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子传奇◎张志芳

文摘   2024-11-17 19:40   河南  
点击上面“听全文”按钮,解放双眼,畅听文字!


石柱子传奇

◎张志芳


河南省南召县崔庄乡沙石沟韩庄村石柱子沟有一个大石柱子,那石柱,顶天立地,直插云端,远在几十里都能看得到,近前,一座孤峰,拔地而起,巍然屹立在崇山峻岭之间,邈然耸立于千沟万壑之中。



石柱一侧有一大风洞,十余米高,有一间民房大小,是否为南召猿人居所,有待进一步考察。
过去山中曾居住刘、徐、寇、王四姓,十余户人家,现均已迁居县城。



相传,远古之时,山崩地裂、天塌地陷,石柱子撑起了南召北部的一片蓝天,致使南召地势向东南倾斜,所有的河流、沙石、尘土均向东南归焉。
又传,石柱子和梁氏庵左前方的玉女峰上均有夜明珠,黑夜发出亮光,人称是大磨山古庙前的两支大蜡炷。



石柱之上,有仙家居住,常闻窃窃私语。仙家居住其上,远山近水,一览无余,黎民百姓,尽收眼底,做恶行善,一清二楚。
有人说当年刘秀逃难,进入此山,王莽官兵,追赶其后,石柱顶上撂下石头、树枝、木柴、棍捧,打得官兵们晕头转向,使刘秀得以脱身。



又说附近有一个上山打柴的人,进山后,不是偷鸡,就是摸狗,一次,他看到经常路过的河沟上搭有两根木杆,他为了省时省力,就把那两根木杆截断劈开捆了两梱柴火,归途中,跌了一脚,脚也歪着了,扁担也一折两段。有人说他过河拆桥,这是上天对他的报应。附近另一个打柴人,进山后,哪几步路不好走了,那个石头晃动了,他总要耐心修修,认真支支,总怕别人经过此地时出了问题;有时还挖些黄精、山药、百合、首乌给他老娘补养身体。他进山不是碰到金钗,就是遇见石斛,一次他还遇到一个受到惊动刚从悬崖上摔下来的獐子,獐子身上还有一个很大的麝香包呢!有人说,这是他积德行善的结果!



仙家们就是这样地庇护着山里打柴、采药、放牧、耕作之人;惩罚那些不义之徒的。仙家们逢天旱时必行云布雨,水盛之时则收雨放晴,保佑着一方百姓。
一切都说得是那样的神乎其神!



附记:

余幼时曾闻,沙石沟石柱子,高耸入云,巍巍壮观,为崔庄胜景,南召大观。早有愿望,前去一看,然未能成行。十一月中旬,约志趣相投、性情合缘之陈鹏夫妇、郭书军、黄宇凯、徐大鸿、余惠、杨总结伴同行前往。其沟深数公里,有老庄廓几处,林木充盈其间,顺羊肠小道,不顾坎坷、疲惫,身临其景,果然。又道听途说,故事数则。总算不虚此行,了却了心愿。自然奇观,不愿独享,今行诸成文,附以图片,分享于大家。

时二零二四年十月十七日

作者简介
张志芳,1957年生,男,汉族,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南召县十佳教师,南阳市优秀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论文、小说、散文、诗歌、故事、历史研究文献资料,曾在县、市、省、国家级报刊及网络平台上发表。
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县民协副主席、收藏专业委员会副主席,南阳市民俗研究会会员,南召县文学艺术研究会理事,南召县政协文史委资料研究员,政协南召县委员会智库专家。
作者电话微信:13721803691
更多作品请点击顶部“南召民俗家张志芳散文集(部分)”阅读。

网络文刊▪百姓文化视点

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展示名家精品 发现推介新秀

文友交流 资讯采编 影视制作 朗诵播音

编辑部

文学顾问:张银河

顾委会:张志芳、张慧、马士龙

值班编辑周一张志芳、二三赵新泉、四五毛德山、六日曹会林

发稿时间:每周一、三、五、周末发稿

总编:曹会林

投稿说明

稿件需是原创首发,版权归原作者,作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打击抄袭和一稿多投。

投稿内容为反映文学、旅游、历史、社会等散文、诗词、小说、杂文、评论、回忆录及摄影作品。

投稿作者请关注《百姓文化视点》公众号,并在稿件刊发后及时转发,以提高文章阅读量。

投稿格式:题目+作者姓名+内容+配图+作者简介、生活照。

刊发24小时内的全部赞赏为稿费,1天后发放给作者。琐事冗杂,请作者主动联系总编索取。1天后的赞赏用于平台发展。

长按二维码,加编辑微信,投稿交流

百姓文化视点
《百姓文化视点》立足南阳,辐射全国,刊发散文、随笔、游记、诗词、小说、民间故事、摄影等作品。服务文友,打造百姓文学艺术的温馨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