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叙事中国——全国叙事性、主题性版画作品邀请展

文摘   2024-09-01 21:10   重庆  

彩票公益金资助

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

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



指导单位

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

承办单位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联合承办

浙江美术馆

江西省美术馆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美术馆

巴塘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善琏汉字艺术研究院

协办单位

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

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人民政府

展览时间

2024年9月3日—9月20日

展览地点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2、3、4号厅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叙事性版画通过图像和情节来讲述故事,反映社会、历史和个人经历。主题性版画强调艺术家对特定主题、议题的思考和表达,通过版画作品来呈现艺术家对社会、生活、思想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叙事性和主题性版画在中国艺术中具有深远的影响。

近几十年,叙事性、主题性版画活跃在中国历史题材的创作舞台中。从老一辈美术家继承与发扬《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来,以写实再现到追求革命浪漫主义,到新时代重大题材(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的美术创作,聚焦时代主题,坚定文化自信,生动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大成就、重要事件、重大活动、重要人物,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弘气象。 

此次展览以中国现代版画的发展为脉络,叙事性、主题性版画的系统呈现,从新兴木刻运动开始,以“新兴版画·民族解放”“新中国·新形象”“新兴版画·转型发展”“当代版画·新生力量”“盛世·礼赞”五个单元板块,充分展示中国版画发展各个阶段的重要成就。同时对中国版画的概念以及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回顾,分析中国版画叙事的重要性,提出中国版画叙事的创新性,并将积极推动版画艺术的发展,传承与保护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脉。


艺术顾问

赵宗藻  许江

总策划

高世名 焦兴涛 苏新平

学术主持

曹晓阳 韦嘉

展览统筹

段胜峰

艺术总监

何桂彦

策展人

张敏杰

执行策展人

王超 王晓明 舒莎

学术支持

臧亮 雷晨 杨震 黄洋 曾洋

项目策划

童玲君 杨彪 程国亮 李成家 贺思恩

展览执行

何佳敏 刘颖 金磊 蔡承志 张晓锋 周蕴智

李小彬 吴小华 沈蓓 潘洋 倪华夏 段晓东

项目执行

何开沅 王兰兰 葛郑飞 周鑫雨 孙春涛

展览助理

张黛儿 吴佳齐 姚可人 王家 吕思逸 陈钇宁 

施欣仪 王雪莼 赵瑜 李文芊 熊的妮 梁惠杰

杨静 王妍 孙东馗 曹茜琪 蒋雨茜 张玉琪

(一)

叙事,在古汉语中常称作“序事”。“叙”与“序”是相通的:“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凡乐掌其序事,治其乐政。”(《周礼·春官宗伯·乐师》)这是古书中关于“序事”的最早记载。这里讲的是乐器的空间陈列次序;但是唐代注书的人对这一节的注疏却是:“掌其叙事者,谓陈列乐器及作之次第,皆序之,使不错谬。”(杨义著《中国叙事学》中《导言:叙事理论与文化战略》) “序事”被改称“叙事”,不仅讲了乐器的空间陈列次序,又说明了音乐演奏的时间顺序。因此,“叙事”在空间上的含义有“将……理清头绪”的“顺序”之意;而在时间上则表现为事物发展的先后次序。正如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所说,“只有秩序才能把时间创造出来(或体现出来)。”(《艺术与视知觉》)由此可见,要进行一次完备的叙述,空间和时间两个元素必不可少。如果再加入人物,那么在一定时空序列里的活动便成为一次事件,反映到文艺作品里便是“情节”。

如果说文学中的情节叙事受制于文字的发明、普及而对受众具有一定要求的话,那么视觉艺术方面的情况则要宽松许多。远在六千多年前苏美尔人运用楔形文字记录历史之前,世界各地洪荒时代的各类岩刻、岩画,直到今天都能让我们直观感受到田猎、祭祀等叙事场面的热烈气氛。这表明视觉叙事是人类普遍具备的一种天生的思维能力。我们的眼睛在注视外部事物时,能够瞬间在脑中组织起有序的逻辑关系,这就不仅让人类在规划、组织诸多社会事务时根植了深深的叙事观念,同时也使得图形、图画的创造成为本能作用下的智力劳动。


(二)

众所周知,当公元868年《金刚经卷首画》在中国首次向世人展现版画艺术的辉煌时,也见证了中国美术古老叙事传统的精妙发达。虽然严格意义上的版画艺术诞生于文字环绕的书籍册页,然而它除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文字传达信息外,主要是通过独特的美学效应去强化读者的感知能力,带来多姿多彩的心理和精神活动。尤其是当社会发生重大变化、国族群体面临历史抉择时,更需要强大而高效的信息复制技术去统一步调、凝聚人心。随之带来的问题是,绵柔细腻的旧式文人画审美已无法适应激荡的社会局势与疲软的民族意志,迫切需要一种带有高度凝练甚至暴烈色彩的版画形式来破局。这就是1930年代中国版画历经千年迎来现代化重生革命的内在原因。它与传统的本土版画不同,并不过度依赖画、刻、印、发行等工坊制度体系,而是凸显艺术家个人从社会氛围得到的心理反馈,以一己之力创作版画作品,反映民生疾苦,唤醒国人心智。另一方面,中国传统叙事在版画中的体现,则从白描式的、标记人物景别方位的“素朴之图”过渡到带有浓烈表现色彩的“黑白木刻画”。

以新兴木刻运动时期为例,版画家们不仅在单个人物形象的动作设计和光影氛围中注入了戏剧冲突瞬间的叙事性(李桦《怒吼吧中国!》胡一川《到前线去》等),还通过对现实生活场景的定格来表现“画外之音”的情节,使场景叙事得以在观众记忆中鲜活呈现(古元《焚烧地契》王琦《石工》等)。这种结合了西方浪漫主义美术创作技巧与中国古代版画制图特征的传统一直延续到建国后。它所带来的现代审美效应,鲜明地体现为对版画叙事的诗歌性拓展。如李焕民的《初踏黄金路》(1963年),表现迎面走来的两位藏族少女,牵着驮满青稞的牦牛,蹈步在一片金黄田地中,音乐感十足,令人产生对美好丰收新生活的赞美与感动。李以泰创作于1976年的《马克思主义是最明快的哲学》,单独表现鲁迅先生在夜里的书房中翻开书本站立沉思的景象,画面那种井然有序、宁静厚重的格调,在鲁迅开悟般的神情和飘逸的一丝香烟中迸发出灼热的思想火花。此外还有陈祖煌创作于改革开放初期的黑白木刻《春潮》,以流利、爽劲的木刻刀法刻出了森林原木经过漫长水路而抵达终点、正随着高处的激流顺势而下的惊险场景;然而前景那位跨步横杆、密切注视原木吊装情况的无名工人,则显示了把控全局的笃定与高度职业状态。人与自然互相角力而终得和解的艺术理念,使作品产生了类似《老人与海》的壮阔诗意。与之并行的另一条诗歌化形式语言实验道路,是广军先生充分汲取古代乐府文学而形成的具有中国古典抒情意志的《战马踌躇》《采莲曲》等丝网版画代表作。这些作品虽然题材和构图都不尽相同,却都通过人物与不同景别的环境关系,或以饱满、典雅的色彩,或用均衡的黑白布局,打破旧式图画叙事的平白与刻板,代表了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全国人民由新生的喜悦、风雨后的重生,转变到面向未来的壮怀激越等生活变奏。与此同时,我们能看到彦涵、黄永玉等新兴木刻前辈们那种浑朴有力的造型语言和高妙精绝的刀刻传统继续被发扬光大,使中国现代版画的叙事性与国家社会叙事紧密结合在一起,将近现代中国版画发展史推送到崭新的高度。


(三)

进入九十年代,版画家们大量吸收全世界纷繁多样的艺术创作理念,加快了版画界创新转化的步伐。宏大的中国叙事变得更加开阔、多维、立体,版画家对自身的文化身份也逐渐由单一走向多元,开始以飞升的视角俯瞰整个国内外文艺界,积极参与国际艺术活动,并在原有叙事基调上生发出另一番别样景观。如苏新平、王华祥、张敏杰等青年版画家的作品,虽然沿用了边疆少数民族或农民生活等传统母题,却以超现实主义剧场般的素描氛围、多层绵密叠加刻画的原生态人物肖像和排山倒海般的广场式礼仪欢歌场面,为版画构图的叙事形式带来耳目一新的转变。这是经济大潮形势下人们充分接受不同视觉经验、引发精神求索与思考、自省所联动发生的创作机制。这使得版画的美学形态能够更好地与影像、装置等当代艺术形式进行有机交融,并且也由过去传统单一的画面所蕴含的图像叙事,扩充为系列画、组画等更加连贯、饱满的“多声部叙事”。为了客观还原艺术家思想理念,版画作品往往以独立个展的形式去在具体展示空间中形成一种策展线索和观展路径,进一步发展了由单幅作品、作品序列和展厅动线所构成的空间叙事维度。这方面比较极端的案例如徐冰的雕版印刷作品《析世鉴》,显然已经无法用常规的版画形制去看待,带来思维活力的同时也引发针对版画概念边界拓展的创作实验,十多年来产生了许多将版画视为一种思维方式去运用的艺术创作行为,然而其结果却并不直接导向木版、铜版、石版等经典版画品种的制作,版画特有的叙事力度和艺术感染力,逐渐稀释在艺术家对自我判定的前卫观念的无穷追逐中。

随着2008年以来社会主义新时期迎来历史的更新以及当代艺术热潮的回落,版画家们带着日渐成熟的实验成果,结合信息科技给予人民生活的丰富体验,开始专注于对经典版画品种的精耕细作。以石版画为例,它在历史上以细致入微的平印肌理见长,所散发的印刷美感能够有效引发观众对美好家园的诗意畅想。如同法国哲学家加斯东·巴什拉所说:“隐士的小木屋,这就是一幅版画原稿!真正的形象是版画。想象力把它们刻在我们的记忆中。它们加深了所经历的回忆,把所经历的回忆变成想象力的回忆……形象的雏形,朴素的版画,小木屋的梦想,全部邀请我们重新开始想象。”(巴什拉《空间的诗学》)根据巴什拉的观点,版画作为家宅、家园的梦想性诗歌形象,从来就是深植在源自农耕时代的人类阅读心智中的一种萦绕不开的审美情结。这一点可以从范敏创作于2019年的套色石版画《晚风轻轻吹过山岭》中充分体现。画面中几位眺望远方、回首驻足的少数民族山民身处一片混沌未开的处女地,由石版水墨技法制作的独特肌理渲染着他们对全新家园空间的神秘情思。肖像题材方面,一些年轻版画家将叙事视角聚焦在人物造型上,大胆地将环境背景省略,凸出人物五官、神态动作的“景观性”,形成别具一格的叙事意象,既反映了锐意进取的实验精神,又集中表现了新时代青年朝气勃发的精神面貌,如彭伟的黑白木刻《而立之年》、梁业健的水印木刻《阳光下的脚步》等。

综上所述,中国现代版画的叙事结构经过九十多年的发展,在继承传统图式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浪漫主义戏剧瞬间的表现形式,又强调现实主义平凡一景带给人的朴素触动,继而立足观念的拓展而兼容并蓄地实验叙事的空间性,直到近十年来围绕图像、景观等学术议题所展开的一系列叙事实践,本质上是关于中国人民怎样从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到如今安家乐业、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这一内在历史心路的研究和艺术化呈现。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出,我们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因此,进一步研究中国版画、绘画传统中的叙事技巧,明体达用,体用贯通,铺陈美好叙事,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人民的新气象、新作为,将是中国版画人秉承铁肩担道义、实践创未来事业宗旨的前进方向。

胡一川 《到前线去》 木版

20cm×27cm 1932年

李桦《怒吼吧!中国》 木版

18cm×13cm 1935年

李少言 《重建》木版

32cm×24cm 1942年

力群 《丰衣足食图》 套色木版

16.7cm×22.8cm 1944年

彦涵 《豆选》 木版

14cm×18cm 1948年

古元 《人桥》 套色木版

20.5cm×36cm 1948年

张漾兮《我们自己的队伍来了》 木版

23cm×33cm 1949年

赵延年 《抗议》 木版

38cm×49cm 1956年

吴凡 《蒲公英》 水印木刻

34.6cm×16.3cm 1959年

赵宗藻 《四季春》 套色木版 

40cm×42cm  1960年

江碧波 《飞夺泸定桥》 套色木版

70.5cm×97cm  1961年

袁吉中 《巧渡金沙江》套色木板

72cm×102cm 1961年

李焕民 《初踏黄金路》 套色木版

55cm×49cm 1963年

徐匡 阿鸽 《主人》 木版

5cm×58cm 1978年

宋源文 《不眠的大地》 木版

43cm×80cm 1979年


王公懿 《秋瑾组画》 木版

尺寸不一 1980年


张怀江 《支柱》 木版

54cm×35cm 1981年

吴长江 《挤牛奶》 石版

66cm×89cm 1982年

王华祥 《贵州人之一》 套色木版

36.8cmx27.7cm 1988年

苏新平 《躺着的男人与远去的白马》 石版

62cm×50.5cm 1989年

史一 《大江春秋》 木版

72cm×90cm 1996年

韩黎坤 《来自开发区的报道——出土二战70万件遗物的思考》 木版

89cm×106cm 1999年

钟长清 《初秋》 黑白木刻 

89cm×82cm 1999年

邝明惠 《金色阳光》 套色木版

51cm×82cm 2002年

韦嘉 《幸福不遥远》 石版

50cm×76cm 2002年

张敏杰 《广场上的舞蹈No.2》 平版

145cm×108cm 2013年

代大权 《红霞面店》 套色木版

50cm×100cm 2014年

康宁 《20世纪80年代》 木版

88cmx120cm 2014年

舒莎 《轻轨生活之二》 木版

100cm×120cm 2014年

臧亮 《记忆与梦想》 凸版

180cm×90cm 2014年

彭伟 《而立之年》 木版

120cmx80cm 2014年

方利民 曹晓阳 李小彬 《良渚与河姆渡考古》 水印木刻

250cmx728cm 2018年

黄启明 《深圳速度 日新月异》 木版

336cm×166cm 2019年

周吉荣 杨山河 王霖 《天眼》 凹版

80cmx114cm 2019年

曹丹 《阳光下的大桥浇筑工》 铜版

150cm×120cm 2019年

王超 《秀美家园、悠悠乡思》 木版水印

240cm×540cm 2019年

应金飞 《浙江精神群英谱》 数字版

30cmx30cmx45 2021年

戴政生 黄静《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黑白木刻

510cmx340cm 2021年

贺思恩 《雅砻江变迁》 丝网版

80cmx140cm 2021年


终    审:何桂彦、张敏杰

复    审:李   芳、王晓明

初    审:杨   彪、臧   亮

编    辑:李呢喃

内容来源: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入 馆 指 南


友情提醒:

请关注四川美院美术馆公众号参观须知,提前预约入馆观展。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参观入口:美术馆东门(四川美术学院东2门旁)

开放时间:9:00-17:00  16:30停止入馆(逢周一闭馆)

参观费用:免  费

地       址:重庆市高新区大学城南路56号

官方网站:https://www.scfai.edu.cn/museum/

服务热线:17784080200


四川美院美术馆
作为重庆兼具大学美术馆和公共美术馆特色的省级美术馆群,本馆包括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重庆当代美术馆、罗中立美术馆、名师博物馆等,整体着力推进以展示教育教学成果为本、以推动学术研究为纲、以社会美育赋能城市文化建设为要的综合发展思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