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做法
(一)健全体制机制,确保高效推进
加强组织协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钱江源山水工程试点工作纳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总体部署,省自然资源厅成立工作专班,试点县(市)建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负责推动工作落实。
科学规划引领。一是开展河道河岸综合治理,提升森林质量,恢复马金溪流域自然风光。二是推动农用地流转,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三是加强闲置宅基地与旧房整治利用,优化村庄布局,共同促进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水岸经济整体升级,最终以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实现生态功能恢复,带动下淤村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强化资金保障。敏锐洞察市场机遇,创新资金政策,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二)实施综合治理,提升修复成效
河岸河道综合修复。源头控制方面,全面关停制砂厂、规模养殖场、红砖厂等污染企业,深入开展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提升耕地质量,减少面源污染。综合修复方面,对堰坝下游400米河岸进行了修复和绿化美化,遵循河道的自然形态、生态特点和生物群落结构,采用自然植被恢复方法,引入适宜的本土生物种类,实施了固堤、绿岸、慢道、亲水平台等综合治理策略,修复了河道自然生态系统,提升了水岸的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
三生空间融合。合理划分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生产空间上,深入开展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推广商品有机肥施用、沼渣沼液还田、秸秆还田、畜禽渔生态养殖等技术,完善灌排、道路等基础设施,全面提升耕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生活空间上,以保护性开发的连片化模式,有序推进建设用地整治,避免大拆大建,收储村民老宅旧房36幢,宅地面积10.2亩;拆除主房、附房等36宗,面积10.3亩,拆除违章建筑74.5亩。生态空间上,积极推进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完成下淤村“一村万树”示范村创建项目,种植各类树种达12065株。
低(零)碳村创建。作为全省首批低(零)碳村创建试点,利用农村的边角地、废弃地、荒山地、拆违地、庭院地进行绿化,实施适地适树培育和林相改造。引入低碳化、数字化、国际化的装配式民宿——碳银乡熙,采用全国最先进的碳中和建筑技术和先进的节水设备,如低流量水龙头、雨水收集系统等,每套房屋可节水10%,减排0.22吨碳。
马金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下淤段)前后对比图
(三)加强监督检查,落实后期管护
强化监督检查。在项目立项阶段,坚持科学论证,充分听取专家意见和村民建议,确保项目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在项目设计阶段,注重与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相融合,力求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同时,下淤村还建立了项目信息公开制度,通过村务公告栏、官方网站等渠道,及时公开项目进展、资金使用、成效评估等信息。
强化技术支撑。项目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定期邀请土地、环保、水利、建设等领域的专家团队深入现场,进行专业指导和严格检查,对工程质量、施工进度、环保措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估,确保项目严格按照既定标准和要求推进。
强化后期管护。建立健全后期管护机制,明确各级责任主体,落实管护经费。通过设立专职管护人员、定期巡查维护、实施生态监测等措施,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此外,下淤村还高度重视村民的环保教育,通过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开展生态体验活动等方式,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共同构筑起守护绿水青山的坚固防线。
主要成效
来源: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
新媒体编辑:陈平、刘川
i自然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