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平西突厥》叙述了唐朝廷平定西突厥族的侵扰,使其成为唐朝封疆内臣民的历史过程。
突厥在隋时就分裂成东西两部分,彼此怨恨,互相攻击。在唐同东突厥交锋的时期,西突厥控制着西域地区,并拥有高昌、焉耆、龟兹、于田、疏勒等附属国。唐消灭东突厥之后,这些西突厥的附属国与唐西部的疆域接壤,开始受到唐朝的影响跟唐进行交往。628年,西突厥发生分裂,原来十个主要部落(称十姓部落)分裂为西南方的弩失毕五部(称南庭)和东北方的咄陆五部(称北庭),统叶护可汗在内乱中被杀死。之后双方征战不断,削弱了西突厥的实力。637年,李靖率领侯君集、李道宗等大将及十万大军袭击了吐谷浑,其国王慕容伏允败走后身亡,从此吐谷浑王国一蹶不振,沦为吐蕃的附庸,后为吐蕃所灭。由此开始唐朝和西域之间没有了缓冲国。638年,侯君集率领驸马都尉执失思力和琅琊郡公牛进达等击败了吐蕃,随后唐朝将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国王松赞干布,两国交好。唐朝因而更加牢固地控制了河西。640年,侯君集和牛进达率唐军灭亡了西域最强的高昌国,国王麹文泰被唐军吓死,王子麹智胜投降。至648年,唐军又陆续攻取了焉耆、龟兹等小国,原西突厥的附属国都脱离西突厥转而归附于唐。西突厥为阻挠这一趋势,开始对唐发动战争。北庭(咄陆部)乙毗咄陆可汗于642年发兵入侵大唐伊州(今新疆哈密),被安西都护阳翟郡公郭孝恪击败。644年,继位的乙毗射匮可汗开始与唐修好,646年其下的叶护阿史那贺鲁归附唐,被封为左卫将军,征讨其他不归附唐朝的西突厥各部。649年唐太宗逝世以后,唐瑶池都督阿史那贺鲁叛变,乙毗射匮所部被贺鲁并吞,沙钵罗也起兵,唐派大将苏定方将其击败后,西突厥汗国亡,唐朝廷在当地设置了昆陵、濛池两个都护府,大唐行政区划扩大至中亚。
战胜西突厥,是唐朝对外关系上的巨大成就,它不仅解除了北方边患,使中西交通畅通,也沟通了中国和西方国家在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使中国和相邻国家都得到好处,也使唐朝拓展了疆域。西突厥如不分裂内乱,唐很难灭掉西突厥,因为唐朝本身不统一,也无力对突厥进行征伐;统一和分裂对一个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是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