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大野战军,我们不内耗,不搞内部排名。只说数据:
1949年,各大野战军整编,东野70万规模,14个纵队(12个步兵纵队、1个铁路纵队、1个炮兵纵队,第50军的问题在此不多说)都是四师制满编,共144个团,从数量建制上看,亚洲地界无人能出其右。
从武器装备上看,东野的主力纵队能有冲锋枪5000-6000支,7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上百门,甚至有的纵队核心师团,配备的是一水的美制105毫米榴弹炮。
同样亚洲地界称王称霸,无人能敌。隔壁的甲等师团也没这武装水平。
要的就是这样的优越感,我们今天的重装合成旅一脉相承的味道就出来了。
▲重装合成旅
如此人员和装备,东野的战绩极为耀眼:一路从东北打到海南岛和大西南,直接扭转了敌众我寡的被动局面。
经典之战数不胜数,比如当东野面对号称能守三个月的天津,只坚持了29个小时。
新中国成立后,地缘局势逐步稳定,经济发展成为重点,现代化的战争对人员规模数量的要求也有所降低,于是经历了几轮大的裁减。
85年一裁时有的野战军八去其七,而东野11个军裁了4个,几大主力的“万岁军”38军、“东北虎王”39军、“旋风部队”40军、“塔山英雄”41军都保留了下来。
▲103
03年二裁,只保留18个集团J,东野7个集团J全部保留,可见实力之强。直到17年整编的时候,18改13,东野还能剩下4个。
而且历史上,东野相当部分力量划拔至空、海两军,尤其是海军,支援了很多得力干将。
好多人有疑问,东野为啥能这么牛?
首先是101确实有水平。最近比较火的“我做如下部署,请103记一下”,这是实打实的,101方寸之间,运筹帷幄了整个东北战场。实际部署比影视剧中的台词还精彩。
“以四纵、十一纵加两个独立师,加强塔山防线;二、三、七、八、九五个纵队加六纵十七师,包打锦州;十纵加一个师,在黑山、大虎山一线阻击廖耀湘兵团;十二纵加十二个独立师围困长春;五纵、六纵两个师监视沈阳;一纵作为总预备队。”(《大决战·辽沈战役》台词)
101在做连长的时候,他带的连队就是尖刀连;做营长的时候,就是全团最能打的营。这样一路升到东野司令员。
林罗刘三人配合堪称完美,分别负责运筹帷幄、统一思想、冲锋陷阵。
其次,辽沈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的第一战,事关整个局面,所以全国对东野的支持都比较大。
新四J10万主力划入东野,还有全国各地100多个架子团,和相当数量的军官和士官同步支援到东野。
啥是架子团?
就是给团级部队配齐军官和士官,甚至多配,然后在战争中不断积累群众基础,扩大士兵规模。
这样的架子团人数远超普通的团,而且因为军事过硬的军官和士官足够多,战斗力也远超一般的团。
比如《亮剑》里面的李云龙的独立团,就类似于架子团,默默发展一两年,人数直接干到师,李云龙从团长“直接变成了师长”。
三是东北工业基础好。因为地处我国边疆,东北的地缘和历史问题,使得这里成为全国工业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尤其是军工行业,包括多个军工厂。
1947年,东北分布军工厂60~70个,每年产能为手榴弹200万个、子弹2000万发、迫击炮50万发、六〇炮弹50万发、山炮40万发、步枪114700枝,大于102毫米口径火炮422门。
另外土改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领先的参谋运作体系等,都是东野独树一帜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