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兰大,逐梦研途”2024国奖风采 ——张嘉同:忘掉过去,不畏未来

教育   2025-01-04 20:24   甘肃  




 
 

国 奖 专 访

第 八 期

经济学院 张嘉同



人物初印象

忘掉过去,不惧未来。” 

——张嘉同

张嘉同,男,汉族。中共预备党员,兰州大学经济学院2022级应用经济学硕士,师从郭爱君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与劳动经济。他已发表CSSCI论文2篇SCI论文1篇参与项目包含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甘肃省科技(重点研发计划)工业类项目甘肃省农业农村厅项目等多种项目。曾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兰州大学研究生“萃英之星奖”、兰州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兰州大学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




学术启航:培养兴趣,关注社会


张嘉同的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与劳动经济,主要研究劳动力市场的数字化如何影响居民就业。他认为在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新的市场机会、新的工作岗位、更高的薪酬和待遇以及工作与生活平衡都是当下值得研究的课题。

在研一开学之初,张嘉同的导师陈南旭老师建议刚进课题组的新生要准备一个符合学术前沿的论文选题。张嘉同在梳理《金融研究》近年论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主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对该专业研究的兴趣。最后,他结合师门研究的大方向与自己的研究兴趣,选择了税制绿色化与工业低碳转型作为第一篇学术论文的研究选题。



张嘉同认为在科研初期应当广泛阅读,在拓展阅读方面,他推荐蒋中一老师的《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此书,可以提高对于宏微观经济理论、经济增长等经济发展理论的理解深度,对论文理论佐证有一定的帮助。“我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总是浏览或收藏你感兴趣的推送,系统就会给你推荐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除了广泛阅读文献,还可以通过阅读一些科研公众号的推送,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快速学习学术前沿的文献、研究方法,了解该领域新鲜话题。通过这种较为轻松上手的方式,张嘉同拓宽了专业领域的知识面,为未来的科研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研心得:贵在逻辑,重在坚持




张嘉同认为,对人文社科类学生而言,严密的逻辑是最宝贵的学术能力。“作为一名人文社科专业的研究生,应当有意识地培养自己逻辑思维能力。”因为一篇逻辑严密的论文能够提供有力的证据和合理的推理,使读者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论点,从而提高论文的说服力,提出的政策建议也更容易被人认可和采纳。他十分认同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王力说过的一句话,“撰写论文,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运用逻辑思维。如果没有科学头脑,就写不出科学论文。”

虽然严密的逻辑十分难得,但张嘉同认为坚持才是科研最重要的品质,科研最终还是要看谁能坚持到最后。不论是论文选题、写大纲等前期准备工作,还是在撰写过程,都离不开坚持。但张嘉同认为坚持也要讲求技巧,而非单纯的磨时间,比如一篇论文的初稿撰写最好不要将“战线”拉的太长,最好控制在三个月之内,同时留出一些时间与导师和师兄师姐探讨如何修改完善。



研途有感:感念师恩,继续前行

“我特别感谢郭爱君老师和陈南旭老师,他们不仅教会我如何高质量地完成科研任务,还教会我如何做人、如何面对人生挑战。”张嘉同认为自己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导师和本专业各位老师一直以来的关怀与悉心指导

如今的张嘉同打算在接下来继续读博深造,他认为研究生期间应当提早考虑好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我认为研究生阶段和本科阶段学习最大不同点在于要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需要什么”,他认为在研究生阶段应当摆脱本科时期主攻提高课业成绩的思维,及早为自己做一个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因为不同的选择往往决定了研究生阶段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


回顾研究生生活,张嘉同认为自己最大的收获是拥有了良好的心态。“我认为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秘诀,在遭遇困难时候,我们可以保持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去面对”,无法克服困难时不执拗并不意味着放弃,而是在努力过后接受生活带来的一切。生活就如同连绵的山脉,有高峰也会有低谷。当我们拥有一副健康的身体与一个良好的心态,就可以不惧任何的挑战。

结语

“忘掉过去,不惧未来。”这是张嘉同最想对自己也是对大家说的话。古人有言,“昨日之日不可追,今日之日须臾期”,人生的车轮滚滚前进,无论是科研还是生活,遇到困难都需要有张嘉同这样乐观的心态,迎难而上然后坦然面对结果。祝愿张嘉同同学继续勇攀科研高峰,看到更美的风景!

内容来源:兰州大学研究生会

执行编辑:赵宏迪

责任编辑:刘周庆云

指导老师:于新








研在兰大
兰州大学研究生会官方认证新媒体——全心全意为兰大研究生服务!研在兰大,研途有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