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也怕背锅!错案终身追责制之下,律师还能指望法官改判吗?

职场   2024-08-24 09:00   广东  
点击“律师视野”    快速关注我们

来源|熊猫法律星球
作者|月半

作为律师,每次听到客户信心满满地说:“一审判得不公,我要上诉,二审一定能翻案!”总是忍不住在心里叹息。虽然我们都希望看到公平正义在二审得到体现,但实际操作中,二审翻案的难度,可能比让客户理解合同条款还要大。
为什么会这样呢?让我们从错案终身追责制、法官的压力,以及中国司法体系的实际运作等方面来聊聊。
01
错案追责:
法官们的“身不由己”
错案终身追责制被称为“悬在法官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理论上,它的设立是为了防止司法不公,确保每一个案件都能得到公正的审理。然而,理论是理论,现实却往往出乎意料。
2016年山东“聂树斌案”重审并改判无罪,确实让大家看到了一丝曙光,也让公众对错案追责制抱有更高的期待。然而,这样的案件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情况下,错案追责制让二审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如履薄冰,深怕一个不慎就会给自己招来麻烦。
事实上,错案追责制虽然名义上是追求公正,但在实际操作中,却给二审法官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改判意味着你承认了前一个法官的错误,可能引发的后果是你要背负责任,甚至影响你的职业生涯。因此,二审法官不愿冒这个险。
正因为如此,二审法官在处理案件时,常常面临两难选择:改判意味着承担风险,维持原判则相对安全。如果你是二审法官,你会怎么选?如果你改判了,责任可能要落在你的肩上;而如果维持原判,责任还是一审法官的,你顶多是“和稀泥”的角色。这时,法官们的选择恐怕就显而易见了。
再说说法官的KPI。对,法官们也有绩效考核。发改率、再审率这些指标时刻在他们的脑海中闪现。如果你的发改率太高,意味着你推翻了太多一审判决,这对你的职业发展可不是什么好事。在这种情况下,法官们更倾向于“明哲保身”,而不是冒着职业风险去改判。
在中国,咱们讲究“关系”,法官之间也不例外。虽说法官应当独立审判,但人情往往让事情变得复杂。如果一审法官的判决被二审直接改判,这对一审法官的颜面可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更别提以后还有可能在同一个系统里共事,这关系可怎么处?
这时候,二审法官往往会选择一个“折中的办法”——发回重审。既避免了直接打脸,又给了当事人一个重新申诉的机会。这一石二鸟的操作,显得“聪明”又圆滑,但真正的公正却可能因此被搁置,冤案得不到及时纠正。
02
制度缺陷:
改判为何如此难?
再深入一点,我们需要讨论的是中国司法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七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但实际上,法院内部的考核机制、制度设计,往往让法官们不得不做出妥协。法官们一方面要面对来自上级的压力,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自己的职业前景,最终选择了“最安全”的做法。
现实中,我们见过太多因为制度缺陷导致的错误判决。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二审改判难的问题又怎能真正得到缓解?
作为律师,我们在这样的司法环境中扮演的角色无疑是艰难的。一方面,我们要为客户争取最大利益;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面对制度、权力和人情带来的挑战。面对客户对二审的期待,我们不得不实事求是地告诉他们:翻案的难度很大,不仅仅因为证据问题,更因为司法体系中的种种“潜规则”。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只能接受现实,甚至“躺平”。作为法律从业者,我们有责任去推动变革,去呼吁制度的完善。每一次质疑,每一次呼吁,都是推动变革的力量。正如一句古话所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二审翻案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司法体系中的一大顽疾。它不仅暴露了制度的缺陷,也揭示了法官们在面对压力与责任时的无奈选择。作为律师,我们需要深刻理解这一现实,同时也要在这个现实中不断寻找突破口。
无论前路多么艰难,我们都应当坚持正义的信念,因为这不仅是我们职业的核心,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在这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上,唯有不断努力,方能迎来更加公正和透明的未来。
所以,下次当客户再对你说:“二审一定能翻案”时,你可以微笑着说:“我们尽力而为,但现实很骨感。”同时,你也可以坚定地告诉自己:尽管这条路崎岖不平,但我们的坚持,终将有所回报。
———  END  ———


特别声明

本文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意见,也不构成对相关案件或事件的意见和建议。本公众号发布的转载作品,是出于传递信息及学习、研究或欣赏的目的,如图文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嫌侵权,请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往期精彩回顾

张智然律师的部分原创文章


1.刑辩律师应首先考虑作无罪辩护

2.从“唐山打人案”,看法律信仰的重塑

3.从一起检察院作减轻抗诉后二审加重被告人刑罚的案件,看我国的司法程序公正

4.一起涉黑案件的成功辩护(附:辩护词)

5.作为被告人王振华的辩护律师,你可以这么认为,但你不可以这么说!

6.海外出版的方方日记,会成为西方向中国政府索赔的证据吗?

7.聂树斌的“冤死”与王书金的“赖活”

8.“辱母案”于欢的防卫行为并未过当,其性质属于正当防卫

9.王宝强的离婚声明涉嫌名誉侵权 ——浅析王宝强离婚声明涉及到的法律问题

10.十堰法官被刺事件的思考

11.从雷洋之死,看我国收容教育制度的存废

12.武昌砍头案嫌疑人胡某“持证杀人”不用承担刑事责任吗?

13.法官担任县委法律顾问之弊

14.“假结婚”和“假离婚”方式购房的法律风险

15.司法统一之前施行司法责任制真的是一场灾难吗?—— 与俞江教授商榷

16.也谈“偷换店家收款二维码案”行为的定性

17.《最高法对“取得实习证的实习律师是否可以到法院立案”问题的答复》一文之刍议

18.从一起盗窃案的辩护,浅析涉案物品价格鉴定的质证要素

19.法官王桂荣的行为构成玩忽职守罪?

20.辩护词选登|谁是这起爆炸案的元凶?

21.也谈与智障女同居期间性行为的定性 —— 与石经海、谷君二位老师商榷

22.用近亲属的医保卡开药构成诈骗罪?

23.《人民的名义》股权质押相关问题的法律解读及纠偏

24.辩护词选登|彭某“吸毒”后无意识杀死朋友4岁儿子,其刑事责任能力如何认定?

25.微型小说| 开庭

26.李国庆“抢公章”的行为是否有效?到底谁能代表当当?

请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关联公众号,加星标★

律师视野
弘扬法治精神,传递律师声音,提供法律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