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皇帝疑云
范仲淹被召回都城后,担任左司谏一职,职位上了一个台阶,能看出皇帝是拿他当重点对象培养的,但是没过多久,皇帝就怀疑范仲淹不是站他这边的,这又从何说起呢?
02 维护刘太后
仁宗亲政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用雷霆手段收拾了刘太后一派。文武百官纷纷跟风,痛批刘太后。历史上的刘太后虽然临朝称制,但还是做过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比如终结了“天书运动”;推动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为避免大臣们结党营私,将大臣关系图贴在寝宫墙头,每次升迁封赏都要比对一下,防止个别朋党集团权势过重。范仲淹完全是站在至公至正的角度上看待刘太后,认为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所以他看不惯有些大臣为讨仁宗欢心拍马屁。仁宗也并没有恨刘太后恨到骨子里,毕竟她也是自己的母后。所以当满朝文武指责刘太后,只有范仲淹一人站出来说公道话,他还是感激的,直到后面发生“废后风波”。
03 废后风波
仁宗的皇后郭氏长相比较普通,当年选秀的时候皇帝并没有看中她,中意的是漂亮的张氏,有意立张氏做皇后。但刘太后不同意,觉得张氏太妖艳,将皇帝迷得神魂颠倒要误国,于是作主立郭氏为皇后。仁宗对郭氏比较冷淡,如果郭氏低调会做人,兴许还能有个“相敬如宾”的美名。可惜她情商低了点,仗着有太后撑腰,娇纵跋扈,不允许皇帝跟别的美人妃子亲近。看在刘太后的面子上,皇帝没有表现,等刘太后一死,皇帝马上就对郭氏不闻不问,专宠杨美人和尚美人。有一日,尚美人在背后嚼舌根被郭氏听见了,郭氏当着仁宗的面抬手就是一巴掌。仁宗情急之下一挡,结果这耳光打在了皇帝脸上,划出来两条血印子,仁宗一气之下就要废后。
04 直言进谏
朝野震动,文武百官都劝仁宗冷静点,废后可不是儿戏,不能意气用事。可惜当时仁宗已经愤怒上头,铁了心要废后,油盐不进,为了不与大臣起正面冲突,他选择避而不谈,派心腹大臣吕夷简来应付范仲淹。吕夷简跟郭皇后本来就有私人恩怨,好言好语劝范仲淹不要管皇上的家事。范仲淹的妻子李氏也说枪打出头鸟,不要冲在前面惹祸上身。范仲淹谁也不听,想要跟皇帝进一步据理力争,皇帝却直接将他调任到睦州。
05 三光名臣
这是范仲淹第二次被贬官,同事们也都去送行了。据说送行场面相当感人,只有范仲淹情绪稳定,面孔上看不出一丝波动。“范君此行,愈觉光耀”。之前范仲淹被贬河中府是第一光,这就是第二光。范仲淹调任苏州知府,政绩突出,再一次被调回中央。当时的宰相是吕夷简,他为了不扩张范仲淹的势力,就安排范仲淹去开封府做知府。但范仲淹在百姓中声望越来越高,甚至百姓的歌谣里都有他的名字。范仲淹也看不惯吕夷简的所作所为,画了一幅《百官图》,标出了吕夷简的朋党。不想被吕夷简倒打一耙,说范仲淹结党营私。最终,范仲淹再一次贬官饶州,临行前,大家再一次高呼:“范君此行,尤为光耀。”这就是范仲淹“三光名臣”雅号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