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首个交易日,市场都期待有一个开门红。特别是股票市场,毕竟2024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以大跌收尾,市场希望2025年有一个好的开始。对债券市场来说也是如此,毕竟债券市场有一季度定全年的说法。
最终市场的表现,却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股票市场全天录得大跌,债券市场虽然给了大家惊喜,但是这份惊喜却显得有些沉重,毕竟这是在加速透支债券从业人员的职业生涯。
股票市场的下跌非常超预期,市场有传言说要在1月中旬以前释放利空,这显然是胡扯,也有人说保险大规模赎回公募,这也不太可信。保险赎回公募,至少也会选择年度最后一个交易日,为什么要选择在2025年第一个交易日,这显然说不通。
不管是什么样的理由,总之今天市场大跌了。既然是大跌,就是市场合力的结果,这是客观事实。
对于客观事实,我们承认他已经发生就可以了,没有必要纠结为什么会发生。毕竟好的公司不会因为大跌而价值变低,不好的公司也不会因为大涨而变好。
但是债券却是超预期的,债券这轮下行幅度和流畅度是很多投资者没有想到的,毕竟市场此前传言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规模可能超预期,但是市场显然没有在意这些小节,买盘非常坚决。
当然,尽管债券也快速下行给人一种牛市的感觉,但是大多数投资者踏空了首个交易日的下行。从市场表现来看,10年期国债全天下行5BP,最低至1.605%,差点跌破1.6%的关口,30年国债最大下行8BP,最低至1.833%,50年国债是全天的MVP,最大下行4BP,最低至1.96%。
至此,市场完全消灭了2%以上的国债,中国已经不再有2%以上的国债,未来哪天会再有,等那天来再说吧。
那么,大家不仅要问,何以至此?
我想不出理由,只能说这是市场的情绪宣泄。情绪是没法定价的,但是我们要承认金融心理学会对市场的短期走势形成影响。
所以现在是另外一个问题,新年首个交易日的表现,会是全年的基调吗?
我认为不会。我不认为股票市场有大跌下跌的基础,也不认为中国会很快走向零利率。
如果承认这一点,我想我们对2025年仍然是充满信心的。我们认为资本市场最差的情况已经在2024年三季度发生,未来的情况不会比那个时点更差。
但是新年首个交易日也告诉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资本市场道路的曲折超出我们想象,如果我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2025年,那就是希望。
如果站在2023年底,中国10年期国债2.55%的位置上,大部分投资者都主观的认为,2024年会是一个债券牛市,但是牛市的幅度应该不会太强,全年10年期国债最大的看点是能不能破2%。
但是2024年真的过去之后,我们才发现,2024年债券市场的牛市是史诗级的。2024年12月31日,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至1.67%左右,全年下行幅度甚至接近90BP,不仅2%轻松突破,整体下行幅度也是历史级的。
站在2025年开始,大家对债券市场继续乐观,但是债券市场走势究竟如何,那只有一年以后才知道。
但是我还是希望,债券市场能够给从业人员多一点时间。
对于大部分投资经理来说,这一轮债券牛市,应该说很幸福,但是也很烦恼。
幸福的是2024年能够超额完成收益目标,可能会有一笔不菲的奖金,烦恼的是,债券收益率每下行1个BP,都是对未来的透支。
零利率后的日本,债券从业人员不仅从数量上减少,在就业质量上也非常差,很多债券从业人员都要下班加一份兼职才能养家糊口。
现在,我们距离零利率也不远了,牛市反而让我们更焦虑。
收益率如此低,大家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怎么覆盖账户负债端成本。
根据卖方分析师测算,2023年寿险负债成本在2.7%左右,2024年即使有所降低,也不会降低幅度很大。
而根据2024年上半年财务报告,上市银行的计息负债成本率为2.06%。
也就是说,目前10年期国债、国开收益率已经不能覆盖保险资金、银行自营负债端成本。
那么资管产品呢?
很多人认为资管新规落地之后,资管不再刚性兑付,所以负债成本几乎是0,这显然是有一定误解。实际上,从目前的债券市场来看,资管可能是目前对收益率要求最高、债券投资最卷、成本最高的负债。
因为国内资管行业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市场上我们看到的银行理财、公募基金、券商资管、信托资管等资管类产品,对于收益率和收益排名都进入到相当激烈的水平。
对于客户来说,谁能做出更高的收益,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申购,也就意味着更大的管理规模,更多的管理费。
另外,对于券商资管和信托资管来说,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机构仍然采取“类报价式”的方法来吸引客户。
谁的报价收益率高,谁就能最大程度的吸引客户,所以资管对于高收益债券资产有更强的动力。
所以,资管的负债端成本,基本是高于银行自营和保险资金的,但是这也意味着,资管想要做出超额收益的难度大于银行和保险。
考虑到当前债券市场的收益率,基本可以认为,2025年以后,国内以固定收益理财为主流方式的资管机构会面临真正的生存问题。
如果以2.5%的静态资产收益率为衡量标准,在扣除管理费、超额等各类费用之后,能够到客户手里的收益,可能已经不足2%。
坦白说,这很难满足大部分客户对于资管产品收益率的要求。所以,摆在债券市场面前的大题其实只有一道:未来该怎么办?
资管新规以来,尽管债券市场有所波动,但是很快就回归正常,中国的资管行业,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固定收益类资管。因为理财投资者深入骨髓的刚性兑付思维,只有债券类产品能够满足。从中国债券市场走势来看,债券市场也基本是大牛市。
但是在债券收益率下行到超低利率之后,固定收益类资管,还有未来吗?
经济增速换档、通胀低迷,低利率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不过,对于目前所有的投资者来说,低利率是一剂慢性毒药,因为低利率意味着低资产收益率,对于目前大部分从业人员来说,这可能是第一次经历。
如果说股市的多年熊市让从业人员无比煎熬,那么债券市场的多年牛市,则让从业人员非常无奈。因为债券市场的所有牛市,都是未来的透支,今天的开心,都要用未来的眼泪来还。
在当前10年国债已经透支到1.6%的情况下,2025年,以及2025年以后怎么办,是大家都面对的问题。
对于债券投资经理来说,低利率是一种挑战,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全市场债券收益率在低位时,尽管极小部分投资者能够利用利率债高频交易增厚组合收益,但是对于全市场来说,大部分投资者的收益来源都是票息。所以低利率时代,组合收益率的上限几乎是锁死的。蛋糕就这么大,无非是有人刀快,能割的多点,不过刀太快,也有可能割到自己的手;
2、对于投资经理来说,增厚收益的另外两种方法是加杠杆和加久期。尽管加杠杆和加久期是两种不同的方向,但是面对的风险几乎是一致的。因为低利率时代,利率向下的幅度是有限的,但是利率上行的幅度是无限的。尽管上行的概率较低,但是一旦利率出现上行,这两种增厚收益的方式都会一样难看;
3、还有最后一种增厚收益的方式,就是信用下沉。当然,国内的信用下沉,几乎是特指城投信用下沉,从目前来看,这种方式还没有失败过。不过,对于管理规模较大的机构来说, 信用下沉的性价比不高。增厚的收益极其有限,但是面临的风险是无限的。海通国际重仓压注地产债引发巨额亏损的案例犹在眼前,信用下沉可能并不是一种好的方式,何况信用利差低位的背景下,信用下沉的意义有多大呢?
固定收益投资经理们难受,固定收益产品的投资者同样难受。连续的债券市场大牛市,使得债券类产品有良好的持有体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债券基金会永远有良好的持有体验。因为债券的每一分资本利得,都是对到期收益率的消耗。
实际上,从目前的债券底层资产收益率来看,未来债券基金、银行理财的年度收益再次超过2.5%的概率是很低的。
也就是说,固定收益产品投资者的到手收益率也会大幅度降低,这种收益率的降低的后果是难以预测的。
考虑到目前银行理财、债券基金、货币基金庞大的体量,一旦有投资者认为固定收益类产品性价比不高而选择逐步赎回,那对市场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低利率时代,没有人有解决方案。尽管财政刺激政策已经是历史最大,央行也强调促进物价回升,但是至少目前来看,债券市场并没有为这些因子定价,说明市场并没有认为经济和物价回暖会成为趋势。
低利率时代,会持续到哪天?