,相较于直立行走,能减少被上方掉落的燃烧物、建筑构件等砸伤的可能性,在火势较大、建筑结构不稳定的环境中,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自身的安全。
弊:
行动速度受限:爬行的速度远远低于正常行走或奔跑速度,在火势迅速蔓延的情况下,可能无法快速逃离火灾现场,特别是在需要通过较长距离的通道逃生时,缓慢的速度可能导致最终被大火包围,错过最佳逃生时机。
观察不便容易迷失:贴地爬行时视野范围变得很狭窄,很难全面观察周围的环境和路况,容易迷失方向或者错过一些重要的逃生标识,比如可能看不到疏散指示标志,进而走错路或者在原地打转,耽误逃生时间。
四、自救:沉着冷静、保持清醒,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弯腰前行
利:
防止吸入有毒烟雾:湿毛巾可以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吸附部分浓烟中的灰尘、有毒有害物质等,捂住鼻子和嘴巴后,能减少这些有害物质进入呼吸道,降低中毒和窒息的风险,在通过充满浓烟的区域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自我保护手段。
遵循科学逃生原理:弯腰前行同样是基于烟雾向上飘散的特点,在靠近地面相对空气较好的空间行动,结合湿毛巾的防护,最大程度地保障在浓烟环境中呼吸到相对安全的空气,并且弯腰姿势也利于快速移动,是经过实践验证的较为合理的逃生姿势。
弊:
防护效果有限:湿毛巾并不能完全阻挡所有的有毒有害气体,尤其是在浓烟浓度非常高、含有大量复杂化学成分的烟雾环境中,比如一些现代装修材料燃烧产生的浓烟,仅靠湿毛巾的防护还是可能会吸入一定量的有害物,导致身体受到伤害。
实施难度因人而异:在紧张慌乱的火灾场景下,有些人可能会忘记采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这些措施,或者因过于紧张而不能正确操作,比如把湿毛巾捂得太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又或者因弯腰姿势不正确,没有达到尽量贴近地面呼吸新鲜空气的效果。
五、(1) 毛巾、手帕捂鼻护嘴法 (2) 遮盖护身法 (3) 封隔法 (4) 卫生间避难法
毛巾、手帕捂鼻护嘴法(利):
简易便捷:毛巾和手帕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火灾发生时随手可得,不需要额外准备复杂的防护设备,方便被困人员快速实施防护措施,在紧急情况下能立即发挥作用,帮助过滤部分有害烟雾,保护呼吸道安全。
一定防护效果:同上述湿毛巾捂住鼻子的原理一样,通过捂住鼻嘴,能减少吸入烟雾中的灰尘、有害颗粒等,尤其是在火灾初期,浓烟浓度相对较低时,可较好地保障呼吸顺畅,为逃生或等待救援争取时间。
毛巾、手帕捂鼻护嘴法(弊):
防护不全面:和湿毛巾类似,其对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能力有限,面对一些化学性质复杂、毒性强的烟雾,无法提供足够全面且可靠的保护,长时间处于浓烟环境中,仅靠此方法还是容易出现中毒、窒息等危险状况。
操作规范性影响效果:如果捂鼻护嘴的方式不正确,比如没有折叠多层增加过滤效果,或者没有贴合面部紧密捂住,就会使防护大打折扣,而在慌乱的火灾现场,很多人可能无法保证操作的规范性。
遮盖护身法(利):
保护身体免受伤害:利用棉被、毛毯等厚实的织物遮盖身体,可以在穿越火势区域或者躲避掉落的火星、燃烧碎片等情况时,起到隔热、阻挡火焰直接接触身体的作用,降低体表烧伤的风险,例如在逃出房间经过有小火苗的过道时,用棉被裹住身体冲过去,能减少被烧伤的可能性。
增加心理安全感:在危险的火灾环境中,身体被遮盖后,人们会从心理上感觉自己受到了一定的保护,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更冷静地应对火灾,继续实施逃生行动或者等待救援。
遮盖护身法(弊):
行动不便:厚实的遮盖物本身比较笨重,披在身上或者裹在身上后会严重影响行动的灵活性和速度,在争分夺秒逃生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行动迟缓而被大火追上,反而陷入更危险的境地,比如裹着棉被下楼梯时可能摔倒,耽误逃生时间。
易燃风险:像棉被、毛毯等多数属于易燃或可燃物品,如果长时间暴露在大火中或者接触到高温火焰,自身也容易被点燃,一旦被引燃,不仅失去了防护作用,还会加重对被困者的伤害。
封隔法(利):
阻挡火势蔓延:通过使用湿布、胶带等物品封堵门缝、窗缝等与外界相连的缝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火势和浓烟进入室内的速度,为自己争取更多的逃生准备时间或者等待救援的时间,特别是当被困在某个相对封闭的房间内时,合理运用封隔法能有效改善所处环境的安全状况。
营造相对安全空间:封隔后能减少外界有毒烟雾的侵入,保持室内相对较好的空气质量,使被困者可以在这个相对安全的小空间内暂时躲避,等待消防人员的救援,尤其适用于无法立即逃生,需要等待时机的情况。
封隔法(弊):
实施有难度:在火灾现场,人们往往处于紧张状态,要迅速且准确地找到合适的封堵材料并妥善地完成封隔操作并非易事,比如可能找不到足够的湿布或者胶带,或者封堵得不够严密,仍然会有烟雾和火势渗透进来,无法达到预期的阻挡效果。
时效性有限:封隔措施只能起到暂时延缓的作用,随着火势的不断加大,其阻挡效果会逐渐减弱,尤其是在火势凶猛、长时间燃烧的情况下,最终还是难以完全阻挡火势和浓烟的侵入,被困者不能单纯依赖封隔法而长时间被困在室内,还是需要寻找合适时机逃生。
卫生间避难法(利):此方法个人不建议使用,但在这里也要和大家进行分析一下
相对安全结构:卫生间通常空间较小且相对封闭,墙体和门一般具有较好的防火性能,相较于其他房间,在火灾时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挡火势和浓烟的蔓延,为被困者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临时避难场所,例如一些住宅的卫生间采用了防火门,能在短时间内抵御火势。(未设置防火门的卫生间通常情况下很难阻挡烟雾和大火的侵蚀)
水源便利:卫生间内有水龙头等水源,被困者可以利用水浸湿毛巾、衣物等,用于捂住口鼻防护或者对卫生间内的一些设施进行降温,增加防护效果,还可以通过往门下泼水等方式降低门外的温度,延缓火势蔓延,保障自身所处环境的安全性。
卫生间避难法(弊):
救援难度增加:被困在卫生间内等待救援时,由于空间相对封闭狭小,可能会增加消防人员发现和救援的难度,比如消防人员可能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逐个排查卫生间是否有被困人员,容易错过最佳救援时机,导致被困者被困时间过长而面临危险。
空间局限性:卫生间空间有限,长时间待在里面可能会因氧气逐渐减少、烟雾慢慢积聚等情况出现呼吸困难等问题,而且如果火势长时间得不到控制,卫生间最终也难以抵挡大火的侵袭,还是会危及被困者生命安全。
六、身处险境,自救莫忘救他人: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尽快拨打 "119" 电话呼救,及时向消防队报火警
利:
争取外部救援力量及时介入:消防队拥有专业的灭火设备、救援技能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及时拨打 “119” 报警电话能让消防队第一时间出动赶赴火灾现场,迅速开展灭火和救援工作,大大提高控制火势、解救被困人员的效率,对于减少火灾损失、保障人员生命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体现社会责任与互助精神: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同时不忘救助他人、及时报警,体现了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助关爱,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应对火灾的行动中来,众人拾柴火焰高,整个社会应对火灾的能力会得到提升,也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安全氛围。
此处无弊端,拨打119要及时,第一时间,争分夺秒
综上所述,这些火灾逃生方法在不同程度上都对保障生命安全有着积极作用,但也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和实施难度。在面对火灾时,人们需要提前了解这些方法的利弊,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尽可能提高逃生成功的几率。同时,日常加强消防安全意识培养和逃生演练也至关重要,这样才能在真正遭遇火灾时做到临危不乱、正确应对。
所有的火灾现场没有固定的逃生方式,只能不断积累消防常识、结合现场情况选择正确的逃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