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初印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别太焦虑,慢慢成长!”
——王子寒
王子寒,河南省驻马店人,汉族,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俄罗斯和中亚地区问题。硕士期间发表论文6篇,其中cssci3篇,cssci扩展版2篇。主持中央高校项目1项,参与省级与中央高校项目共3项。
“我本科就是国际政治专业,当时高考志愿填这个专业仅仅是觉得它与我的就业规划可能相契合,对这个学科本身并不是很了解。大一刚入学时,我不能很好地适应课程学习,一度产生过转专业的想法。”王子寒直言,本科期间她对专业学习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艰难摸索,在摸索过程中,她尝试参与相关的创新创业计划,逐渐培养起了对这个学科的兴趣,于是决定读研继续深造。
硕士期间,王子寒主持和参与多项科研基金项目,在这过程中,她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发现问题。她认为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因为提出一个好的研究问题就意味着研究已经完成了一半。在这些科研项目的充分锻炼下,王子寒大大提升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科研过程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注重鉴赏意识、批判意识、问题意识和规范意识的培养。”王子寒认为,鉴赏意识能够帮助我们识别和吸收前人工作的精华;批判意识和问题意识能帮助我们洞察现有研究的不足与局限,推动科研创新;规范意识能帮助我们遵循学术规范和伦理道德,防止学术不端的行为。近年来,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和上合组织研究中心开展了“笃研”读书会、“有恒·学术”编译、“有恒·时政”编译等活动,培养了王子寒的“四个意识”,激发了她的写作灵感。
科研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往往需要他人的帮助与协作,这一点王子寒在主持项目和日常学习中深有体会。她在主持基金项目过程中尽可能发挥每位成员的优势,让每个人都能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发挥最大价值。“我觉得朋辈支持对个人学习和成长非常重要”,王子寒在研究俄罗斯中亚地区时,时常会碰到检索困难或者翻译不清的俄语和哈萨克语资料,这时学习相关语言的师姐就会给予帮助,这让她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魅力。
“我是夜猫子型的,习惯于晚睡晚起,中午不午休。”王子寒并非大部分人所推崇的早睡早起型作息,她根据自己的作息制定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她认为作息和科研一样,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关键是找准自己的节奏。
“学习过程不可避免地会有压力,特别是我们想要进步的时候。”王子寒在学习压力大时,喜欢出去吹吹风,散散步,特别是在黄河边和朋友聊天。她在专业学习之外也会找时间看看与专业无关的“闲书”,她向大家推荐胡塞尼三部曲之一的《群山回唱》。她认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压力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有时难以缓解,但要清楚科研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要学会暂时“放过自己”,适当的放松十分必要。
回首王子寒的求学生涯,从一开始对专业学习和未来发展的迷茫无措,到后来一步步学习迈入正轨并取得一些成果,再到如今明确了读博深造的规划,这一路并非一帆风顺,她也并非传统意义上“赢在起点”的学生。王子寒很喜欢李连江教授说过的一句话:“不外比,不与明显比自己聪明的天才比智力,不跟明显比自己强壮的同行比勤奋。内比,只跟自己的昨天比,只拿自己的一种做法与自己的另一种做法比。”人生就是与自己的一场赛跑,跑出自己的风采便已足够。
结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别太焦虑,慢慢成长!”这是王子寒求学阶段所悟出的道理,也是想对大家说的话。也许你尚处低谷,也许你在半山腰攀爬,也许你已经站在小山上欣赏风景,准备下一程的探索,无论哪一种都是正常的状态。“莫愁千里路,自有到来风”,坚持走下去总会找到自己的答案。祝愿王子寒保持自己的节奏,开启下一程精彩之旅!
结语
本学期我们对九个学院的九位国奖获得者进行了专访,展现了兰大学子积极向上且各具个性的精神风貌,下学期我们将继续带来更多国奖获得者的科研经历与成长故事,敬请期待!
在这里,你将会看到各具风采的国奖获得者,惊叹于他们在科研道路上的坚持与探索,触动于他们对日常生活的热情与浪漫。让我们持续关注“学在兰大,逐梦研途”栏目,看见研究生生活的多样性,汲取榜样的力量,为自己的研究生生涯规划注入新的动力与方向!
内容来源:兰州大学研究生会
执行编辑:张浩兰、温玉婷
责任编辑:刘周庆云
指导老师: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