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医中药是一场善意长存的修行……
人身上的“零部件儿”,一旦用久了,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牙齿吧,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会出现龋齿、牙齿松动、冷热敏感、牙龈肿痛、出血等现象。
小小的牙齿,看起来好像并不起眼,可事实上却至关重要,老话说牙好胃口就好,胃口好了饭才吃得香,身体才会好,所以,牙齿出了问题,还真不能放任不管。
在治疗牙齿相关的疾病,有一个中成药备受推崇,这个药就是补肾固齿丸。
补肾固齿丸:熟地黄、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地黄、骨碎补、紫河车、漏芦、枸杞子、鸡血藤、野菊花、郁金、丹参、五味子、黄芪、牛膝、肉桂。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补肾为什么能固齿呢?
《黄帝内经》里讲“肾主骨,齿为骨之余”。
中医认为,肾和骨属于同一个系统,骨骼必须依靠肾精的滋养,才会骨质密实,坚韧有力,牙齿与骨同宗同源,可以理解为最末端的骨头,所以说牙齿与肾同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都说年轻人牙齿能啃铁,就是因为年轻的时候肾气旺盛,肾精充足,随着年龄的增长,肾精越来越少,骨头也变得越来越空,就像饼干一样变得很脆,摔一跤就容易骨折,牙齿也开始慢慢松动、脱落,所以说要想让骨骼强壮,要想让牙齿牢固,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补肾,因为补肾就是在壮骨骼,就是在固牙齿,而牙齿牢固了,自然也不容易松动、脱落、生龋齿。
这里是如何补肾的呢?细心的小伙伴们都看出来了,熟地黄、地黄、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这几味药加起来就是大名鼎鼎的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由宋代钱乙创立,明代张景岳将其发扬光大,到现在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虽然这里缺席了一味山萸肉,仍然无法撼动其滋阴补肾第一方的地位。
阴阳是互生互长的,善于补肾的人必然要阴阳双补,因此补完肾阴之后也不要忘了补肾阳,骨碎补、五味子、紫河车、枸杞都是入肾补肾的,因为性子偏温,主要以温补肾阳为主,尤其需要单独讲的就是骨碎补,透过药名可以看到它的功效,骨头碎了都能补起来,说明骨碎补补肾壮骨的能力何其强大。
牙齿最怕上火了,火曰炎上,不管是心火、胃火还是肾火,只要身体里有火就会蹭蹭往上窜,最后受累的还是牙齿,火热之邪上攻牙齿就容易引起牙疼、牙龈肿痛甚至出血。
当然“火”有实火和虚火之分,胃火、心火多属实火,对付实火其实很简单,热者寒之,可以请菊花和漏芦来帮忙,这两味药都是苦寒之品,可以像消防员一样,直接将体内的实火浇灭。
虚火指的是肾火,肾火是由于肾阴不足,肾阳相对过旺引起的一种热证,这时候用苦寒的药肯定不行,因为本来就阴虚,你再用寒凉之品,那不就阴阳两虚了吗?
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就是滋阴,前面讲的六味地黄丸正好可以拿来用,同时再由肉桂和牛膝引火下行,将虚浮的肾火强行拽下来,这样阴阳平衡了,虚火也就烧不起来了。
我们都知道,牙齿的问题从肾上找原因,而牙龈的问题根源在脾,因为脾主肉,有的人牙龈萎缩、牙龈溃烂,其实就是脾虚了,还有的人牙齿松动,也是脾虚,为什么呢?因为牙龈包裹着牙齿,牙龈萎缩了包不住牙齿肯定会松动脱落,对吧?
黄芪补气健脾,让脾胃变得强壮,脾胃好了,牙龈自然健康饱满,不但有效解决牙龈萎缩和牙龈溃烂的问题,还可以将牙齿牢牢包裹住,让牙齿牢不可催。
最后再加点郁金、丹参、鸡血藤,这几味药都有活血的作用,其中郁金行气活血,丹参补血活血,鸡血藤凉血活血,一方面可以促牙齿局部进血液循环,增加牙周营养,同时活血的药可以止痛,对于牙齿疼痛、牙龈肿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补肾固齿丸具有清热活血,补肾固齿的作用,主要用于肾虚火旺所致的牙齿酸软、咀嚼无力、松动移位、牙龈肿痛、出血。
如何知道牙齿问题是不是肾虚导致的呢,其实也不难分辨,除了牙周的症状外,大概还会有腰膝酸软、耳聋耳鸣、烦热盗汗等肾虚的表现,另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容易复发,牙齿牙龈的问题经常反复发作,如果存在这些情况,多半是肾虚火旺导致,用补肾固齿丸再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