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公布消息,2024年GDP增长5%,出生人口为954万,相比去年多了52万,失业率也是出奇得好,5.1%,比上一年还减少了0.1%。
有一说一,这些数据还是让人比较意外的,跟我们平时的体感完全不符。
我相信大部分人对2024年都没有太大好感,所以对于各项数据应该都是负面评价。
所以这次数据的确出人意料,甚至社交媒体上都在质疑数据的真实性。
其他的不说,这个人口数据,我相信是真实的。
理由很简单,生孩子要10个月,所以能被统计到2024年里面,最晚也就是2024年2月份要计划起来了。
也就是说大部分人在2023年就开始准备生娃了。
2023年有啥特殊的地方?
疫情过后的第一年啦,2022年12月份解封的,所以23年有个爆发式增长,我觉得无可厚非,所以2024年统计出来的出生人口会增加52万。
而真正值得警惕的是2025年的出生人口,到底是会超跌,还是会继续反弹,这才是对生存环境最真实的反馈。
实际上我是非常希望人口可以继续反弹的,因为现在生孩子的人才是最终为我付养老金的人。
然而每年900万的出生人口,我一直觉得自己的养老金岌岌可危。
前两天我去交社保,深圳那边给我反馈说,要补交7月份到12月份社保,每个月200多块。
我听了整个人都裂开了,一开始还以为7月到12月只是给个缓冲,没想到居然是分期付款,这样的骚操作,我当真第一次见。
现在深圳社保已经到1228了,你说贵吧,比之前已经翻倍了,但是跟上海比比,又便宜了一半。
说句心里话,如果等我退休以后,交的那些养老金可以原封不动地还给我,交在上海还是深圳倒真的差别不大,交得少拿得少,交得多拿得多。
但问题就在于,养老金是现付现收制,你现在交的养老金都是给现在已经退休的老头老太,只不过在自己的名下记了一笔空账。
等自己退休了,要下一代的娃才能给填上。
只不过从眼前的出生率看,很难想象这些娃到底怎么给我养老。
所以那些天天叫嚣着不结婚不生娃的人,我实在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难道没有意识到这是在拆自己的台么?
啥?七叔以前也这么说过?
可别这么说,人是会变的,老夫现在悟道了,有人口,(我)才有未来,我就希望现在的年轻人多多生娃,二胎三胎放开了生。
对,你别问我有没有生娃,这个问题跟我支持年轻人生娃并不冲突。
这不,前两天丁克的李健抱着绝育的猫,祝大家在新的一年儿孙满堂,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美好祝愿。
同理,七叔我也一样,你们别管我我生不生娃,我都支持年轻人生娃。
所以当我看到2024年的出生人口多了那么多,我是由衷地高兴,如果2025年的生育率可以继续回升,我甚至考虑回上海创业交社保。
你看这两天有个大新闻,说湖北天门2024年出生人口同比增长17%,这就非常牛逼。
人家是怎么做到的呢?
说到底,给钱。
以一个生育三胎的家庭为例:基因筛查减免费用1000元,分娩补助300元,一次性生育奖励3000元,产假补助4800元,育儿补贴每月1000元,鼓励生育购房奖励12万元,产业工人购房补贴6万元……育儿补贴发放至3周岁,可以领 3.6万元。全部7项政策补贴、优惠叠加在一起,实际最高可达22.51万元。如果是双职工教师和医务人员,购房补贴可以加到12万元,生育三孩,叠加鼓励生育政策奖补后,实际最高甚至能够拿到28.51万元。
可能有人表示不屑,还用房产绑定,这不是主动挖坑么。
别这么想啦,无论什么时期,总有需要买房的人群,能省一点就省一点,有啥不好。
从天门的例子中可以看到,通过给钱来促进生育,是真的可以做到。
很多人说什么国外给钱生育率依然很低,比如隔壁韩国,所以给钱没用。
那你倒是在国内多给点钱试试看呢?
国情不一样,起码可以试一下才得出这样的结论吧。
有没有可能其他国家不给钱的话,现在已经绝种了?
所以西方国家踩过的一些坑,实际上就是普世价值,就是经济规律,无论你承认与否,最终还是要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