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诗如画的秋天
近80年历史风云,400余幅珍贵影像,从一张张脆弱的家庭照到一群人的旅行记录,从京张铁路的撮影到《晋察冀画报》的革命图景,《察哈尔摄影志》以图志的形式,还原了一段边地沧桑。
“察哈尔”在哪里?经典黑白电影《地道战》中,有一个令人熟悉而陌生的地名——晋察冀边区。“晋察冀”中的“察”便是察哈尔。“察哈尔”主要辖境大约包括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等地。1874年,俄国经济与贸易考察使团在此留下最早的影像记录。此后,从广袤的边地风情到繁华的贸易中转站,从日寇铁蹄下的沦陷到奋起反抗的革命热血,沧海桑田,幸好有珍贵的影像档案。
万里长城。 1930年,佚名摄/云志艺术馆影藏
察哈尔的枢纽中心,是如今的张家口市。金庸就把郭靖与黄蓉初次见面的地点设在了张家口的酒楼内。有清一代,它便充当着交通要道和陆路商埠的角色。生发了近代“走东口”“张库商道”等坚韧而又悲壮的商业传奇和“京张铁路”“民众抗日同盟军”等民族佳话。时至今日,它也是“冬奥之城”“区域性中心城市”。
《察哈尔摄影志》广泛收集海内外收藏机构及个人的影像资料,图片蔚为大观且珍稀。书中的影像来源于国内外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艺术馆、个人所藏,以及摄影家后人提供。作者李馨将收集到的影像根据内容、风格、类型、年代进行重新构架,与方志的体例有了某种程度的相似,再加之这些影像涵盖山川、物产、人文、风俗等方方面面,有如方志般内容广泛且具有资料性,因此,本书的书名也就有了出处。
换言之,本书不是图片的堆砌,在史志的主体撰写之外,作者对图片进行了专题化的整理,并在文献中打捞材料,采用“图片+文献/日记/笔记”形式,在影像的解读上下了大功夫。为了深入认识这片土地,她曾多次回到家乡,去探访当地学者和摄影师,去百年前摄影师拍摄的位置感受、思考,去了解察汗托罗海、桃花镇、郭磊庄、黑汉岭等一个个从未关注的村落。但更多时候,则是在大量的方志、史料,尤其是旧志中找寻、发现。作者感叹:“阅读的过程中,深感母语之凝练、温暖,其对事实的描述,要远胜过我在当下的期期艾艾。”
在方志以及一些历史类书籍的编修中,“照片”一直以附图的方式扮演着配角,很少被正视。而在本书中,影像是主体,它们反映的内容以及视觉间的关系是本书的建构基础。这也是首次对该地域进行的一次系统的影像梳理,为地域摄影史的书写提供了实操案例和具体方法。
手持野草莓。 1913 年8月12日,弗兰克·N.迈耶摄
《察哈尔摄影志》展现了察哈尔主要的历史节点:外国探险队的进入与早期贸易、京张铁路的修建、日本侵华时期、晋察冀画报社迁张家口时期、察哈尔的解放等,此外,在大历史下串联的一些细节,解读很生动——“长城摄影小史”、“察哈尔最早的人物肖像、最早的本土照相馆”、必拍景点之大境门、京张铁路的影像档案、钱伯林的地质学考察、迈耶的植物学考察、沙飞等人对新闻摄影的探索与改进等等,以及缀连起来的若干中外摄影师(记者)、照相馆在察哈尔这片土地上的足迹,都丰富了这本摄影志之外的视角维度。
张家口工人踊跃参军。 1946年8月,沙飞摄/王雁供图
既称为“志”,则须有“志”的厚度。这个厚度体现在历史的另一面记录上。1937年9月,察哈尔全境沦陷。此后,冒出了诸多名为“考察团”“探险团”,实为探取情报的日本间谍组织。他们留下的海量影像令人咋舌,也有力地说明了日本侵华势力渗透在这片土地上的方方面面。对影像的改造,自然是不可避免的,剪裁、涂抹,家常便饭。作者敏锐揭露,以清晰的笔触提醒读者,哪怕在家庭合照上的一个简单印章,也显示着侵略者对察哈尔的管控已经深入百姓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而细微的一处标语的裁剪,也反映着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平静日常的画面之下,是不可能平静的民族情感。“在那个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察哈尔一带又怎能偏安一隅、独善其身,甚至成为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存在。”
照相馆里,母亲与孩子合影。
时间来到1945年9月,张家口解放,晋察冀画报社入驻,在张家口得到了宝贵的一年休养。许多耳熟能详的红色摄影家来到这里,沙飞、石少华、刘峰、顾棣等,他们在这里将画报社发展壮大。这个时期的影像有许多经典之作,比如石少华《八路军开进张家口》,除此之外,本书收录较多的是刘峰的“非著名影像”。在宏大叙事之下,个人充分发挥出了其“职业性”中的“以小见大”,这些记录抗战胜利后察哈尔的社会生活图景,极大释放了人民群众的新活力——人民的形象也逐渐成了影像中的主体。
八路军开进张家口。 1945年8月24日,石少华摄/石志民供图
宣化“四四”儿童节,儿童表演霸王鞭。 1946年,刘峰摄/刘兰兰供图
本书在内文版式的设计上,打破常规,合理规划图文,能够平摊打开,阅读舒适;图文对应,引导读者“按图索骥(对应文字读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书图片虽为老照片,但并非全书黑白印刷,有专题化的组图设计,并内贴一张唯一的“上色照片”(彩蛋1)。 辑封采用了特殊材质,在不同的光照下,纸张有不同的底色效果,是为模拟胶片的还原显影(彩蛋2)。 (照片无法拍出效果,仅供参考) 最最特别的,在书脊处喷印了红色的英文书名,使裸背书脊不失单调,更富有观赏性,亦与整体使用激凸工艺的灰色封面虚实相间,产生和谐的视觉效果。
为了纪念这片热土和珍视这些影像档案,我们特别推出了“《察哈尔摄影志》特装版”,专属定做了红色亚克力透明函盒(“红盒子”),并附有作者李馨老师亲笔签名+钤印的收藏卡,收藏卡均有连续编号,数量有限,售完不再补做!
早鸟价:128元/套
普通版:89元/册
除此之外,读者朋友们也可直接购买普通版图书(护封+书心),书脊处亦喷印有红色英文书名。
——编辑推荐
李馨,女,1979年出生于河北宣化,文学硕士,专栏作者。现任《大众摄影》杂志编辑部主任。曾参与编辑、撰写《革命与复兴:中国共产党百年图像志》(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筑梦:我们的新时代》(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透过硝烟的镜头:1937—1949中国战地摄影师访谈》(中国出版政府奖艺术类提名奖)等出版物。
本书是一部关于张家口以及察哈尔地区的影像志。涵盖近80年历史,图片涉及外国来华摄影师、民国时期国内摄影师、革命战争时期红色摄影家的作品。作者对这批影像进行重新构架、解读,形成大好河山、路的命运、吾乡吾民、古迹考史、“美丽世界”、巅峰时刻六个部分,展现了察哈尔地理生态,社会百态,交通建筑,历史古迹,日军将摄影作为政治工具粉饰太平、掩盖事实的行径,以及中国老一辈摄影家沙飞、石少华、刘峰等在晋察冀一带开创革命摄影事业,发展壮大《晋察冀画报》等内容。全景式展现了这一地区的历史人文。
开放时间:
每周三至周日
10:00至16:00
加入1908阅览室读者群,每天分享书讯,更有独享福利
来光画堂请在读者群预约,长期招募图书管理志愿者
进群请扫码,备注“读者群”
买书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1908阅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