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目的:为加强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消防安全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微型消防站规范化建设管理制度。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微型消防站的建设、管理、运行及相关人员的工作规范。
基本原则:微型消防站应坚持 “立足实际、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的原则,确保在火灾初期能够迅速组织扑救,有效控制火势蔓延,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人员管理
人员配备
微型消防站应根据单位规模和实际需求,合理配备消防员。一般不少于 [X] 人,且应保证 24 小时在岗在位。
消防员应优先从年轻力壮、身体素质好、具有一定消防知识和技能的人员中选拔。
岗位职责
站长:全面负责微型消防站的日常管理和灭火救援指挥工作。制定工作计划、组织业务训练、开展防火巡查等。
消防员:熟练掌握消防器材装备的操作使用,负责火灾扑救、应急救援、日常巡查等工作。按照分工,履行各自的职责,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人员培训与考核
定期组织消防员参加消防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消防法律法规、火灾扑救知识、消防器材操作、应急救援技能等。新入职消防员应进行不少于 [X] 小时的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每月对消防员进行业务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体能测试、技能操作、理论知识等。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补考,补考仍不合格的,予以辞退或调整岗位。
三、设备管理
器材装备配备
微型消防站应按照标准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装备,包括灭火器、消火栓、水带、水枪、灭火防护服、消防头盔、防护手套、强光手电筒等。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可配备一定数量的破拆工具、消防摩托车等。
器材装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和检验报告。
器材装备维护保养
建立器材装备维护保养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器材装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定期对器材装备进行检查、清洁、维护和保养,确保器材装备完好有效。
对损坏的器材装备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维修后的器材装备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对达到使用年限或损坏无法修复的器材装备,应及时进行报废处理,并按照规定进行更新补充。
器材装备使用管理
消防员应熟练掌握器材装备的操作使用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使用器材装备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器材装备,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损坏。
器材装备应存放在专用的器材库或器材架上,摆放整齐,标识清晰。严禁将器材装备挪作他用或私自外借。
四、值班值守
值班制度
微型消防站应实行 24 小时值班制度,确保随时能够应对火灾事故。值班人员应包括站长、消防员等,明确各自的值班职责。
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严禁在值班期间饮酒、娱乐、睡觉等影响值班工作的行为。
接警处置
微型消防站应设置明显的报警标识,配备专用的报警电话,并保持 24 小时畅通。接到火灾报警后,值班人员应立即核实报警信息,迅速启动灭火救援预案。
按照 “1 分钟响应、3 分钟到场、5 分钟处置” 的要求,值班人员应在规定时间内携带灭火救援装备赶赴火灾现场,进行扑救和处置。在扑救火灾过程中,应听从指挥,密切配合,确保灭火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培训演练
培训制度
定期组织单位员工参加消防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培训内容包括消防法律法规、火灾预防知识、火灾扑救方法、疏散逃生技能等。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体员工参加的消防演练,通过演练,使员工熟悉火灾发生时的应急处置程序和疏散逃生路线,提高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
演练组织
微型消防站应制定详细的消防演练计划,明确演练的时间、地点、内容、参与人员等。演练前,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演练流程和各自的职责。
演练过程中,应设置模拟火灾场景,检验微型消防站的灭火救援能力和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演练结束后,应及时对演练进行总结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六、考核奖惩
考核机制
建立微型消防站工作考核机制,定期对微型消防站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估。考核内容包括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值班值守、培训演练等方面。
考核结果应与消防员的绩效奖金、评先评优、晋升晋级等挂钩,对工作表现突出的消防员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消防员进行批评教育或处罚。
奖励措施
对在火灾扑救、应急救援等工作中表现突出,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重要贡献的消防员,给予表彰奖励。奖励方式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如奖金、荣誉证书、晋升晋级等。
对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加培训演练,业务技能熟练,工作成绩显著的消防员,给予适当的奖励。
惩罚措施
对违反微型消防站管理制度,如擅自离岗、值班期间饮酒、损坏器材装备等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扣发绩效奖金、警告、记过等处罚。
对因工作失职、渎职,导致火灾事故发生或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七、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如有与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相抵触的,以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为准。
本制度由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对本制度进行完善和补充,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