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文采斐然
范仲淹最后一次离开汴京,已经近六十了,之前戍边时身体不大好,回来又一门心思搞改革,结果失败了,心里还不快活,于是生了一场大病。他写信给仁宗,希望能到医圣张仲景的家乡——邓州,调理身体。到邓州的第九年,范仲淹收到了滕子京的一封信。当年滕子京被贬到了湖南岳阳,他利用岳阳地处水路交通要道的优势,大力发展经济,重修岳阳楼。滕子京在信里邀请范仲淹写一篇记。范仲淹文采斐然,当年离开苏州的时候,他一口气写了十首描写苏州好风光的诗篇,叫“苏州十咏”,里面提到了虎丘、阊门、太湖、灵岩山等等。所以抛开政治才能,他的文学造诣很高。
02 岳阳楼记
滕子京邀请范仲淹写一篇《岳阳楼记》,但范仲淹至始至终都没有去过岳阳楼。他照着滕子京信里的《洞庭晚秋图》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八百里洞庭湖风光描写得惟妙惟肖。当然,《岳阳楼记》最精华的部分不在于描写景色,而是借美景抒情。抒的什么情?第一,他是为滕子京开心,虽然贬官岳阳,不过把地方工作搞得有声有色;第二,是改革失败的遗憾;第三,先忧后乐的核心精神。不管身处什么环境,遇上什么事情,始终坚持为国为民的理想。《岳阳楼记》说是写给滕子京的,其实是范仲淹写给自己,写给皇帝,写给这个世界看的。
03 滕子京晚年
《岳阳楼记》写好后的第二年,滕子京在苏州过世。滕子京在苏州当过知府,虽然时间不长,但做过不少实事,比方扩建县学,让更多老百姓有地方读书;还有修复古娄江水道。之前,范仲淹也计划好了要修复娄江,但后来因为工作调动,没来得及做。接替他的几任知府都觉得工作量太大,不敢接盘,直到滕子京来,才正式开工。除此之外,滕子京还改造护城河的景观,建造苏州版的“岳阳楼”观风楼等等,一系列民生工程深得民心。但他的身体撑不住这么大的工作量,三个月后积劳成疾,过世。
04 才能超群
1049年,杭州城里遭遇了一场严重的饥荒。黑良心的粮商趁机提高米价,发灾难财。杭州新上任的父母官非但不开仓,还嫌粮价太低,继续鼓励奸商提高价格。全国各地的粮商一看杭州米价高,都连夜将米送往杭州。眼看杭州城的米都堆成山了,“黑心”的父母官下令,将官府里的粮食全免费放出去。有免费的谁还买高价米呢?粮商拿那些囤积的米没有办法,米价一下降到了最低,饥荒便缓解了。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个父母官还劝当地的有钱人家,趁着灾荒,人工费便宜,多造点房子,他也带头扩建衙门,这样又解决了失业问题。他还组织赛龙舟比赛,搞大型活动,吸引外地朋友来杭州旅游,拉动消费。一时间,杭州一派繁荣复苏的好光景,直接震惊了皇帝。这个父母官就是范仲淹,杭州城的一番作为,是他为官一生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他一生济世安民、才能超群的缩影。
05 范氏义庄
在中国慈善史上,范仲淹也是标志性人物。他创办范氏义庄,赡养族人,让范氏弟兄姐妹、子子孙孙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范仲淹过世后,范氏义庄由他后人接管,历经宋、元、明、清、民国五代,直至新中国成立,长达九百年。范氏义庄也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管理最周密、影响最广泛的宗族义庄。
06 天下为公
1052年的初春,范仲淹被派到颍州做知州,可惜他病得太重,中途到徐州后就走不动了。6月19日,范仲淹在徐州过世,噩耗传遍全国,所有人都悲痛欲绝。仁宗皇帝亲自为他写下“褒贤之碑”,追赠他为兵部尚书,谥号文正,追赠楚国公。历史对范仲淹的定位,就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名臣。他不仅仅是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还是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慈善家,现在称为“六边形名臣”。他的“天下为公”的理念,“先忧后乐”的精神,到今天仍旧有深远的意义。他的信仰、热血、坚持、正直是所有人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