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里有寒还有热,张仲景一个经典名方,学会了你就是半个中医
健康
健康
2024-11-16 07:00
河北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意思是寒气重的人应该用温热的药,来帮助身体驱散寒邪;体内有热的人应该用寒凉的药来中和他的热性。可是生活中有的人偏偏不按套路出牌,比如有的人,虽然有寒,吃热药却烦躁;虽然有热,用寒凉的药却容易拉肚子,相信这样的人还不在少数,为什么会与中医讲的不一样呢?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该如何解决呢?相信看完今天的文章,你就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张仲景生活的东汉末年,是一个群雄割据、战火纷飞的年代,老百姓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往往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精神上更是惊恐不安,所以那个时候,胃病的人特别多,先师仲景深知黎明百姓的疾苦,于是大笔一挥,写下了一个方子——半夏泻心汤,专门用来解决脾胃的问题。什么叫心下痞呢?“心下”其实就是胃的部位,“痞”指就是胀满不通之意。心下痞也就是中焦脾胃堵塞不通了,引起胀满、恶心、呕吐、肠鸣、腹泻、反酸、消化不良等等,只要把“痞”这个问题拿掉了,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好,下面就跟小郎中一起学习一下,半夏泻心汤是如何搞定这个“痞”呢?半夏泻心汤:半夏12克,黄芩、干姜、人参各9克,黄连3克,大枣5枚,甘草9克。我们说半夏泻心汤治疗“心下痞”,那么“痞”是怎么来的呢?这个“痞”就是寒热错杂,气机失调的产物,也就是说脾胃遭受到了寒和热的双重打击,导致脾胃失和,气机失调。既然有寒又有热,那么治疗上也要清热散寒,双管齐下。民间有句话叫“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说明黄连是及苦的,越苦的药材清热的力量也就越强,清热解毒第一方黄连解毒汤里就用了黄连;黄芩是黄连的小跟班,基本上黄连到哪里,他就会跟到哪里,他的功效跟黄连类似,但是力量不及黄连霸道。还有一味叫黄柏的药材,跟黄连、黄芩合成中药里的“三黄”,功效都是清热燥湿的,其中黄连擅长清上焦和中焦的热邪,黄芩清上焦的力量强一些,而黄柏主要清下焦之热,“三黄”合在一起就能清全身上下三焦之热邪。散寒用谁呢?要散胃中的寒气,用干姜最合适了,干姜的功效是温中散寒,这个“中”指的就是中焦脾胃,只要干姜一进入身体,就会直接往胃里走,那些寒啊、湿啊,只要遇到干姜,都得乖乖跑路,因为干姜是它们的克星,干姜把脾胃焐的暖暖和和的,它们不喜欢这样的环境,自然就会溜之大吉。另外,很多人干姜、生姜还是傻傻地分不清,认为生姜晒干了就是干姜了,很多老中医也认识不清楚,其实生姜晒干了还是生姜,是晒干了的生姜。什么是干姜呢?种过姜的人可能知道,我们挑选出完整、饱满的姜埋在沙土里,然后发芽、长大的姜叫生姜,原来的老姜叫干姜。我们常说“姜还是老的辣”,事实上,干姜确实比生姜要辣得多,所以干姜补阳的力量更强一些。说了半天,其实半夏才是整个方子的核心,我们说这个方子治疗“心下痞”,而半夏恰好可以散结除痞,半夏有很强的攻坚之力,它能像钻土机一样,在身体里到处搜寻,把身体里的结节、痞块搜刮出来,然后全部消灭掉。而且半夏还能降胃气,因为半夏的药性是往下走的,对于一些胃气上逆的问题,可以手到擒来,比如呕吐,比如打嗝,它都可以搞定。另外,小郎中经常说“脾为生痰之本”,脾胃出了问题,很容易生湿生痰,半夏还能燥湿化痰,在消掉“痞”的同时,顺道把那些痰啊、湿啊也都一并解决了。人参是中药里当之无愧的补气之王,能补一身之气,尤其善于补脾气,再加上益气养血的大枣,就能让脾胃变得更强壮,让脾胃的运化更有力量。而且中医讲“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气足了有助于脾的清阳之气往上走,脾的清气升上去,胃的浊气就能降下来,一升一降之间,脾胃的轮子就正常运转起来。最后,还是要请我们的老朋友甘草,来充当“和事佬”调和诸药。这个方子很好理解,这里面黄连、黄芩清热,干姜散寒,人参和半夏升降脾胃之气,让脾胃这条通路井然有序;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这里的姜、枣、草同时又是张仲景用来强壮脾胃的脾三味,让脾胃底气十足。半夏泻心汤益气消痞,寒热平调,是治疗寒热错杂的代表方、基础方,主要表现为心下满闷不舒,恶心呕吐或反酸烧心,肠鸣腹泻,舌苔微黄而腻。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吃口热的辣的就上火,吃口凉的就拉肚子,吃多点就打嗝胀肚睡不好。相当于现在的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黄疸,口腔溃疡,座疮等属中气虚弱,寒热错杂者。抓药后清洗干净,然后加水没过药面两指左右,加热至水开后改小火煎20分钟,倒出药汁,加水重煎20分钟倒出药汁,将两次倒出的汤药混合均匀后,分2次温服.最后,根据“江湖规矩”,好用的方子往往会做成中成药,半夏泻心汤的中成药叫半夏和胃颗粒,不喜欢熬药的小伙伴们可以直接购买成药,不过一定要记得小郎中的嘱咐,买中成药一定要认准国药准字的哦!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首发于公众号小郎中说,转载请尊重平台规则,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