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心声我来读” · 二 | 让抑郁症亲历者们的心声被听见、也被看见

健康   2024-04-19 22:37   上海  

你的心声

我来读

【第二期】

让抑郁症亲历者们的心声被听见

也被看见





他们总是感觉自己掉进了泥潭

越陷越深


他们总会想要逃离身边的一切

但却又不知该去往哪里


他们并不是矫情

而是生病了

他们不希望听到那句“想开点就好了”


他们并不是无药可救

他们也渴望被爱被理解

只是很多时候他们苦于无法开口

他们患有你我皆知的抑郁症


但你我对抑郁症又有多少真正的了解呢?

也许有这样一个机会

可以让你我坐下来好好听听他们的心里话







      独立纪录片导演/摄影师大蒋和精神科医生陈智民通过对精神障碍患者的观察与接触,一同设计了针对成年精神障碍人群的“有趣”且有意义的心里话征集问卷。

      去年,在心声Mind公共号的创立人姚灏和平台编辑二坤的帮助下,由心声Mind与若干公益机构联合发起了“你的心声我来读”匿名问卷反馈线上征集活动。并在2022年拍摄了一部阅读双相障碍患者心声的样片。


      经过数月的征集,他们一共收集了来自七种不同精神障碍的215位患者朋友们的3396个心声反馈,最终选出280多个心声。



      这280多个心声将会被做成心声卡片打印出来,并在我们的“你的心声我来读”的线下活动当中,被活动参与者们随机抽取并朗读出来,同时其他参与者们也会在大蒋和陈智民医生的引导下,对有共鸣的心里话展开交流和讨论。希望通过这种“开盲盒”似的互动方式,让各类精神障碍患者朋友们的心里话毫无保留的呈现出来。其实很多患者朋友们的心里话对普通民众也有相当大的启发,我们也能够从他们的心声里看到自己。




(配图均为隐藏参与者信息的第一期活动照片)





     4月27日,我们将在上海706的客厅举办针对抑郁症的“你的心声我来读”活动。让我们大家一起读出抑郁症亲历者们的心声、并敞开心扉地交流。

      本场活动名额为20人,心声卡片的朗读者将在活动现场选出。

      我们希望借由这种形式的互动,可以让对精神健康感兴趣的普通公众、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社工、患者家属、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被邀请,参与到这个线下活动当中来。让我们所有人卸下包袱,静下心来好好地彼此倾听,相互分享,让患有抑郁症的朋友们的心声被听见,也被看见。






活动信息


日期:4月27日

时间:下午2-5点

地址:706上海青年空间

(武宁路地铁站1号口附近300m)

定价:39元/人

人数:20-25人

报名方式:扫描下方海报上二维码进入麦克表单报名。



活动发起人介绍



大蒋



独立纪录片导演、摄影师、妥瑞症(抽动症)患者。在从事视频拍摄行业前曾从事过动漫设计、插画和平面设计工作。

      个人网站:dajongvisuals.lofter.com

      曾在2015年用一年独立拍摄和剪辑完成国内首部聚焦妥瑞症(抽动症)人群的系列纪录片《妥妥的幸福》,并受到国内各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导。于2017年创立成年关注妥瑞症患者群体的微信订阅号"妥友之家",并以及参与妥瑞症的社会宣导活动。



陈智民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病迹学/精神病理传记学。硕士和博士课题均研究历史上患有精神障碍的文艺名人,对其进行精神病理分析,研究其精神障碍与其文学创作的互相作用关系。并涉猎精神病学与人文社会学科的交叉领域如精神病学电影研究、精神障碍者绘画研究和相关思想史议题。他也是上海精卫中心600号画廊的发起人之一。






-关于706上海-



      706青年空间起源于北京五道口,是中国第一家青年空间,试图创造一种新型的实体空间形态,目前已在国内外数个城市共创了数十个 706 据点,同时也孵化了具有潜力的合伙人项目。

      706 通过社群分布式运作模式,倡导新型的教育、旅行、居住和社交理念,让青年人探索生活的更多可能性。

      坐落在普陀区的 706 上海青年空间,同时承载了  co-living 和城市客厅的公共职能。从成立至今,举办了上百场关于文化 / 艺术 / 学术 / 实践相关的各种非盈利向的沙龙 / 讲座 / 创作 / 活动。我们希望在 co-living 重新找回生活的同时,能开放我们的客厅和公共空间,让刚来上海的年轻人和学生用低成本的方式享受文化和智识的生活。我们希望这里成为上海的福楼拜客厅。它会碰撞出无数思想的火花。





排版:路苒




心声 Mind
我们是一家关注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的公益组织,致力于以社会创新与青年力量,提高公众精神健康意识与素养,改善公众精神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精神障碍者权益保护与社会融入,推动中国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事业进步,并最终实现社会包容性与可持续性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