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初印象
贾景文,男,汉族,1998年9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甘肃兰州人。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现为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22级骨科学专业型硕士。硕士期间,他学术成果累累,累计参与发表SCI论文8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包括中科院分区1区一篇,2区一篇,3区两篇,4区一篇,参加省部级科研项目两项,并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一等学业奖学金。钻研学术之余,贾景文还积极投身学生工作,获得兰州大学“萃英之星”、兰州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兰州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等多项荣誉。
贾景文出生于医学世家,家中许多长辈都从事与医疗相关的工作,这样的家庭氛围让他在幼年时期便萌生了对医学的兴趣。“我选择去研究外科,是觉得上手术台治病救人是一件充满意义且很酷的事情。而骨科是整个外科领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最后选择了骨科。”谈到自己的专业选择原因,贾景文娓娓道来,眼里闪烁着热情的光芒。
对于能成为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的一名骨科专业研究生,贾景文倍感自豪和幸福:“我们其实像一个在手术台上的木匠,用锤子凿子去解决患者的病痛。我觉得用骨科学的专业知识为患者消解病痛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硕士期间,贾景文发表了多篇SCI论文,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经验。他认为在论文写作上最重要的是以下三点:第一,阅读高分文章以及学科前沿的文章;第二,学习相关方向重要学者的思路以便更好地确定自己的方向;最后,在实验室踏实完成自己的课题。
“科研之路必定不会一帆风顺,我也遇到过很多难关。”提到科研经历,贾景文认为,遇到困难应该第一时间反思自己,然后积极地寻求解决办法,平时要多和有经验的老师、师兄、师姐讨论交流。对于科研的灵感获得,贾景文认为需要广泛阅读科研文献,同时关注一些科研公众号吸收营养。
谈到研究生阶段的规划,贾景文说自己从读研的第一天起就确立了未来读博深造的目标,因此他在研究生阶段瞄准目标做科研,勤学苦思以求多做出学术成果。在未来完成博士学业之后,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兰州人,贾景文希望自己可以留在家乡,为家乡的医疗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如何高质量地完成繁重的科研任务是研究生们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贾景文认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阅读大量文献,积累学术知识,然后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开展实验,同时积极向身边优秀的师兄师姐虚心请教。此外,他还建议可以适当借助一些学习软件作为辅助,比如:用番茄软件进行时间管理,用科研之家软件辅助学术图片制作和润色部分文字表达。
回顾硕士阶段的学习生活,贾景文怀着无比感激的心情谈到导师康学文教授与同门师兄张明涛对自己的帮助与关怀。“我在读研阶段最感谢的有两个人,第一位是我的导师康学文教授,他不论在做人还是为人处事上都给予我很大的关心和指导。第二个要感谢的是我的师兄,张明涛博士。没有他的帮助,我可能不会取得像今天这么多的成就,他对待我像对亲弟弟一样,事无巨细的去帮助我,关心我和爱护我,所以我非常感谢他们。”
在学习与科研之外,贾景文还参加了不少学生工作,“虽然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会很累,但是你要想获得更多的回馈和收获,势必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为了协调好生活、科研与学生工作,兴趣广泛的贾景文减少了自己在篮球、摄影、旅游这些爱好上的时间,坦然接受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事实。有得有失,有取舍,方为人生,就像他喜欢读的一本书《王阳明心学》,在纷扰浮躁的外部世界中,认清自己才能收获平静。
结语
贾景文很喜欢史铁生的一句话:“且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地去走自己的夜路。”只要确定了心中的目标,就风雨不改地走下去。在学术的道路上,他一直清楚自己的定位,清醒而坚定。祝愿贾景文同学怀着坚定的理想,在医学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下期预告
Ta为了完成高难度的课题,保持早八晚十二的作息。
Ta面对拒稿,准备数十页补充资料扭转局面。
Ta认为最宝贵的品质就是“认真”二字。
Ta感谢兰大塑造了一个自信开朗的自己。
敬请期待ta的科研经历与成长故事,我们下期揭晓。
在这里,你将会看到各具风采的国奖获得者,惊叹于他们在科研道路上的坚持与探索,触动于他们对日常生活的热情与浪漫。让我们持续关注“学在兰大,逐梦研途”栏目,看见研究生生活的多样性,汲取榜样的力量,为自己的研究生生涯规划注入新的动力与方向!
内容来源:兰州大学研究生会
执行编辑:杨金儒
责任编辑:刘周庆云
指导老师: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