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丨时光的形状——陈安健个展

文摘   2024-11-10 19:45   重庆  





 何桂彦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贯穿陈安健先生的创作历程,其中一条主线是现实主义。这条线索的发展既与四川美院的绘画创作传统有联系,也与艺术家的个人性格和艺术选择有关。改革开放以来,“伤痕美术”率先掀起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浪潮,1980年代初,伴随乡土绘画的崛起,批判现实主义被自然主义的现实主义所代替。到了1980年代中期,现实主义的创作观念发生了两次转变:一个是乡土绘画向少数民族题材转变,另一个是立足当下的现实,关注周遭城市生活的变化。事实上,陈安健在“乡土绘画”中并没有做过多的停留,也不热衷于少数民族题材。在1980年代中期如火如荼的“新潮美术”期间,他也在潮流之外。然而,他对现实主义的推崇,不仅源于对写实语言的倚重,更在于对“近距离”现实的观照。

 

1990年代中后期,四川美院的现实主义传统发生了质的蜕变,而陈安健的艺术,及其《茶馆系列》也正是这一时期赢得了美术界的瞩目。首先是叙事方式的变化。如果说1980年代初,罗中立、程丛林、高小华等强调的是立足于历史与时代的语境,推崇宏大叙事,那么,陈安健更侧重于“大时代”中的“小叙事”。所谓的“小叙事”,一方面体现为艺术家从日常的、微观的、片段的生活场景入手;另一方面是聚焦小人物,关注平凡的人生与现实,讲述小故事。其次是话语方式与人文观念的转变。与1980年代初从改革开放与“家庭联产承办责任制”的背景,看待乡土现实主义及其人道主义的关怀不同,到了1990年代中后期,在高速的社会变迁和城市化进程中,交通茶馆开始超越一个物理空间的价值,它捍卫着一种既有的生活方式,抵御消费社会的入侵,与此同时,它所呈现的是一种巴渝日常生活的图景,在文化人类学的范畴,它也是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表征。在全球化与地域性的相互关照中,在都市化与城乡结合部所构成的中心与边缘的张力中,陈安健的《交通茶馆》在多种批评话语中被阐释,承载着多层次的意义。

 

体现在视觉语言上,陈安健对“凝视”的追求强化了“近距离”的理念。在陈安健的绘画世界中,语言的写实让笔下的对象与真实的世界建立了一种通道,但艺术家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再现。再现容易陷入视觉还原论的陷阱,仅仅停留在表象之上。相反,陈安健追求的是一种视觉的超真实,一种在精湛的语言与对画面细节的刻画中,带给观众视觉心理上的“惊颤”。面对画面,静静凝视,观众才能感受到艺术家对日常生活那种深切的关注。陈安健对他的绘画对象是十分熟悉的,茶馆里的一切日常,包括周围的场景,还有那些熟悉的茶客,甚至了解他们的职业和兴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茶馆形成了自己的节奏和特色,而陈安健就置身其中,感受这个场域的独特气息。用“时光的形状”这个名字,就力图呈现艺术家及其创作中隐含的时间的刻度。然而,一旦他投入创作,仿佛就有了一个“他者”的视角。因为那些精心描绘的戏剧性场景似乎揭示了艺术家的他者身份。比如,在那些美院师生所熟悉的“打望”、茶客之间的“讲段子”、或者看国外T恤衫上的裸体等场景中,均因为戏剧性的置入而让日常的生活更接地气,更有感染力。当然,对戏剧性场景的把握也体现了艺术家的敏感与幽默。更重要的是,当《交通茶馆》成为一个系列后,这些场景可以衍生出一种场域精神,而“小叙事”中的“小人物”则汇聚成图谱,让这些平凡的个体提升为一种精神肖像,成为一个群体的象征。因此,凝视不同于普通的观看,视觉的“惊颤”在于强化平凡人生中蕴含的力量。在近期的创作中,陈安健有意识地强调作品的互动性与开放性。观众可以一起参与,手法不限,在作品原有的风格和图像上自由创作。因为观众的参与,作品的意义始终处于流动的状态。艺术家对绘画观念性的重视,初衷是让大家不必将其创作限定在“交通茶馆”的单一主题之中,而是去感受、领略艺术创作对于个人表达的意义。


何桂彦

2024年9月24日于四川美院虎溪校区



 宁佳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学术部主任 

微尘、微光、微小的模样……

 

今天,我还记得2021年底,当时在家稍有闲暇时光,打开微信读书,偶然读到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当年5月出版的陈年喜先生的一本书《微尘》,刚打开,就被一行大字深深震撼:

 

历史的建构

是先给无名者的记忆

 

平复了一下,开始静心来品读先生的自序……

 

我已不记得,这本书最后读了多少,然后在我今天记忆中只留下这样一小段:

 

世界是什么样子?生活是什么样子?我的感觉里,除了绵长、无处不在的风,其余都是尘埃,我们在其中奔突,努力站稳,但更多的时候是东倒西歪,身不由己。

—— 微尘•自序

陈年喜

 

我当然知道这篇前言,稍显铺垫过长,当真是和我近期的工作有关。近期重庆创历史新高的高温,折磨得每一个重庆生活的人喘不过气,加之我们刚开学,事情也比较多,所以差点把上学期就和陈安健老师商定好九月底开幕的展览给耽误了。在此,先想对陈安健老师说一声抱歉。所以,趁着今天周末,赶紧惶恐地抓紧推进陈老师个展的展陈方案、视觉设计、作品运输、文献梳理等工作;同时,也想弥补自己心中的愧疚,抓紧将陈老师展览前言写下来。

 

所以,在我开始书写陈安健老师展览的前言过程中,一直很焦虑如何用文字的表述来匹配陈老师的画面。在逐渐构思的过程中,就像一道突兀的灵感,我想到了陈年喜先生的《微尘》,我的记忆在模糊中开始清晰,陈安健老师画笔下的那些人生百态,勾栏瓦市,喧嚣尘烟,我们叫不上名的N多张面孔,竟然就像电影画面,一帧一帧映射眼前,并和我想象的文字契合起来,而陈安健老师画面中那些深入刻画的微光,闪动在我此时的眼中。所以,我不得不交代一下我今天文字的构思。

 

所以,我们为陈安健老师本次个展取名“时光的形状”,不仅是对陈安健个人艺术成就的展示,更是对时光流逝、人生百态的深刻反思与颂扬。因为我们清楚,人类对时间的感知是主观的、相对的。我们通过记忆、期待和体验来感知时间的流逝和变化。然而,这种感知往往受到个人经历、文化背景和心理状态的多重影响,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所以,用艺术作品的直观呈现,也在于希望读解出这些作品中人物内心世界的准确描述,从而创造出一个在逻辑上自洽的视觉空间。在这个空间里,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温情与荒诞并存,故事与世景交织,共同构成了对时光的多维度诠释。而表象则是艺术家所勾勒出的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一个个鲜活的生活场景,这些场景和人物背后所蕴含的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的探索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那么,在此我不再啰嗦,此刻我邀请每一位正在阅读文字的朋友们,请将你们的眼光稍稍移向您周边的画面,带着赏析的目光,逐渐安静下来的思绪,请您认真聆听周边细微的声音,有可能你所能感知的一切,慢慢地在您的视野中浮现,也逐渐清晰起来……

 

最后,我邀在此感谢陈安键老师对我们美术馆的信任,能将您的个展交付给我们。

也感谢每一位为展览付出心力的朋友们,策划团队们,以及参与展览的工作人员们,感谢您们的支持,展览才得以呈现。

 

历史的长河中……

每一粒微尘,都值得被尊重!


宁佳

2024年9月28日星期六






常年进出交通茶馆的,是形形色色的市井百姓,包括川美的教师和学生、黄桷坪街上的棒棒、退休的职工、小商贩、本地的居民,以及游客和自由职业者。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世俗社会图景。陈安健对他的绘画对象是十分熟悉的,茶馆里的一切日常,包括周围的场景,还有那些熟悉的茶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茶馆形成了自己的节奏与性格。陈安健就置身其中,是这个平凡世界的观察者、记录者、描述者。人物是艺术家关注与描绘的焦点,但他追求的是“小人物”与“小叙事”的结合。当《交通茶馆》成为一个系列后,无数的个体汇聚成众生的肖像,让观众感受到平凡世界里个体生命所蕴藏的巨大力量。


展览现场







在近期的创作中,陈安健有意识地强调作品的互动性与开放性。观众可以一起参与,手法不限,在作品原有的风格和图像上自由创作。因为观众的参与,作品的意义处于流动状态。艺术家对绘画观念性的重视,初衷是让大家不必将其创作限定在“交通茶馆”的单一主题之中,而是去感受、领略艺术创作对于个人表达的意义。同时,陈安健希望观众从不同角度看待他的绘画,感受它们,用新的媒介方式传播它们。不管是与《交通茶馆》有关的小视频、歌曲还是重庆方言的小段子,陈安健总是保持开放的心态,他希望《交通茶馆》在二次创作或再创作中产生新的价值。通过多渠道、多媒介的传播,让《交通茶馆》带给更多人欢乐。


展览现场



陈安健的绘画中有两种视觉呈现的方式,其一是日常的观看。这种观看方式体现了日常而平凡的观看习惯,是一种贴近自然、未加雕饰的观察方式。这种观看方式来源于现实主义的创作观念,即艺术家追求一种“近距离”的观察,以期对周遭的生活有更为细致、深入的表现。其二是强调视觉的“凝视”。“凝视”体现为艺术家追求的是一种视觉的超真实,一种在精湛的语言与对画面细节的刻画中,带给观众审美心理上的“惊颤”体验。凝神关注,观众才会感受到艺术家对日常生活那种深切的关注,以及在看似平淡的情节中所隐藏的各种戏剧性的瞬间。


展览现场



对于陈安健而言,茶馆的意义,就如同茶馆在重庆——这一中国文化地理版图上独特位置的意义一样,它是巴蜀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交通茶馆》系列正是巴渝日常生活的全景式写照。在高速的社会变迁和城市化进程中,交通茶馆开始超越一个物理空间的价值,它捍卫着一种既有的生活方式,抵御消费社会的入侵,其场景与其中的人们,也可以衍生出一种场域精神。当然,对于美院的师生和生活在黄桷坪的人们来讲,《交通茶馆》的绘画世界提示的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对地域的文化记忆的一种缅怀。


展览现场




丨相关展览丨

展览名称

时光的形状——陈安健个展

展览地点

重庆当代美术馆A馆

展览时间

2024年10月12日——2024年11月30日






终   审:何桂彦

复   审:李   芳

初    审:宁   佳、汤   茜

编    辑:李呢喃

排    版:曾雨馨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入 馆 指 南


友情提醒:

请关注四川美院美术馆公众号参观须知,提前预约入馆观展。


重庆当代美术馆、名师博物馆

开放时间:9:00-17:00

                 16:30停止入馆,逢周一闭馆

参观费用:免  费

地      址:重庆市九龙坡区黄桷坪正街108号(四川美术学院黄桷坪校区内)

服务热线:023-86181870




四川美院美术馆
作为重庆兼具大学美术馆和公共美术馆特色的省级美术馆群,本馆包括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重庆当代美术馆、罗中立美术馆、名师博物馆等,整体着力推进以展示教育教学成果为本、以推动学术研究为纲、以社会美育赋能城市文化建设为要的综合发展思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