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给皇帝下毒有多难

文化   历史   2024-09-11 21:52   北京  

在清宫剧中,经常有嫔妃被下毒,猛吐鲜血的情节。但这种桥段却从未出现在皇帝身上,真实的历史上也是如此。因为,想毒死清朝的皇帝实在是太难了。

▲膳单,故宫博物院藏

一、吃饭场所来回换

要想给皇帝下毒,最起码要知道皇帝在哪里吃饭。这一点,清朝皇帝和内务府也都想到了。

所以皇帝吃饭的场所很不固定,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早膳在重华宫吃得不错,但可能晚膳就到弘德殿吃,第二天早上再换到茶膳房开开胃,晚上又到养心殿再整点。家里大就是好,几天下来吃饭的地方都不重样。

▲锡海棠式一品锅,故宫博物院藏

二、厨房管理条例极为复杂

如果从地点下手不成,很多人就会开始从厨师身上想办法。

但这个难度更大。

主要负责给皇帝做饭的地方是御膳房,由内务府直接领导,但是负责日常管理的,又是专门的事务大臣。内务府和管理事务大臣都是皇帝亲信中的亲信,连这种级别的人,都需要互相监督,就知道买通内部人的难度有多大了。

▲康熙皇帝画像

而且,御膳房规定:每一眼炉灶配备三个厨师,一人配菜,一人掌勺,一人打杂,三人互相监督。

旁边还会有管事太监全程监督,每一个步骤都会记录在案,这就相当于今天的全程无死角监控。

同样,盛菜、送菜过程中,膳房总管提调会紧盯每一个动作。

每一道菜旁边都有膳底档簿册,记载着每一道菜的三个厨师。如果一旦出问题了,这几位厨师,很可能要被夷三族。

这还不算完,每一道菜都要准备两份,一份给皇帝,一份作样菜。

▲光绪三十四年膳房办买肉斤鸡鸭清册,故宫博物院藏

三、多道验毒环节

各种菜品从出锅到皇帝嘴边,还要经过至少两道验毒环节:

一是银制品验菜。一种半寸宽,三寸长的银制小牌子是验毒利器。之所以用银来验毒,是因为在古代,毒药的种类比较单一,就是砒霜。

当时的技术,无法提炼出高纯度的砒霜,里面都会掺杂硫化物。硫化物遇到银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

皇帝自己用的也是银制餐具,可不是为了炫富,主要是为了验毒。

▲重华宫御膳房内景

二是要用活人来验。有专门的侍膳太监负责验菜,他们先尝菜,确定无毒后,皇帝才能吃。所以,从这一点来看,皇帝吃的每一道菜都是"剩菜"。

▲重华宫御膳房外景

四、对皇帝吃菜也有限制

皇帝还有"吃菜不许过三匙"的规矩,不管什么菜,做得有多好吃,皇帝都不能连吃三口,以防有人针对性地下毒。

如果皇帝没忍住,吃嗨了,连吃三口,太监就会马上大喊"撤",此后十天半月,这道菜不会再亮相了。估计皇帝的内心也是崩溃的。

而且满桌子的菜,经常是超过一百道,皇帝就是每一道菜只吃一口,也吃不完,只能吃掉几十分之一。所以,即使下毒成功,剂量平均下来也很难毒死皇帝。

▲当皇帝时,没怎么吃过热乎菜的溥仪

纵观整个清朝,大部分皇帝都是老死病死,甚至可能被气死,但权威正史中没有被毒死的记载。

尽管这一套流程下来,保证了绝对的安全,但是皇帝吃到的菜,经过这一系列的折腾,而且还是太监尝过的剩菜,着实味道大打折扣。末代皇帝溥仪在采访中就说过,很少能吃上热乎的菜。

看来作皇帝,也有不爽的地方。

翰林冷知识
飞雪连天冰三尺,每天来点冷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