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历史小故事:母亲偏爱幼子引发的政治悲剧

文摘   2024-11-23 19:16   福建  

母亲偏爱幼子,似乎是一种常态。历史上,因这种缘故,导致兄弟反目、母子生隙的事情很多。春秋时期,郑国武姜偏爱幼子,便引发了郑庄公与共叔段的残酷争斗,几乎引起郑国内乱。汉景帝时,窦太后偏爱幼子,则引起了梁孝王的嚣张跋扈,几乎使汉朝在刚刚经历七国之乱后,又横生波折。


梁孝王名武,和其兄长汉景帝都是汉文帝与窦太后所生的儿子。汉文帝在世时,贾谊鉴于诸侯王势力强大,曾建议汉文帝众建诸侯,以分其力,消除其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汉文帝没有采纳贾谊这一建议,却采纳了他的另外一个建议,即增强自己儿子封国的实力,以拱卫中央政权。


刘武因此得以受封梁王,管辖四十余座城池,坐拥天下最为丰腴的土地。汉文帝死后,由于窦太后的偏爱,梁孝王获得了极高的待遇。


一是,获得了无数的赏赐,“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二是,获准大兴土木,建造东苑,方圆三百余里;扩大梁国都城睢阳城的规模,纵横七十里,肆意修建宫殿和复道,从宫殿连接平台的复道,长达三十余里。


三是,招揽四方豪俊之士,包括吴人枚乘、严忌,齐人羊胜、公孙诡、邹阳,蜀人司马相如等等。


四是,获得汉景帝极高的礼遇,每次入朝,汉景帝都派专人迎接,到达之后,“入则侍上同辇,出则同事”,又常常获准留京,一留就是半年,而且属官侍从都能自由出入宫殿,与宫宦官一样,不用避嫌。


如果事情就停留于此,那倒是一个美好的故事,兄友弟恭,母慈子孝,其乐融融,不亦快哉。然而人的欲望往往是永不满足的,这个看似美好的开局,也注定以悲剧结局。


一次,梁孝王进京入朝,汉景帝盛情款待了他,酒过三巡之后,不免说了起了胡话,竟表示自己百年之后,将把皇位传给梁孝王。


梁孝王倒也清醒,知道这是哥哥的酒后胡话,但这酒话却勾起了他的野心,虽推辞一番,心里却美滋滋的。


不料,这时有一个名叫窦婴的大臣突然站了出来,他大声说道:“天下者,高祖之天下,父子相传,汉之约也,上何以得传梁王?”


窦婴的话自然有理,却打破了宴会的美好氛围,更得罪了有意扶持梁孝王的窦太后,不久就被免去了官职。


从此,窦太后和梁孝王便一心谋划着如何让梁孝王继承汉景帝的皇位。


恰好,不久汉景帝的太子犯错被废,窦太后见机宴请汉景帝,酒过三巡后便直言不讳地要求汉景帝死后传位给梁孝王。


汉景帝是愚孝之人,不忍违拗,便恭敬地答应了。但这终究不是他的本意,事后便征求大臣的意见,以袁盎等为代表的大臣,一致反对梁孝王继承皇位。


这时候,梁孝王出了一个昏招,派人刺杀了袁盎等十余名大臣。本想以此威慑阻碍他继位的人,不想却惹怒了汉景帝。


汉景帝派人到梁国追查凶手,梁孝王却将他们藏匿于后宫,但汉景帝就是不肯罢休,连番派出使者,想要查个水落石出。


这时候,梁孝王还想包庇,一个名叫韩安国的梁臣却站了出来,以景帝废太子的遭遇作为对比,说服梁孝王杀死凶手,以求自保。


使者查明真相,返京报告时,却故意烧毁了所有一手证据。他对景帝解释道,证据足以证明梁孝王大逆不道,如不依法惩处,势必危害朝廷,而如果依法惩处,则会使窦太后伤心难过,权宜之计,便是烧毁证据,向天下人表示梁孝王无罪。


汉景帝听从了使者的建议,向窦太后说明大臣被刺杀梁孝王并不知情,太后这才变得心平气和起来。


不久之后,梁孝王入京,“伏斧质于阙下谢罪”,窦太后和汉景帝见到后都很高兴,他们紧紧相拥,喜极而泣,似乎又回到了从前的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的美好状态。


可是,在这背后,汉景帝对梁孝王的态度却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亲密而疏远,由热情而冷淡,梁孝王不久便因此抑郁而终。


试想,如果不是窦太后偏爱幼子,将私爱凌驾于公权之上,助长梁孝王称帝的野心,也许他们母子三人的故事便是另外一个美善的结局。

文史哲
经史子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