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本文内容仅对合格投资人开放! 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并且符合这些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符合《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条件,或符合《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三条“合格投资者”的规定。 |
2023年的中国资本市场对投资者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沪深300指数史无前例地连续三年下跌,恒生指数史无前例地连续四年下跌。当前市场情绪处于冰点,有多种因素:首先今年市场在1月快速拉高,股市大涨以及疫情结束使投资者信心满满,然而后面11个月市场却出现了不断震荡下跌的走势,上证指数保卫完3000点竟然要保卫2900点;其次是相比国内资本市场跌跌不休,外围主要市场却不断新高,心理反差极大;最后是2020年底追高申购热门基金的公募基金投资者在2021和2022年大幅回撤之后,2023年初满怀希望却又迎来绝望一击。当前问题重重,未来一团迷雾,是否我们的市场只有不断下跌?行情总是在绝望中诞生,否极泰来,一切皆是周期,相信价值,也相信周期。得益于我们轻预判重应对的投资理念,迎水方远多策略基金在2023年采用均衡分散配置多种低风险投资策略,实现了稳健增长。
2023年迎水方远多策略基金收益率8.3%,最大回撤3.5%,均大幅优于沪深300指数、中证转债指数和转债基金指数。
2023年投资收益尚可,但投资感受并不好。市场仅1月涨势较好,其余时间宽幅震荡下跌走势纠结。年初可转债的绝对价格不高估值尚可,迎水方远多策略基金在转债多头的仓位较高,一月跟随市场吃到一波上涨;二月三月市场大幅震荡分化严重,我们灵活应对适度降低仓位;四月到六月市场呈下行走势,转债市场也出现退市风险,一些弱资质转债雷声不断,所幸我们研判及时持仓分散,受到的损失很少;七月政治局会议发布重磅政策后市场反弹跟随上涨净值创出新高;八九月份市场大幅下行勉力控制风险维持小跌;四季度我们预判市场底会很快出现因而加大多头仓位,在十月杀跌中有所回撤,但很快在市场见底反弹的十一月收复跌幅,十二月市场有所反复,我们精细操作基本稳住了净值。
2023年,迎水方远多策略基金不断完善投资策略,严格执行稳中求进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些经验教训值得回味。
六是积极发挥转债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作用,促进公司、大股东与转债投资者多赢局面。
中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2024年宏观形势较为复杂。由于居民财富中大头的房地产、股票等资产接连缩水,社会预期整体十分悲观。客观地看,明年经济发展有不少不利因素,也有很多有利条件。
1、房地产持续萎靡不振。房地产具有居住功能耐用消费品特征和资产配置属性投资品的特征,对中国经济短期波动、中期转型和长期发展,以及中国金融领域的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短时间内房地产投资和价格的剧烈波动,一定程度上可能引起企业经营风险、居民资产负债表风险、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的集聚。
2、有效需求不足。居民财富缩水,产业转型升级导致体量较大的传统产业就业和收入大幅下滑,导致有效需求不足,产生通缩风险。
3、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化解多年积累的房地产、地方债务、金融风险需要一个过程,一些发展中掩盖的问题在停滞之后更容易暴露。
4、优势产业过度竞争无法形成“利润—积累—创新”的正向循环。部分新兴行业存在重复布局和内卷式竞争,一些行业产能过剩。
5、外部环境的挑战主要是国际政治纷争和军事冲突多点爆发、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且逆全球化仍在持续。
1、房地产的问题和困难高层已经重视,政策不断出台逐步起效,2024年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三大工程将逐步发力托底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只需托底稳住就好,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意味着房地产不需再回核心支柱产业。
2、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这是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五个必须”中的首位,这与“发展是硬道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12月中旬会议结束没有提大规模刺激方案可能让很多人失望市场也一度大跌,但我更看重把“坚持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因为这是正确方向。当前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伴随着一些行业的衰落和阵痛,但若转型成功将迎来更好的未来。
3、转型初见成效。在中国已经实现技术突破的行业领域,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在已经出现全面碾压各国对手的局面。全球前160种主要的贸易品种,有70%的产能在中国,外贸出口中附加值更高的“新三样”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已经逐步超越“老三样”服装、家电、家具。很多富有远见的企业家也纷纷出海应对逆全球化带来的压力,通过出海适应全球贸易新格局。
4、各种针对性政策对经济恢复持续提供支撑,对存在重复布局和内卷式竞争的新兴行业也在指导规范。
5、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蕴含新机遇。人工智能、商业航天、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领域技术加快突破,绿色发展推动生产消费加速转型。
整体看,2024年市场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战略上要积极乐观,战术上要灵活应对。当前我们看好后市,逐步了结套利策略加仓多头策略,比较有信心,同时紧盯市场做好风控,既做最好的打算,也做最坏的安排。本轮的下跌如果能倒逼解决资本市场的顽疾,则对未来资本市场大发展有很大助益。资本市场大发展既是市场周期发展到这个阶段与中国经济共振的一个必然方向,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重要内容。房地产持续低迷、地方债务化债非标难以为继、银行理财净值化产生波动、保险以及储蓄收益降到极低,这样的情况下,居民财富保值增值的途径极少。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则一定程度上承担了这个重任,在长期视角下,当前这个位置是非常好的市场机遇期。迎水方远多策略基金追求稳健可观的长期复利,在年景不好时尽量避免亏损,在年景好时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力求更高的收益。2024年方远基金将灵活使用可转债、网下打新、多种套利组合、低估资产、量化对冲等低风险多策略,寻找低估回避高估聪明地承担风险,在底部勇于承担风险,在风险收益比很高的时候敢于下注,期待迎来更大的收获。
四、复利的核心
财富最好的增长方式是复利,以每年10%左右收益率增长,财富每7年左右就能翻一倍,跟随时间流动呈现指数级增长。复利看似只有时间和收益率两个要素,但却蕴含着另一个重要因素:回撤控制。过大的回撤对财富的复利造成极大的伤害,下跌50%需要上涨100%来填平。如果能够看清价值长期坚持,下跌可能只是暂时的亏损;但现实中不仅存在看错价值,公司破产债券违约等价值灭失的可能,而且大多数人因种种原因无法承受巨大的波动在低点出局,大跌往往造成永久的损失。想要保持复利增长,核心是不能有过大的回撤导致永久性损失。
复利要杜绝无法承担的回撤,想要做好并不容易,特别是不能偏执于单一投资策略。就像纳指2023年大涨43%很多人调侃“看好中国定投纳指”,然而纳指在2022年跌了33%,两年合计一算跌了4%。想靠单一投资策略长时间获取稳健可观的复利基本不可能,必须形成多策略的投资系统,根据市场情况使用相应投资策略,基于概率和赔率的评估,不断卖出高估的品种买入低估的品种,卖出风险收益比差的品种买入风险收益比好的品种,同时还要动态保持投资组合的进攻能力和防守能力。回撤控制目标要与风险承受能力以及投资策略风险收益特征相适应,避免过大的回撤导致永久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