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逝者生前的特殊经历
◎杜帅斌
近日,参加了一位逝者的遗体告别仪式。逝者原单位现领导,所作生平简介中有这么一段话,事后引起了部分人的好奇:“1950年12月参军,1951年8月至1952年4月参加抗美援朝,1959年6月参加工作至1962年3月,1964年9月再次参加工作。”这就是属于他的特殊经历,也是与当年的国家社会情势有关。他也曾向我咨询过他的工龄计算问题。因我做过人事工作,了解一些相关政策。之后,也就熟悉了,他又是个大大咧咧、爱说爱笑的人,多次与我谈起他曲折的过往:
他18岁参军,训练八个月后就赴朝参战了。枪林弹雨,血雨腥风。1952年4月的一次战斗中负伤被俘。在战俘营受尽非人的折磨。先由美国人管,又转给南朝鲜(韩国)人管,不久又来一帮国民党人管。“这帮家伙,好象都是军统特务头子戴笠训练出来的,个个心狠手辣”(他原话)。敌人要策反他们,谁反对就严刑拷打,强行给大伙胳膊上、身上刺字。刺什么“反共抗苏”、“杀X拔Ⅹ”等反动的口号。他的老班长是位共产党员,奋起反抗,被打得昏死过去,夜晚又被强行拉出去活埋了(后来被追认为烈士)。敌人叫嚣,谁不从就是那个下场。他胳膊上也被刺了那两句八个字。1953年8月,他被交换回国,是整个被俘的2.17万人、回来7110人中的一员。回国后又经历了半年的教育、反醒、审查,清除了身上的刺青(他让我看过他两臂上的疤痕),而后复员返回陕西家乡。
他说,刚回家的几年,总觉着被俘过,不光彩,有压力,这才跑西安找了份工作。干了不到三年,遇到自然灾害困难时期,工厂开工不足,生活紧张,便精减下放人员。他首当其冲成了精减的对象,重回老家去。直到1964年情势好转,他又来到原单位上班了。他的工龄计算: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是以最后一次参加工作算起,即从1964年9月。八十代,国家专门为志愿军被俘人员出台新政策,即被俘人员又重新参加工作的,被俘前的军龄可累计为工龄。用现在的话说叫“视同缴费年限”。九十年代又有新规,前后两次参加工作均在一个单位的,其工龄可合并计算。如此这般,他的总计工龄,就是他的军龄加他的两段工龄。进入新世纪后,几乎每年都对抗美援朝老战士,有专项困难补助,已不再区分是否被俘。说是困难补助,实则赴朝参战者人人有份。据我所知,每次发放,都有他的。他还多次表示感谢党和国家的关怀照顾。杜帅斌,陕西省西安市人,原籍河南省汝阳县陶营乡柿园村。从部队转业至油田,又调来西安,现已退休。曾在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发表各类作品十多万字,并有摄影作品在报刊和网络平台上发表。
更多作品请点击页面底部“杜帅斌诗词散文摄影作品集(部分)▪目录”阅读。
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展示名家精品 发现推介新秀
文友交流 资讯采编 影视制作 朗诵播音
编辑部
文学顾问:张银河
顾委会:张志芳、张慧、马士龙
值班编辑:周一张志芳、二三赵新泉、四五毛德山、六日曹会林
总编:曹会林
投稿说明
★稿件需是原创首发,版权归原作者,作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打击抄袭和一稿多投。
★投稿内容为反映文学、旅游、历史、社会等散文、诗词、小说、杂文、评论、回忆录及摄影作品。
★投稿作者请关注《百姓文化视点》公众号,并在稿件刊发后及时转发,以提高文章阅读量。
★投稿格式:题目+作者姓名+内容+配图+作者简介、生活照。
★刊发24小时内的全部赞赏为稿费,1天后发放给作者。琐事冗杂,请作者主动联系总编索取。1天后的赞赏用于平台发展。
长按二维码,加编辑微信,投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